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宴起波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四章 宴起波澜

 

殿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杯盘交错之声不绝于耳。林天斜倚在矮榻上,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仿佛这宴会是为他一人而设。他那副狼吞虎咽的模样,让一旁的三皇子赵斌眉头紧紧皱起。

赵斌手中紧握着酒杯,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死死地盯着林天,眼底闪过一丝阴鸷。然而,他并未首接发作,而是不着痕迹地将视线转向了刑部侍郎那一桌。

在那里,刑部侍郎的长子陆巡正端坐在席上,品着香茗。赵斌的眼神与陆巡交汇,彼此间似乎传递着某种默契。陆巡心领神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陆巡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然后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动作优雅而从容。他站起身来,迈步走向会场中央,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自信。

走到殿中,陆巡面向高坐龙椅的皇帝赵荀,双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叩拜大礼。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喧闹的宴会上显得格外突出:“陛下,今日良辰美景,满堂皆是青年才俊。臣斗胆提议,不如命我等小辈以诗会友,一来可以展示我东楚年轻一代的才华风采,二来也能为这宴会增添几分雅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人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学的好机会;有的人则对林天的态度感到好奇,不知道他为何在这样的场合下还能如此淡定。

礼部尚书率先抚掌大笑,表示这个提议非常妙,他早就想看看这些年轻人的才学了,可不能辜负了这美好的月色。他身旁的户部侍郎也连连点头,附和道:“陛下,臣附议!如此雅事,正合今日之宴!”

鸿胪寺卿更是兴奋地捋着胡须,高声赞叹道:“以诗会友,实乃佳话!陛下圣明,此等盛会定能传为佳话!”

在这此起彼伏的附和声中,林天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他依旧慢悠悠地品尝着美酒佳肴,对周围的喧闹声置若罔闻。

赵荀面带微笑,抚着颔下的长须,目光缓缓扫过满堂期待的面孔。最后,他的视线停留在殿外高悬的明月上,若有所思地说道:“既如此,便以‘月’为题吧。胜者……”说到这里,他微微抬手,解下腰间那块螭纹玉佩,“朕以此玉相赠。”

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深潭一般,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年轻的子弟们听到后,都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人迫不及待地抓起狼毫,准备一展自己的诗才;有的人则皱起眉头,苦苦思索着该如何应对。

然而,在这喧闹的场景中,唯有林天显得与众不同。他依旧懒洋洋地斜躺在那绣着金线麒麟的矮榻上,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毫不在意。他的手中还夹着一块烤得金黄的羊排,正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尽情享受着这美味的食物。

柳婉兮看到林天如此悠闲,不禁低声唤他。林天却笑嘻嘻地塞了一块桂花糕到她嘴里,堵住了她的话:“娘,您就放心吧!他们作诗,儿子我负责吃垮这皇家宴席就好啦!”

这时,王彬鬼鬼祟祟地走了过来,轻声叫道:“天哥!”他一边说着,一边拽了拽林天的袖子,“这可是陛下亲自设立的诗会啊!您去年在诗会上可是夺得了魁首呢,今天怎么也得写一首诗,在陛下面前好好地出出风头啊!”

林天听了王彬的话,只是用那沾满油渍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满不在乎地说:“作诗有什么意思?哪有这美酒佳肴来得实在呢?你看看周围这些人,一个个酒囊饭袋,我出手就没他们什么事了。”说着,他又往嘴里塞了一块红烧肉,继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柳婉兮见状,终于忍不住开口:"休得胡言!"她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面前,岂可如此放肆?"

林天听到母亲的斥责,下意识地吐了吐舌头,然后转头与一旁的王彬有一搭没一搭地调笑起来,似乎完全没有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

柳婉兮看着儿子如此插科打诨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她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别过脸去,假装整理着鬓边的白蝶贝花。那朵花在她的发间微微颤动着,上面镶嵌的珠翠也随着她细微的笑意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而三皇子赵斌看着这一幕,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精心设下的局,难道真要被林天这般轻易破了?

“臣献丑了!”只见翰林院学士之子周明远面色微红,略显紧张地捧着诗稿,缓缓走上前来。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用略微发颤的声音念道:“玉盘高悬照九州,清辉万里映琼楼。寒星欲语藏云后,桂影婆娑舞不休。”

这首诗对仗工整,用词华丽,然而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其中堆砌辞藻的痕迹。虽然形式上无可挑剔,但内容上却缺乏新意和深度,给人一种匠气十足的感觉。周明远念完后,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显然众人对他的诗作并不十分满意。

紧接着,鸿胪寺卿之子沈莲自信满满地站起身来,他手持毛笔,挥洒自如地在宣纸上写下:“月挂中天映九州,星辉隐曜韵悠悠。朱楼绮户添诗兴,醉倚栏杆意未休。”

沈莲的书法笔走龙蛇,气势磅礴,与他的诗作相得益彰。然而,这首诗同样存在堆砌辞藻的问题,虽然词句华美,但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赵荀看了看沈莲的作品,只是微微颔首,并未露出过多的赞赏之意。

但好景不长,工部主事之子陈墨挥毫写下:"明月皎皎照人间,万里山河共此圆。愿得清辉常作伴,此生不复羡神仙。"虽气势豪迈,却流于俗套。随后登场的几位才子,或写"嫦娥寂寞广寒宫",或吟"玉兔捣药夜朦胧",皆是陈词滥调,赵荀的笑意渐渐淡去,龙纹靴不耐烦地叩击地面。

诗会仍在继续,可众人的目光却不时落在懒洋洋进食的林天身上。这场看似寻常的诗文比试,早己暗潮汹涌。谁也不知道,在这歌舞升平的表象下,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较量。


    (http://www.00ksz.com/book/jhjaf0-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