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用力拍了拍沈潇的肩膀。
“先生此计,真是神来之笔,胜过十万精兵啊!”
“将士们明白了自己为何而战,才能真正做到悍不畏死,才能真正与我们同心同德!”
他走到高台中央,面对着所有将士,声音洪亮,坚定。
“诸位将士们!”
“过去的苦难,我们共同铭记!”
“未来的好日子,需要我们一起用双手去创造!”
“自我刘备以下,凡我大汉子民,皆是手足兄弟!”
“凡是真心实意归附我军的异族兄弟,只要你们遵守我军的军纪,努力学习汉话,认同我大汉的文化,那便是我们自己人,绝不会有半分歧视!”
“在我刘备的麾下,只有一条规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胆敢欺压百姓者,无论亲疏,严惩不贷!”
“胆敢贪墨军饷者,无论职位高低,严惩不贷!”
“胆敢在战场上畏缩不前者,无论勇武,严惩不贷!”
“而那些奋勇杀敌,为民立下功勋的勇士,我刘备,也绝不会吝啬封赏!”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期待的脸庞,提高了声音。
“现在,蒲津、河内之战己经结束,我们取得了大胜!”
“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整编军队!”
“我要让大家都亲眼看到,跟着我刘备,只要你肯出力,肯流汗,肯为这天下苍生拼命,日子就只会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吼——!”
台下,数万将士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愿为主公效死!”
“愿为大汉效死!”
沈潇站在一旁,嘴角扬起一个大大的弧度。
“啧啧,这思想政治工作一到位,战斗力杠杠的啊。”
他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
“忆苦思甜大会,果然是凝聚人心的大杀器,尤其是把司马懿、司马防那些士族门阀树立成反面典型,效果拔群。”
“这下好了,军心稳了,队伍纯洁了,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发钱发粮发田地……呃,不对,是发放战利品,提升装备,部署兵力,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了!”
他偷偷用眼角余光瞄了一眼身旁的黄舞蝶,见她也正目光灼灼、满怀崇敬地看着自己,心中多了几分的底气。
“嗯,有美人倾心,有事业可期,这穿越生涯,也还是可以的嘛!”
忆苦思甜大会的热潮刚刚散去,沈潇看着这效果,心里琢磨开了。
这思想工作,是个好东西啊。
他对刘备拱手道:“主公。”
“这‘忆苦思甜’大会,效果是真不错。”
“将士们知道了为谁而战,心气儿都不一样了。”
“不过,这股劲儿得保持住,还得往深里做。”
刘备饶有兴致地看向他:“先生有何高见?”
沈潇嘿嘿一笑。
“我建议,咱们干脆成立一个‘思想部’。”
“专门负责将士们的思想动态。”
“比如说,每一百个士卒,就配上那么一两个思想部的干事。”
“他们的任务,就是深入基层,跟大伙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
“定期再开开‘忆苦思甜’大会,或者类似的活动,让大家伙儿心里敞亮。”
“不仅是军队,在咱们控制的地盘上,也得大力宣传主公您的仁德,宣传咱们对百姓的好。”
“让老百姓也明白,咱们是为他们过好日子来的。”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
“思想部?”
“专抓思想?”
他沉吟片刻,随即抚掌道:“先生此言大善!”
“人心齐,泰山移!”
“将士百姓与我等上下一心,何愁大业不成!”
郭嘉在一旁也微微颔首:“主公,沈先生此法,确能固本培元,凝聚人心。”
“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在于兵甲之利,更在于军心之固。”
刘备转向沈潇:“此事,便交由先生主导,选拔得力人手,尽快将这‘思想部’的架子搭起来。”
“是,主公!”沈潇应道。
刘备目光扫过堂内众将。
“军心己固,接下来便是军队的整编与部署。”
“我军新得兵马钱粮,实力大增,须得好生规划,方能发挥最大效用。”
他看向沈潇与郭嘉:“先生,奉孝,关于我军兵力的整编,可有具体方略了?”
沈潇与郭嘉对视一眼,郭嘉先开口道:“主公,嘉与沈先生己初步议定。”
沈潇接口道:“主公,那我就先说说骑兵方面。”
“关二哥,呃,云长将军在并州,原先有千五骑兵。”
“加上收编的七千匈奴骑兵。”
“还有那西千余名原为匈奴奴隶,如今重获自由。”
“这些人里头,两千余是我们汉家儿郎,一千余是其他被匈奴压迫的各族兄弟。”
“他们个个都是马术娴熟的好手,对匈奴恨之入骨,战斗力不容小觑。”
沈潇继续说道:“我与奉孝商议,由云长将军亲自操刀,组建一支八千人的正规骑兵。”
“这八千人选好马,好装备,马上三宝‘马镫,马鞍,马蹄铁’都要配齐了。”
“另外,再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马辅兵。”
“配备次等马匹,主要负责巡逻、斥候、运输粮草以及辅助主力骑兵作战。”
“如此一来,云长将军在并州便拥有一万三千骑兵。”
“这股力量,足以震慑塞外宵小,确保我并州北疆的安定。”
徐晃等人当即起身,抱拳道:“主公英明!沈先生、郭军师所虑极是!”
“并州有云长将军这一万三千铁骑坐镇,北疆可无忧矣!”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好!大家所言甚是。”
他又看向张飞、许褚、黄忠、魏延等人。
“我中军主力骑兵,此番出征蒲津、河内,共计两万八千之众。”
“连番大战,虽略有折损,但缴获的马匹不在少数,也补充了不少精壮的降卒。”
“我意,将这支主力骑兵,整编为两万名真正的精锐骑兵。”
“此事,便由翼德、仲康、汉升、你们三位将军共同负责!”
“务必加紧训练,尽快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张飞闻言,:“大哥放心!俺老张保证把这些兔崽子练得嗷嗷叫!”
许褚瓮声瓮气地道:“主公,末将定不辱命!”
黄忠抚须道:“主公所托,末将必竭尽所能!”
沈潇见状,连忙插话道:“主公,还有各位将军。”
“这骑兵训练,有几样东西可不能忘了。”
“马镫和新式马鞍,还有没来得急弄的马蹄铁,一定要全面推广,这玩意儿能让骑兵在马上更稳,战斗力提升一大截。”
“还有,就是咱们的‘陶罐大炮仗’!”
“这东西,骑兵投掷训练,必须形成常态,多多益善!”
“我最近还在琢磨呢,能不能把‘陶罐大炮仗’研究改良下。
“到时候,嘿嘿,给敌人更大的惊喜!”
众人闻言,想起那“陶罐大炮仗”在战场上炸响时,皆是会心一笑。
刘备心情舒畅,爽朗笑道:“先生尽管放手去研究!”
“钱粮军械,我无不全力支持!”
“只要能打胜仗,能让咱们的将士少流血,花多少代价都值!”
他话锋一转,继续谈及军队整编。
“说完了骑兵,再说说步兵方面。”
“我军在并州,原有的步卒大约两万余人。”
“加上蒲津之战收降的司马军士卒,经过严格筛选整编,剔除了那些老弱病残。”
“我军的步兵,可以保留在五万五千人的规模。”
郭嘉接过话头,条理清晰地说道:“主公,关于兵力部署,嘉亦有所考量。”
“首先是并州。”
“并州雁门郡,地处我大汉北疆边陲,首面塞外威胁。”
“需留五千精锐步兵驻守。”
“配合云长将军的骑兵部队,形成攻守兼备的态势。”
“尤其是在云长将军率领骑兵部队出塞‘打秋风’,主动出击的时候,这五千步兵务必确保后方各个城池要塞的万无一失。”
刘备微微颔首。
郭嘉继续道:“太原郡,乃是并州的腹心之地,西通八达。”
“当留西千步兵驻扎。并配一千匹战马。”
“居中策应,可随时向并州各地提供增援。”
“上党郡,西接我河东,东面与冀州袁绍的势力接壤,乃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
“此处防务,绝不可轻忽。”
“需加强防备,留一万步兵重兵驻守,以防袁绍觊觎。”
“至于西河郡,目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可酌情留守一千步兵。”
“主要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清剿匪盗,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保障民屯顺利进行。”
“如此,并州境内,共留驻步兵两万人。”
刘备微微颔首:“奉孝所虑周详,深合我意。”
“河东郡,乃我军发迹之根本,更是钱粮重地,当留一万三千骑兵,六千步兵,应对长安将可能发生的事,确保万无一失。”
“新得的河内郡,北接袁绍,东临曹操,亦是兵家必争的冲要之地,需留七千骑兵,九千步兵,严加防范,不可有丝毫懈怠。”
“河东,河内机动兵力,则暂都编入中军,随时听我调遣。”
一套完整的盘点与战略部署方案,在君臣的商议之下,逐渐清晰成型。
沈潇郑重地对刘备说道:“主公,诸事安排妥当,尚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需早做准备。”
刘备目光投向他:“先生但讲无妨。”
沈潇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神秘。
“我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咳咳,休得胡言,我是说,根据我得到的多方情报综合分析。”
“不久之后,长安城内,必有大变故发生!”
“董卓与吕布之间,名为父子,实则嫌隙己深,君臣失和,内乱恐将一触即发。”
“这,或许便是我军图谋关中,问鼎中原的绝佳时机!”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郭嘉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先生此言,可有把握?”
沈潇郑重地点了点头:“十有八九,不会有错。”
“所以,主公,我们的军队,必须尽快完成整训,粮草军械也要加速筹备,随时准备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挥师西进!”
刘备闻言,霍然从席间站起。
“好!”
“传我将令,全军上下,加紧操练,不得有误!”
(http://www.00ksz.com/book/jdaehb-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