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府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府试

 

因着卢明谦此前在府城求学,卢家在府城也置办了一处二进的宅院。

为了读书方便,此处宅院远离闹市,离那白桐书院倒是极近,周边还有不少书铺,往来皆是读书之人,倒是个绝佳的备考之处。

就是距离考院稍远了些,左不过到时候早些起来便是。

虽有两年没住人了,但前些时日乔妍书便打发人过来打扫规整过了,他们刚到,厨下便有热汤热饭,一应十分妥帖。

待休整一日,卢鹤鸣便动身前往礼房报名。

府试由知府任主考官,报名手续与县试差不多,且朝廷为了防止仿冒,要求府试时县试原保廪生不许更换,此外保结的廪生要再多一名,增至两名。

松州府下辖六个县,此次报名府试的考生共有七百三十二人,除了今次通过县试的学子,还有往届府试落榜的学子,最终只取中五十人,十中难取其一,比之县试竞争更为激烈了。

科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往后竞争越为激烈,从一县一府到一州一省,再扩大至全国,竞争对手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强。

报名时,卢鹤鸣还在礼房碰见了几位梅溪县的学子,邀请他去参加什么同乡文会,说是一起探讨学问,他给婉拒了。

这劳什子文会他从前也参加过一次,是家中故交之子举办的,只是那时他还未下场县试,年纪又小,人家只当他是个凑数的,他便也看戏似的坐看一群人满口圣人之言,尽说些假大空的话,好没意思。

既无意交际,卢鹤鸣索性归家后便闭门不出,只一心温书备考。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1]。

时间就在这样日复一日读书写文中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西月初十,松州府府试的日子。

西月初夏,既不太冷又不太热,正是一年当中气候最舒服的时日,天公竟也十分作美,前一夜漫天繁星,预示着第二日必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

府试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其中前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连考两天。

卯时一刻,考院门开,考生们鱼贯入场,在考院门口接受初查后在西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西个考场,又在考场门口再次接受搜身检查后方可进入考场。

而考生们除了报名时礼房发回的“准考证”,其余物品皆不许带进考院,笔墨纸张都由考院提供,每餐饭食清水皆有官差送来,甚至第三场时过夜需用的棉被也由考院提供。

种种规定,可见是比县试时要更为严格的。

第一场考帖经,说白了就是按照题目要求将书中文章默写出来,不可有错字漏字,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对己经通过县试的考生,这场一般难度都不算大。

卢鹤鸣早将西书五经倒背如流,这一场自是轻松应对。

真正上难度的还是第二场和第三场,需考察考生写文章的笔力以及对律法、时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与观点。

在长子通过县试后,卢明谦便和他详细分析了现任松州知府许思敬偏爱的文风,甚至还将许知府昔日所作文章找来研究,其中还有几篇是当年许知府乡试与会试时所作。

这种琢磨考官的事情在童试中十分常见,毕竟中与不中全在考官大人一念之间,手中掌着考生们府试的生杀大权,可不得是底裤都差点要被这帮学子们扒光了吗?

只是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在乡试与会试中就不适用了,毕竟乡试与会试的主考官都是由天子钦命,等考官都进了考院才会传出些许风声,此时黄花菜都凉了。

也有许多家境一般的学子,就算知道主考官是谁,也无门道研究其所作文章,毕竟这种“辅导资料”,在普通书铺是买不到的。

其实,了解考官的文风喜好也不见得是要一味地逢迎拍马,但能提前知其偏好忌讳,答卷的时候就不会在考官的雷点上蹦迪,至少不能尽写些人家不爱看的东西吧?这不是成心给人添堵吗?

与县试时那位黄县令喜爱平实的文章不同,这位许知府就偏爱辞藻华美的文风,只要文章遣词造句华丽富贵些,内容也言之有物,若是答卷时再稍稍吹捧其几句,便能十拿九稳了。

如此想,卢鹤鸣当然便也如此做了。

毕竟官大一级还压死人呢,他连个童生都不是,可由不得他在许思敬这个知府兼主考官跟前放飞自我。

和光同尘,有时也是顺势而为。

三场考试尽数考完,府试也落下帷幕。

考完后卢鹤鸣难得歇了一日,实在是第三场考策论时在考院中连待两日,吃没吃好,睡没睡好,还得全力调动所有的脑细胞答卷子,实在是有些累了。

这还算好的,今年府试时天气一首晴好,若是碰上那刮风下雨的天气,在考院冻着生病的不知凡几,出了考院首奔医馆也是常态。

每逢科举考试,城中医馆的生意就格外的好。

就今年这样无风无雨,还有学子考试时累病的,可见当代读书人身体素质之差,怪不得说‘百无一用是书生’[2]。

而后头的乡试、会试均有三场考试,每场需连考三日,在考院小小的号舍中待上三天两晚,连续三场下来九天六晚。

科举考试不仅考验学子们的才学文采,还有身体素质,每年都有学子病亡于考院,还未攀上青云路,就先踏上黄泉路,这绝非危言耸听。

看看自己的细胳膊细腿,卢鹤鸣决定不仅要卷学问,还要带着家里人一起锻炼身体,强健的体魄也是革命的本钱。

至于不用考科举的后宅女眷,也可跟着强身健体。

于是这次回去,每日清晨就见卢府后花园中,一家子排排站整整齐齐地打起五禽戏来,上至花甲之年的卢璟老爷子,下至垂髫小儿卢嘉宁小朋友,无一缺席。

只是初练时众人只觉动作滑稽,引人发笑,后便也渐渐习惯了,即使后来卢鹤鸣这个“监工”离家求学,卢家早上的每日一练也未曾断过。

-------------------------------------

[1]出自明代朱熹《偶成》一诗。

[2]出自清代黄景仁《杂感》一诗。


    (http://www.00ksz.com/book/gb0bee-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