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五月上旬。
沈潇靠在廊柱上,眯着眼看院子里新栽的几株柳树,嫩绿的枝条随风摇摆。
他心里头却不像这柳条那么轻快。
河东是暂时稳住了。
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可能连半步都算不上。
这天下,乱成了一锅粥。
曹操在兖州磨刀霍霍。
袁绍在冀州趾高气扬。
袁术在南阳做着皇帝梦。
公孙瓒和刘虞在幽州互相憋着劲儿。
更别提还有荆州的刘表,辽东的公孙度,西凉那边蠢蠢欲动的马腾、韩遂……
一个个都是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狠角色。
光靠他和刘备、关羽、张飞这几个人,带着一群刚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的兵,想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甚至实现那个“重塑强汉”的目标?
难。
太难了。
缺人啊。
缺能治国安邦的内政人才。
缺能运筹帷幄的顶尖谋士。
缺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将才。
光靠他和老刘现在的班底,远远不够。
得出去捞人。
趁着那些未来的大佬还没被别人抢走,赶紧下手。
沈潇打定了主意,伸了个懒腰,晃晃悠悠地去找刘备。
刘备正在书房里,就着昏暗的油灯看着一卷竹简,眉头微蹙。
是关于河东各县田亩、户籍的初步统计,数字看得他心惊。
连年战乱,加上之前董卓乱政、地方官吏盘剥,河东这块还算富庶的地界,也被糟蹋得不轻。
“主公。”沈潇懒洋洋地喊了一声,自顾自地在旁边找了个席子坐下。
刘备抬起头,看到是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先生来了。”
“坐。”
他放下竹简,揉了揉眉心。
“河东的事情,千头万绪,真是……唉。”
沈潇撇撇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咱们现在把架子搭起来了,根基也算扎下一点了。”
“但光有兵,光有地盘,还不够。”
刘备点点头,神色凝重:“先生的意思是……”
“人才。”沈潇吐出两个字。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
“越多越好。”
“能治理地方的,能出谋划策的,能领兵打仗的。”
“现在咱们摊子小,还能勉强应付。”
“将来地盘大了,事情多了,光靠咱们几个,累死也忙不过来。”
“而且,主公,咱们不能总指望我一个人瞎琢磨啊。”
沈潇难得正经地说道:“我这点墨水,都是东拼西凑来的野路子,很多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需要真正的,这个时代顶尖的智者来辅佐您。”
刘备深以为然,目光灼灼地看着沈潇。
“先生所言极是!”
“只是,这乱世之中,贤才难觅啊。”
“他们或隐于山林,或己择良木而栖,我们……”
沈潇嘿嘿一笑:“别人找不到,不代表我找不到。”
“我脑子里,还真有一些人选。”
“都是宝贝疙瘩。”
“主公,我想亲自出去跑一趟,去把他们给您请回来。”
刘备闻言,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担忧。
“先生要亲自去?”
“这路上兵荒马乱的,太危险了。”
“再说,河东这边也离不开先生……”
沈潇摆摆手:“没事儿。”
“河东这边,大框架己经定下来了,宪和先生(简雍)他们也能应付。”
“再说,不是还有关二哥和三哥嘛。”
他差点顺嘴把张飞也留下。
“我带翼德……带三哥一起去。”
“再带上周仓、裴元绍,还有百十号亲兵护卫。”
“安全方面,主公放心。”
“至于联络嘛,”沈潇早就想好了,“咱们定个规矩,每十天,我派人送一次消息回来,告知我的位置和情况。”
“我每离开一个地方,也会留下人,告诉后面送信的弟兄我去了哪里。”
“这样,万一主公这边有急事,也能尽快找到我。”
刘备看着沈潇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舍和担心,但更多的是期待。
“好!”刘备站起身,用力一拍沈潇的肩膀,“那就辛苦先生了!”
“需要多少人马钱粮,先生尽管开口!”
“只盼先生早日功成,为主公带回栋梁之材!”
沈潇龇牙咧嘴地揉着肩膀,心里吐槽刘备手劲儿真大。
“人不用太多,一两百精锐就行,目标太大反而不方便。”
“钱粮嘛,稍微多带点,请人总得有点诚意不是?”
“主公,那我这就去准备了。”
“第一站,我打算去豫州的颍川碰碰运气。”
“听说那里有个叫郭嘉郭奉孝的年轻人,鬼才!”
刘备用力点头:“好!一切依先生所言!”
他顿了顿,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点“你懂的”笑容:
“先生此去,若遇到合适的……”
沈潇脸一黑,赶紧打断:“主公!说正事呢!”
“走了走了!”
他落荒而逃。
刘备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笑了。
这先生,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不解风情?
或者说,脸皮太薄?
算了,人才要紧。
……
几天后,一切准备妥当。
沈潇带着一百五十名精挑细选的亲兵,在张飞、周仓、裴元绍的护卫下,离开了安邑。
张飞被沈潇强行按着做了番乔装。
络腮胡子刮了干净,虽然看着还是凶,但至少没那么扎眼了。
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骑着匹不起眼的黄骠马。
张飞一百个不乐意。
“先生!俺老张这样,憋屈!”
他摸着光溜溜的下巴,感觉浑身不得劲。
“打扮成这样,还怎么吓唬那些不开眼的?”
沈潇骑在马上,感觉屁股有点疼,没好气地道:
“三哥,咱们是去请人,不是去抢人。”
“你那‘燕人张翼德在此’的名号一亮出来,别说请郭嘉了,估计曹操的兵马都得闻风而动。”
“低调,懂不懂?”
“咱们这次是微服私访,要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张飞哼哼唧唧,但还是听话地没再嚷嚷。
周仓和裴元绍倒是无所谓,能跟着沈先生和三将军出去办事,他们挺乐意。
一行人快马加鞭,朝着东南方向的豫州而去。
出了河东地界,景象便渐渐不同。
官道上,时不时能看到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流民。
田地荒芜,不少村庄都空了,只剩下断壁残垣。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的萧索和压抑。
沈潇看着这一切,心里不是滋味。
这就是乱世。
底层百姓的命,贱如草芥。
五月十六日。
队伍抵达了颍川郡。
颍川,自古便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荀家、陈家、钟家……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士族大姓。
虽然经历了黄巾之乱和董卓之祸,这里依然保留着几分书香门第的气息。
只是,城门口盘查的士兵,眼神警惕,甲胄也还算齐整,显然这里的秩序维持得比别处要好一些。
“看来曹老板对这块地方还是挺上心的。”沈潇心里嘀咕。
他勒住马,深吸一口气。
郭嘉,郭奉孝。
那个传说中算无遗策,英年早逝的天才谋士。
现在,应该还只是个二十岁出头,在颍川老家晃荡的年轻人吧?
能不能把他忽悠到刘备碗里来,就看自己的嘴皮子了。
“三哥,进城之后,少说话,多看。”沈潇又叮嘱了一遍张飞。
张飞闷闷地点头。
沈潇整理了一下衣冠,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游学的士子,而不是一个要去挖墙脚的……嗯,人才贩子。
“走,进城!”
一行人牵着马,混在进城的队伍里,缓缓走进了颍川城。
(http://www.00ksz.com/book/jdaehb-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