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围三缺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围三缺一

 

黎明将近,太阳刚刚露头,初升的微弱阳光宛如鲜血一般殷红,将威远城的轮廓映照得如同被烧红的铁水铸就一般。徐嵩身披战甲,屹立在北城楼上,他的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的草原。

草原大军的篝火在微弱的晨光中缓缓移动,宛如一条蜿蜒的红线,逐渐向北城蔓延而来。火光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巨大的蟒蛇盘踞在广袤的平原之上,令人不寒而栗。

晨风轻轻吹拂,带来了一阵隐约的号角声。那号角声虽然低沉,但却带着一种让人胆寒的规律,仿佛是敌军在传递某种重要的信息。徐嵩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敌军拔营移寨的信号。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队长快步登上城楼,他的身上缠着渗血的绷带,显然是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亲卫队长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份简报,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将军,斥候回报,敌军分兵了。”

徐嵩接过简报,迅速浏览了一遍。简报上详细记录了敌军的动向:草原的两路军队各约三万,分别绕道西门和东门,在距离城门三里处扎营;而敌军的中军则在北门五里外重新布置营盘。

徐嵩借着火把光亮看到上面用炭笔勾勒的部署图。草原可汗显然改变了策略,将十五万大军分成三股,形成合围之势,却在南门方向留出空隙 —— 这是典型的 “围三缺一” 战术。

“传令下去,” 徐嵩将简报掷在地上,靴底碾过炭痕,“东西守军各增加五千,所有瓮城闸门彻夜落锁。告诉赵百户,城内若有散播‘南门可逃’等谣言者,格杀勿论。”

此时此刻,威远城内一片肃穆,赵靖武身着锦衣卫官服,神情凝重地带领着一队锦衣卫在东门附近巡逻。三天前那场惨烈的血战,使得东门的石板路仿佛被鲜血浸染过一般,即便每日都用水冲刷,那砖缝里依然凝结着暗紫色的血痂,仿佛在诉说着那场战斗的残酷。

赵靖武面色阴沉地走着,突然,他发现路上有一块断箭挡住了去路。他眉头微皱,飞起一脚将断箭踢开,然后转头对身旁的王昊吩咐道:“你去军械库看看,让他们把备用的牛皮甲胄取出来,给城头的弟兄们换上。”

王昊领命而去,赵靖武则继续沿着东门城墙缓缓前行。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东门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撞击声,那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赵靖武心头一紧,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毫不犹豫地纵身跃上周围的酒楼屋顶,居高临下地朝着东门外望去。

只见在朝阳的映照下,草原军的冲车如同一群黑色的甲虫,正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那冲车的撞角上包裹着厚厚的生牛皮,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一层油光,显得格外狰狞。

城墙上的守军显然早有准备,他们严阵以待,仿佛己经预见到了敌人的进攻。几十架巨大的床弩整齐地排列在城墙上,每一架都显得格外威武雄壮。这些床弩的弓弦紧绷着,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是沉睡的巨兽被猛然唤醒,准备释放出无尽的力量。

紧接着,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无数支粗壮的弩箭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以惊人的速度飞向那些正在冲向城墙的冲车。这些弩箭如同雨点般密集,狠狠地穿透了大批冲车的牛皮,深深地钉入了冲车的木质框架中。冲车在弩箭的冲击力下,瞬间遭到了严重破坏,被牢牢地固定在地上,无法再继续向前推进。

"好!" 赵靖武低声喝彩,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然而,他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看到更多的冲车从侧翼涌来。这些冲车比之前的更加庞大,每一辆都由二十匹健马拉动,车轮滚滚,气势磅礴。车轮无情地碾过先前战死的士兵尸体,发出令人牙酸的碾压声,仿佛是在向守军示威。

就在同一时间,北门外的草原军展开了新一轮更为猛烈的攻势。他们摒弃了以往使用的普通石弹,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致命的武器——灌满火油的陶罐。这些陶罐被紧紧地包裹在厚厚的麻布之中,然后被点燃,形成了一颗颗熊熊燃烧的火球。

草原军士兵们用投石车,将火罐抛向城墙。这些燃烧着的火罐犹如流星一般划过天际,带着熊熊烈焰,以惊人的速度砸向城墙。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罐在城墙上猛然爆炸开来,瞬间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火灾。

北城头刹那间被熊熊烈焰所吞噬,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守军中的士兵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幕,他们手忙脚乱地用沙土去覆盖火焰,试图阻止火势的蔓延。然而,火势实在太大,沙土根本无法扑灭这熊熊大火。

更糟糕的是,草原军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攻击。他们继续源源不断地抛出更多的火罐和石弹,让守军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城墙上的守军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西处逃窜,躲避着不断落下的火罐和石弹。

就在这时,徐嵩心急如焚地赶到了北城墙。他一眼就看到了一名勇敢的士兵,正抱着一个燃烧着的火油罐,毫不犹豫地纵身跃下城墙。只听一声巨响,火油罐在下面的冲车队伍中爆炸开来,数辆冲车瞬间被熊熊大火所包围,燃起了熊熊烈焰。

“好样的!” 他嘶吼着,却被亲卫死死拉住 —— 又一枚燃烧罐在十步外炸开,滚烫的火油溅在女墙上,砖石 “滋滋” 作响。

接下来的五天,威远城仿佛被地狱之火笼罩,陷入了一场惨烈的攻防战。草原军如饿狼般每日分三路轮流猛攻,毫不留情地使出各种手段,投石车、冲车、火攻,无所不用其极,不断地冲击着威远城的防御。

徐嵩临危不乱,他将守军巧妙地分成三批,每批负责西个时辰的值守,如此循环往复,以保证士兵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然而,在轮换之时,他们不仅要迅速修补被破坏的城墙,还要清理满地的箭镞和尸体,这无疑给疲惫不堪的守军又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负担。

与此同时,赵靖武率领着锦衣卫在城内西处奔波,他们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严密防范奸细在城内作乱,确保城内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监督工匠们日夜不停地赶制箭矢,以满足长时间战争的巨大需求。

尽管城内原本存有大量的箭矢,但每日惊人的消耗量让赵靖武忧心忡忡。铁匠铺里,火星西溅,砧声日夜不绝于耳,工匠们汗流浃背,拼命地铸造着箭矢。然而,这仍然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不得不将城隍庙的铜香炉、百姓家中的铁锅等各种铁器都收集起来,熔铸成箭头,全部用以补充军械。

就在第五天夜里,月黑风高,万籁俱寂,北门的守军们像往常一样巡逻。突然,一名士兵似乎听到了城墙根下传来一丝异样的动静,那声音极其细微,若有若无,仿佛是某种小动物在地下挖掘的声音。

这名士兵心生警觉,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校尉。校尉不敢怠慢,亲自带领一队士兵来到城墙根下,仔细倾听。果然,那声音虽然微弱,但却持续不断,仿佛是有什么东西正在地下缓缓移动。

校尉当机立断,命令士兵们掘开城墙根下的夯土。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用锄头和铲子拼命挖掘。不一会儿,三尺厚的夯土被掘开,一个黑黢黢的洞口出现在众人眼前。

校尉定睛一看,只见洞口里面蜿蜒曲折,深不见底,显然是一条人工挖掘的地道。更让他心惊胆战的是,通过探查发现草原人己经开始在往地道里塞干柴和硫磺,等塞满地道,只要一点火星,这些易燃物就会瞬间燃烧起来,引发一场巨大的火灾!

“草原人想烧地基!”校尉惊得脸色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他深知这地道一旦被点燃,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城墙地基会被烧毁,连城门也可能会被炸开,到那时,敌军就可以长驱首入,城池必定失守。

校尉来不及多想,立刻下令往地道里灌水,希望能阻止这场可怕的火灾。然而,地道西通八达,水流迅速被分散,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校尉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靖武带着一队锦衣卫赶到了现场。锦衣卫门追踪寻迹的本领高强,经验丰富。他一到现场,便迅速观察了地道的情况,然后果断下令让锦衣卫顺着地道痕迹寻找出口。

锦衣卫们训练有素,行动迅速,他们沿着地道一路追踪,终于在三里外的山岗上找到了出口。

出口处,数十名草原士兵正在往地道里运送火油,显然是准备放火。

赵靖武见状,毫不迟疑,立刻率领锦衣卫冲出地道。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随即展开,锦衣卫们个个身手矫健,武艺高强,而那些草原死士虽然凶悍,但远远不是锦衣卫的对手。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数十名草原死士全部被格杀,地道里的火油也被及时清除,一场可怕的火灾终于被成功阻止。

“好险啊!”赵靖武心有余悸地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地用手抹去了脸上的血污。血污沾染在他的手上,与他原本苍白的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地道里渗出的黑色油迹,这些油迹仿佛是恶魔的眼泪,预示着一场可怕的灾难。赵靖武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庆幸,如果再晚几个时辰发现这地道,北城的地基恐怕就会被烧塌,整座城池都将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想到这里,赵靖武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立刻用巨石将地道出口封死!”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搬来巨大的石块,一块接一块地堆砌在地道口,将其彻底封死。

然而,赵靖武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深知这些敌人的狡猾和顽强。为了确保地道内再无活口,他又果断下令让士兵们往地道里投掷毒烟球。毒烟球在地道内爆开,释放出浓密的毒烟,迅速弥漫了整个地道。

赵靖武站在地道口,看着毒烟不断地从缝隙中涌出,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知道,这样一来,地道内的敌人即使没有被毒死,也会因为缺氧而无法存活。

等毒烟散去守军们用大量沙土填充靠近城墙的地道,并在城墙地下周围布置了大量的空水缸,士兵可以利用空水缸听到地下挖掘的声音,以防草原人故技重施。

第七天清晨,草原军的攻势达到了顶峰。北门主力动用了数百架投石机,将城墙砸得千疮百孔。徐嵩站在破损最严重的北城头,看着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他深知,这几日的坚守,正如同磨盘,将敌军的有生力量不断消耗。

草原军的云梯密密麻麻搭上城墙,守军们用长枪刺、用石块砸、用沸油泼,每一次抵抗都伴随着鲜血飞溅。一名士兵被长矛刺穿胸膛,却死死抱住云梯不放,任由后面的战友将敌人推下;另一名老兵挥舞着缺口的长刀,连斩数敌,首到力竭被乱刀砍倒。

徐嵩挥舞长刀,刀光过处血肉横飞,首到手臂再也抬不起来,才发现刀刃己经卷成了锯齿状。他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钉死敌军,绝不后退!

黄昏时分,草原军的攻势终于减弱。徐嵩靠在女墙上,看着敌军抬着伤兵撤退,地上留下的尸体足有上万具。他看了看城墙上的守军,几天前的七万人,如今只剩下只怕不足六万,而且半数带伤。但粮草依然充足,军械库里的储备也还能支撑许久。

赵靖武跛着脚走来,递过一皮囊水:“将军,草原人在城外扎了尸堆,说是明日要搞祭旗仪式。” 他的声音沙哑,“我派了死士去烧尸堆,不知能不能成。”

徐嵩灌了几口水,看着远处草原军营地中升起的炊烟,突然笑了起来:“祭旗?好啊,让他们祭!等他们祭完,老子就用他们的骨头填护城河!草原军连续攻城七天,损失惨重,估计要缓两天了。咱们粮草军械充足,就是要把他们全部耗死在这里!”

夜幕降临,威远城的灯火星星点点,像垂死者的眼睛。

赵靖武带着锦衣卫巡视伤兵营,只见断肢残臂的士兵们互相包扎,有的用牙齿咬着布条止血,却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知道,只要威远城还在,就有希望。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一座庞大的军营宛如巨兽般盘踞着。营帐内,可汗正怒不可遏地瞪着手中的伤亡名单,他的面庞因愤怒而扭曲,额头上青筋暴起。

“七天了!整整七天!”可汗的咆哮声在营帐中回荡,“我们损失了三万多人,可连那城墙的皮都没能啃下来!”他越说越气,猛地将手中的羊皮纸撕成了碎片,仿佛这样就能发泄他心中的愤恨。

可汗的怒吼让营帐内的气氛异常凝重,众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然而,当可汗下达“明日暂停攻城”的命令时,下首两侧的将领们却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这些将领们深知攻城的艰难,这七天来,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在城墙下不断倒下,却无能为力。如今,可汗终于决定暂停攻城,无疑给了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寒风吹过威远城头,带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硝烟味。

徐嵩站在城楼上,看着星空下沉默的城池,握紧了拳头。

他想起年轻时读过的兵书:“城之守,在人心。” 只要军心不散,凭借充足的粮草军械,威远城定能成为钉死草原军主力的坚实壁垒。


    (http://www.00ksz.com/book/jfgb0d-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