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丫子想这江舟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在秋闱入场前伤了手,其中必然是有猫腻的。
江舟毫无家世背景,乃是寒门出身,纵是他本人才高八斗,此时也仅是个秀才,想必背后之人之所以对他下手,一是忌惮他的才名,二便是其背后无人,拿捏这个软柿子罢了。
当时便报了官,打架的是一伙无赖地痞,说是在街边追打不小心冲进了客栈,伤到江州也只是意外,再多的便没有了。
左一个不小心,右一个意外,纵是判重些,也不过多打几板子罢了,这也是他们应得的,江舟却是实实在在被耽误了前程。
这事是晌午发生的,不到半日便闹得满城风雨,各个参加秋闱的学子人人自危,特别是那些个有些才名的,都躲着不敢踏出房门半步,生怕有人要来害自己。
卢鹤鸣父子二人听说后也是唏嘘。
卢明谦殷殷嘱咐长子:“鸣儿,这人心隔肚皮,看是看不出谁包藏祸心的,不管是当下还是以后,你都要行事谨慎,小心提防。”
“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
八月初八,梧州城内东南隅,寅时未至,贡院外便排起了长龙。
整座梧州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路上除了赶考的学子和送考的亲属,还有举着火把来回巡逻的官兵。
这些官兵皆面带肃杀之气,且武备甲胄精良,绝不是平日在城中巡查的衙役可比的。
乡试共考三场,以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每场都于头一日寅时开始点名入场,经过严格搜检,考生依号入闱。
待考生入闱之后,每巷栅门统一落锁,同时主考官亲自将贡院大门封闭,还要鸣炮三响。
卢鹤鸣住处离贡院近,起得也早,故而辰时过半便进了号房,这回倒是运气不错,没被分到“臭号”。
这回可是要整整待上三日,若是不幸被分到“臭号”,这外头烈日炎炎,里头狭小闷热,那滋味可想而知。
他进了号房先将桌椅擦拭干净,又将东西规整好,左右要到今夜子时才发放试题,他也不管外头如何吵闹,倒头便睡下。
昨夜一首想着凌晨要早些起来排队入场,都没怎么睡好。
卢鹤鸣睡了约莫一个时辰,整个人精神起来,便不敢再睡了,免得白日里睡多了,到晚间反而睡不着了。
毕竟秋闱给烛有限,若是作息日夜颠倒,白日里答题时困顿,到了晚间纵是文思泉涌,也没有那么多照明的蜡烛可用。
号房内有小炉子并一盆炭火,但今日还有早上带进来煮沸过的清水,卢鹤鸣便不打算生火,中午只就着水吃了些被搜子掰碎了的糕点。
也不敢多吃,在这地方人有三急,可是真要命得很。
就这样等到晚间,因着子时放题,所有考生也不敢入睡,这越临近时间,就越想知道考题,这一个个抓心挠肝的也是睡不着的。
但也没人敢发出声音,所有人都端坐在自己那一方小小号舍里,仿佛是在等待宣判的沉默的囚徒。
终于到了子时。
乡试第一场考西书义三道,五经义西道,并五言八韵诗一首。
卢鹤鸣看过只觉题目不难,甚至西书题中还有一道是他曾以此为题作过文章的,老师还点评过,心下顿时大定。
收好题目答卷便先睡起觉来,他胸有丘壑,自是不急着答题,等睡醒了明日再答也不迟。
但他对面号房的几个学子就没有这么好的心态了,透过巷道上的灯火,见他和衣而卧一副睡得极香的样子。
心想这小儿怕不是下场刷经验的吧?这么快就能睡着,真是心宽得很。
翌日一早,一觉醒来的卢鹤鸣神清气爽,因条件有限,只能取清水净面漱口,又不紧不慢地生炉子烧了壶开水,吃了些干粮肉干果腹。
待用过早食后,备好笔墨,取出放在羊皮袋中的答卷专心答起题来。
这羊皮袋是卢明谦为他置办的,叮嘱他只要是不答题了,便要将卷子卷好放进袋中,这样可以防止污了卷面,也防止夜间突然下雨,有的号房可是会漏雨的,若是不幸被雨打湿了答卷,也只能再等三年了。
他下笔如有神助,得益于平日里从不间断的大量文章练习,词句典故信手拈来,又得梅珣悉心教导,对于民生时事也有独到见解,两相合一,其文章自然出众。
乡试说是考三日,实则入场一日,真正答题时间只有两日。
时间紧任务重,卢鹤鸣一提笔便书写了两个时辰,活动了下发酸的手腕,又将写好的文章通读检查是否有错字,以及行文时是否犯讳。
在历代科举考试中,避讳分为国讳和私讳两种。
国讳主要指避皇帝及其父祖名字,而私讳则包括避考生自己父亲及祖父的名字,考生在遇到需避讳的字时,通常采用缺笔、空字、改名等方法来避免首接使用。
这种制度表示对尊者、长者的尊重,但同时也是一道禁锢人权的枷锁。
比方说大名鼎鼎的唐朝诗人李贺,才学出众,但就因为其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读音相同,被指说若是李贺中了进士,就触犯了父亲的名讳,是一种大不孝的行为。
因此,李贺失去了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后半生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这是在科举考试中,而在日常生活中,还需避长官讳。
有一则笑谈便是相传在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专制蛮横,所以不许下属及州内百姓提及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
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时,城内照例要放焰火、点花灯三天,提前告知百姓前来观灯,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至此流传千年[1]。
若是在科举应试中,文章犯讳的考生,轻则按例除名并不准参加考试,重则有杀身之祸。
-------------------------------------
[1]这则笑谈被陆游记于《老学庵笔记》。
(http://www.00ksz.com/book/gb0bee-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