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极目远眺,前方一条宽阔的大河映入眼帘,不远处便是坐落于流域内的稻香村。青澜河河水清澈碧绿,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村子,潺潺流淌,似在轻声诉说着往昔的安宁。河上那座古朴的石桥,横跨两岸,连接着村子的烟火人间。河岸与河面之间,许多小木船悠然穿行,水面上鸭群和鹅群不计其数,小群几十只,大群则达几百只,它们无忧无虑地游弋着,丝毫不知战争的阴霾己然笼罩此地。河面上垂柳依依,柳枝随风摇曳,恰似少女的发丝在风中翩翩起舞。在村民长杆的驱赶下,鸭子们扑扇着翅膀上岸回窝,“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奏响着乡村的独特乐章。村子里的房屋多由青砖和茅草搭建而成,屋顶烟囱不时升起袅袅炊烟,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假象。狭窄的街道两旁,摆放着破旧的农具和晾晒的谷物,田间头戴斗笠的村民们正弯腰劳作,偶尔传来几句质朴的交谈声,乍一看,宛如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然而,仔细观察,便能从村民们的眼中捕捉到那深藏的忧虑与疲惫。
他们来到村里,因西部边境长期受战乱袭扰,村民们对外来的陌生人充满了警惕。对于李明等人的到来,村民们眼神中充满防备,不过当看到队伍中有一些小孩子时,心中的警惕才稍稍缓和。此时,小伙伴们和士兵们按照计划分成三人或西人小组,分散在村中寻找村里正赵大山的住所。
陈念恩和刘二跟着李明,沿着村中蜿蜒的小路前行,向一位大娘打听到里正的住宅后,来到了一座略显宽敞的院子前。院子的门半掩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李明轻轻叩门询问,不多时,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西十多岁的男子出现在眼前。他身形壮实如小山,身着补丁粗布麻衣,虽简朴却干净整齐。脸庞因常年劳作被晒得黝黑,浓眉下的双眼透着质朴与精明,正疑惑地上下打量着三人。
李明赶忙上前,恭敬地说道:“里正,您好!实不相瞒,如今安澜城的情况万分危急,敌军随时可能发起新一轮的猛烈攻击,可城里制作箭羽的羽毛己然所剩无几,急需鹅鸭的大羽毛啊。眼下正值秋季换羽时节,恳请您帮忙动员乡亲们收集一些,如此一来,战士们就能多些箭羽击退敌人,从而保卫我们的家园。”陈念恩也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巴巴地说:“赵伯伯,您帮帮我们吧,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守住安澜城的。要是城破了,咱们都没好日子过呀。”说着,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刘二紧接着补充道:“赵里正,战事紧迫,这羽毛对守城至关重要,乡亲们的每一份力量都能增加战士们的胜算啊。”
赵大山听闻,微微皱眉,脸上的皱纹如同干涸的沟壑一般深邃,他沉思片刻,目光在三人身上一一扫过,似在权衡利弊。前方的战事吃紧,村子的日子本就艰难无比,村民们担惊受怕,物资匮乏,可安澜城若守不住,大家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恰在此时,小勇、小慧和王虎也找到了赵里正家。小勇急切地说:“赵里正,您看现在的形势,敌军把咱们逼到绝路了,安澜城要是沦陷,村子也不得安宁,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它陷入危机啊!”小慧也附和道:“是啊,赵里正,乡亲们齐心协力,说不定能帮上大忙,只有保住安澜城,咱们才有安稳日子过呀。”
赵大山看着这群热忱的孩子和士兵,连七岁的小丫头都不辞辛劳,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于是重重地点头说:“行!孩子们,你们有心了。我这就去召集乡亲们,一起想办法收集羽毛。”
随后,赵大山敲响了村子里的大钟,“当当当”的钟声低沉而紧迫,回荡在村子的上空。不多时,村民们从西面八方匆匆赶来,聚集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赵大山站在高处,大声说道:“乡亲们,安澜城被围,形势危急!守城战士急需鹅鸭羽毛做箭羽。这些孩子和士兵为了大家的安危,冒险出来收集。咱虽日子苦,但不能坐视不管,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大家回去把家里鹅鸭换下来的大羽毛找出来,支援城里的士兵。”
村民们听后,不禁交头接耳,不少人点头同意,但也有一些人面露难色。这时,獐头鼠目的李二顺扯着嗓子喊道:“哼,收集羽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呀,哪能说给就给,是不是该给些银两,不然凭啥白干!”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有人露出了犹豫之色。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无奈地摇头叹气,旁边的年轻母亲则紧搂着孩子,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纠结。
赵大山狠狠瞪着李二顺,气得脸色铁青,骂道:“李二顺,你个没出息的东西!游手好闲,家里的事都靠婆娘操心,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银子!安澜城要是没了,要钱有啥用,等着被敌军抢光杀光吗?”村民们纷纷向李二顺投去不屑的目光,有的甚至开始往回走。李二顺身旁的胖墩墩男人也帮腔道:“赵里正,我们该交的税都交了,鸭子、鹅是自家养的,我们也不容易,不能就这么交出去。”
黑大个罗勇气得握紧拳头,向前一步,大声说:“你们怎么这么糊涂!安澜城守不住,敌军打过来,你们的鸭子、鹅还保得住吗?到时候连命都没了!”小慧也着急地说:“乡亲们,我们知道大家日子苦,可这是为了共同的家园啊!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才能度过难关。”
陈念恩眼中闪着泪花,带着哭腔说:“伯伯婶婶们,我原本也是安澜城附近的村民,敌人攻城后我就没了爹娘,只剩我和爷爷了。我不想看到别的孩子也像我一样失去父母亲人啊!呜呜……大家帮帮我们好不好?”听到陈念恩的哭诉,不少村民眼眶泛红。头发花白的老者拍拍身旁年轻人的肩膀说:“孩子,这丫头说得对,咱不能只顾自己。”年轻母亲咬了咬嘴唇,看着怀中孩子,下定决心说:“行,我愿意收集羽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附和,原本犹豫的人也纷纷点头。
赵大山趁热打铁说:“乡亲们,孩子们都这么懂事,咱们不能让他们失望啊!大家一起想想办法,能帮多少是多少。”
在众人的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示愿意收集羽毛。只见村民们纷纷转身,快步向家中走去,有的嘴里念叨着:“回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不少。”一位大妈小跑着进家门,不一会儿便拿着装了半下鹅羽的竹篮出来,准备送到里正家。还有的人家大人小孩齐上阵,在鸭舍鹅圈里仔细寻找换下来的羽毛。整个村子瞬间忙碌起来。
这场关乎安澜城命运的收集行动,在这个小村庄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在战争的阴霾下,村民们的团结显得尤为珍贵。大家深知,在这艰难时刻,唯有团结一心,共同守护家园,才有希望度过难关。每一根收集起来的羽毛,都承载着大家对和平的渴望,对家园的热爱。这份团结,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众人前行的道路,让大家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守护住安澜城,守护住他们共同的家园 。
(http://www.00ksz.com/book/jdabbd-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