第六十五章 诗宴催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五章 诗宴催锋

 

鎏金烛火在汉白玉地砖上流淌,将整个大殿浸染得宛如熔金铸就的琉璃世界。当最后一位世家公子红着脸讪讪退下,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这场以月为题的诗会看似热闹非凡,可众人期待的惊世之作,终究如同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就在气氛陷入低迷之际,西皇子赵霖端坐席间,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拂过月白锦袍上暗纹银鹤的尾羽,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他慢条斯理地将袖口金线勾勒的云纹折好,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与生俱来的优雅与从容。起身时,袍角无风自动,宛如流云舒卷。整冠的瞬间,三分郑重中透着七分自信,缓步上前的步伐沉稳有力,腰间羊脂玉坠随着他的步伐轻叩,发出清越空灵的声响,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诗篇奏响序曲。

“父皇,儿臣不揣冒昧,愿献拙作,望大家品鉴。”他垂眸拱手,墨发束于玄色玉冠之下,侧脸在烛火的映照下,投出一道锋利如刀的轮廓,冷峻而威严。得到首肯后,他挺首脊背,声线陡然清朗,字字如珠落玉盘:“冷月横天映古城,寒辉万里照征程。孤鸿独向云间去,谁解苍茫一片情。”

诗句甫出,殿内瞬间陷入死寂,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众人屏气凝神,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突然,如寒泉击石般的惊叹声打破寂静,赞誉声如汹涌的潮水,瞬间漫过整个殿堂。礼部尚书激动得猛地起身,朝靴筒狠狠一拍,声若洪钟:“好个‘谁解苍茫一片情’!既有大漠孤烟的苍凉雄浑,又藏少年济世的凌云壮志,这等气魄,当之无愧今日第一!”鸿胪寺卿捋着胡须,连连点头,转头对身旁同僚感慨道:“西殿下这首诗,意境雄浑壮阔,落笔老辣独到,比起去年,更是精进不少!”

席间,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这诗里的孤鸿,怕不是西殿下自比?”“可不是!听闻殿下近日在军中历练,这诗中字字句句,皆是胸中丘壑啊!”

龙椅之上,皇帝赵荀抚着银须,目光如炬,在儿子身上来回逡巡。忽而,他放声大笑,声震殿宇:“好!好!这‘寒辉万里照征程’,倒有几分朕当年北征时的豪迈气概!霖儿,你这诗里,藏着的可是平定西方的雄心壮志?”说罢,抬手用力拊掌,如雷的掌声顿时响彻大殿。

赵霖再次躬身行礼,眼底的得意几乎要溢出来,可在抬头的瞬间,他不着痕迹地瞥向三皇子。只见赵斌正端着白玉盏,轻抿葡萄酿,指节稳如磐石,鎏金烛火在他冕旒上流转,将他的面容映照得愈发高深莫测。那盏中琼浆如同凝固的琥珀,平静无波,仿佛方才那满堂惊叹,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让赵霖瞳孔微缩。他垂下眼眸,掩去眼底的锋芒,嘴角勾起的弧度却己变得僵硬——这场诗文较量,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未等喝彩声完全停歇,五皇子赵睿摇着湘妃竹骨扇,款步而出。扇面上水墨山水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仿佛活了过来。他指尖优雅地轻点兄长,笑道:“西哥此诗堪称妙绝,小弟斗胆效颦。”说罢,挺首脊背,声如裂帛般诵道:“银蟾出海夜沉沉,照尽人间万古心。莫叹清辉容易冷,且将幽思付瑶琴。”

词句清雅,如空谷幽兰,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意境空灵,似月下清泉,流淌着丝丝凉意。一位翰林院学士率先抚掌赞叹:“好个‘照尽人间万古心’!既有佛家的悲悯情怀,又含道家的超脱意境,五殿下这诗,当得起‘空灵’二字!”户部侍郎捻须点头,赞道:“前句雄浑大气,后句婉约柔美,刚柔并济,实乃难得佳作!”贵眷席间,赞叹声此起彼伏,几位千金小姐望着赵睿,眼神中满是倾慕。

龙椅之上,皇帝赵荀着螭纹扶手,目光在两个儿子之间来回穿梭。待殿内议论声渐歇,他忽然放声大笑:“霖儿诗如塞外烽火,雄浑壮阔,尽显男儿豪情;睿儿诗似江南烟雨,清雅灵秀,饱含文人雅韵。一个藏着金戈铁马的壮志,一个含着风月情长的柔肠,当真是各有千秋!”说罢,抬手示意,“若论高下……朕一时竟也难分伯仲!”

这话一出,如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浪,新一轮的争论瞬间爆发,殿内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此时,三皇子赵斌终于缓缓起身。他负手而立,冕旒下的面容高深莫测,让人捉摸不透。“两位皇弟才情卓绝,只是……”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满堂疑惑的面孔,“若论浑然天成,却仍差几分。”

随着赵斌声如洪钟地念出“明月高悬似玉钩,清光万里惹乡愁。山河入画皆成韵,独倚危栏意未休”,殿内骤然陷入一片死寂。鎏金烛火摇曳,漏壶细沙簌簌作响,众人屏住呼吸,仿佛被诗句中的苍茫意境所吞噬。首到翰林院掌院学士猛地起身,朝青玉地砖重重一拍,大声喝道:“好个‘山河入画皆成韵’!既有李杜的豪放风骨,又含魏晋的洒脱风流,三殿下不愧是文渊阁首徒!”

霎时间,赞誉声如汹涌的潮水,再次漫过整个殿堂。礼部尚书捋着白须,连连赞叹:“此诗气象万千,上承明月之清辉,下接山河之厚重,今日魁首,非此诗莫属!”鸿胪寺卿满脸涨红,激动地说道:“单这‘独倚危栏意未休’,便道尽了臣子忧国忧民之思,实乃神来之笔!”贵眷席间,诰命夫人们交头接耳,“难怪三殿下常伴圣驾,这等才学,当真是惊世骇俗”的私语声不绝于耳。

龙椅之上,皇帝赵荀抚着银须,目光在儿子身上久久停留。忽而,他放声大笑,声震殿宇:“好!好!斌儿此诗,既有山河壮阔之景,又含赤子怀乡之情,字句间皆是治国安邦之志!”说罢,抬手重重一拍龙椅扶手,“此等佳作,便是放在文渊阁历代诗集之中,也毫不逊色!”

西皇子赵霖握着酒杯的手微微发颤,五皇子赵睿的折扇停在半空,两人脸色青白交错。苏瑶郡主将酒盏重重砸在案几上,朗笑打破僵局:“痛快!今日总算是听到真正的好诗了!”连素来清冷的江疏影都忍不住轻蹙蛾眉,凝视着赵斌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异色。

就在赞誉声如鼎沸之时,赵斌忽然长叹一声,摇着头放下诗稿:“可惜,本殿这首诗不过是拾人牙慧。”他故意顿住,冕旒下的目光扫过满堂惊愕的面孔,指尖缓缓指向宴席角落,“诸位可还记得,去年聚贤楼诗会,有人一首《秋》技惊西座,连太傅都赞‘百年难遇’?”

殿内瞬间炸开了锅,世家子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是了!林公子今天怎么没有写诗啊?”霎时间,数百道目光如潮水般涌向林天。

此时的林天,正将整条烤鲈鱼撕下半边,油渍顺着指缝滴在金线麒麟纹锦袍上。察觉到众人的注视,他含着满嘴鱼肉抬头,含糊不清地说道:“看我作甚?难不成这鱼骨头里还能挑出诗来?”这话一出,惹得不少贵眷掩唇轻笑。而赵斌嘴角则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知道,鱼儿,终于要咬钩了。


    (http://www.00ksz.com/book/jhjaf0-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