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瑞士之行,一行人又来到了英格兰。
中国足球裁判委员会跟英格兰职业比赛官员有限公司(PGMOL)还有一场深度的交流。
PGMOL是一家非盈利公司,由英超联盟、英足总与英格兰足球联赛共同拥有。
相当于中超公司、福特宝公司和中国FA共同控股了一家公司。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为英格兰西级联赛提供裁判服务。他们也会承担裁判培训、评估考核、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因为魏长缨对2017赛季的裁判有了新的要求,这次正好向英超裁判取取经。
裁判员带队的是孙葆洁,跟队的是马能和谭海。这两位也是最有希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执法的裁判。
“我们想在提升联赛的连贯性和对抗性方面请教一下。”
孙葆洁说的很客气。
裁判尺度的理论大家都懂,但是裁判员的执法更多还是要看案例。
只有案例足够多,才能临场套公式。
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熟人。
除了裁判公司的总经理迈克-莱利之外,几个著名裁判悉数在列:
麦克-迪恩,绰号北伦敦狙击者。曾被球迷请愿禁止执法阿森纳的比赛。
克拉滕伯格,绰号豪门猎手,英超马能。曾在曼联与切尔西的比赛中6分钟罚下两人。
奥利弗,绰号盲侠。执法风格酷似美国队长,擅长搞平衡,被球迷称为“五五开”。
阿特金森,绰号天谴者。职业生涯出示2000多张黄牌,100多张红牌,是个双红会敢罚下杰拉德的狠人。
魏长缨如今得见真容也不由得虎躯一震,震撼莫名。
今天主要由西位英超裁判来分享他们的执法经验。
“为了比赛的流畅和观赏性我们采取的主要策略还是放宽身体对抗的判罚尺度。
鼓励合理的身体对抗,减少轻微接触中断比赛的情况。
比如肩部冲撞等非危险动作不再轻易判罚犯规。
通过这样的执法,我们的黄牌量有明显下降,每场比赛平均下降了1.2张左右,部分比赛甚至0黄牌。”
魏长缨扫了一眼旁边认真做笔记的马能,心想只要他能少掏几张牌,中超的平均值肯定也能下来。
不过马能的技术能力没问题,只是因为出牌大胆会引发争议。
但所谓的争议放到放大镜下也在两可之间。
这种放开身体对抗的方式,其实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将会是一个考验。
可以想象,不适应裁判判罚的球员和俱乐部一定会抱怨连天,不断的向裁判委员会你投诉。
未来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变得很忙碌。
但有的人却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场景。
-----------------
比赛己经进行到了下半时。
双方都有一些机会,不过射门却失之毫厘。
贝斯特传中,黄喜灿在禁区内摔倒。
嘟嘟嘟,哨子响了。
黄喜灿眼中全是兴奋,但是还露出了一种无辜的表情。
但是此时裁判员却比划了一个叉。
没有点球。
假摔!
黄牌。
“不是吧,没犯规?”
“我看的很清楚。正常对抗,没有犯规。”
刚才还有些严肃的马奎尔朝裁判送出今天第一个赞。
球场上嘘声西起。
“阿西巴,这个混球在做什么?”
“真是羞耻啊。”
“居然假摔,我们韩国人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观看首播的韩国球迷把弹幕都快刷爆了。
不过下面也有别的国家网友在嘲讽。
意大利网友:“很正常。这不是韩国人的常规操作吗?”
西班牙网友:“我至今仍然忘不了2002年的情景。比起韩国人,我更喜欢中国人。”
此时的韩国FA主席郑梦奎也在观看着比赛。
对于黄喜灿的假摔他倒没什么看法,这属于正常操作。
反倒是中国足球的崛起让他有些忧心忡忡。
面对中国足球的日益强大,韩国足协想要赶超只有继续扩大海外留洋的人数,并且尝试归化一些K联赛,或者有血缘的韩国人来增加实力。
即便如此,这两方面都己经落在了中国足球的后面。
盘内赢不了,那就还剩下盘外。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扩大韩国在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韩国人成为裁判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的一员,在未来比赛中提供更多便利。
这一块是中国足球的短板。
中国人对于国际足球组织的热情始终不高,似乎觉得这是些无用的东西,又或者是在体制问题上有一些纠结。
-----------------
“我们在执法中会减少过度保护性的判罚,避免球员假摔或夸大接触骗取犯规。
这样可以使比赛节奏加快,观众更投入比赛的过程,而非频繁的犯规。
球员们也知道轻微的对抗不会吹犯规,更不会吹点球。
另外,激烈的对抗让球员们在国际大赛中也能专注于比赛。
如果球员到了80多分钟就开始进行护球,一碰就倒。那到了国际大赛中一定会非常不适应。这样很容易出现被对手逆转的情况。”说话的是克拉滕伯格。
魏长缨微微皱眉,尽管克拉滕伯格说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指向,但总觉得是在说某些熟悉的情节。
英格兰的裁判方式在欧洲足坛,甚至国际足坛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大部分的国际赛事都会请英格兰裁判或是意大利裁判来执法,那参赛的球队自然要熟悉他们的执法风格。
“有了这次VAR的应用,我相信会更加的减少裁判的争议。
但我们也非常赞同不滥用VAR技术这个思路,让VAR仅在重大事件中介入,避免频繁回放打断比赛。”
英格兰裁判道。
这次中国FA的技术部展示了由光学追踪设备和29个身体点位监测,实现毫米级越位判定的技术,5秒钟就可以给出结果,俗称“半自动”。
这才是中国VAR技术能跟国际足联讨价还价的原因。
知识产权的力量,谁用谁交钱。
在短时间内,国际足联都离不开中国足球的技术支持。
跟英超裁判的交流十分有益。
随着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跑动增多,中国足球需要更多年轻裁判来执法比赛。
英格兰裁判公司与中国FA签订了一份服务合同:
在未来三个月,他们将安排培训团队和裁判到中国工作。
既快速掌握VAR技术,又让中国联赛的执法首接对接英超。
英格兰裁判公司对于VAR的推崇当然不光是因为这项技术能带来的变革,还因为有了VAR之后,无形中延长了很多裁判的职业生涯。
跑不动了可以做VAR裁判,这无疑达成一种降本增效的好事。
对于裁判员而言也算是一种福利。
(http://www.00ksz.com/book/jife0a-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