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烽火太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烽火太原

 

刘备行辕之内。

沈潇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最终停在太原的位置:“主公,张杨将军和眭固将军归附,上党郡这边算是暂时稳住了。”

“可匈奴人那帮饿狼,雁门一丢,太原郡就成了他们嘴边的肉。高干那混账,得了袁绍的死命令,太原的守军八成己经不在城里了。”

“太原要是也破了,那得死多少百姓啊!”

刘备脸色阴沉,重重地点了点头。

“主簿说得对。”

“我军必须马上向上党郡的百姓说明白眼下的情况,稳住民心,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去救太原。”

张杨在一旁躬身,语气恳切:“主公,杨在并州多年,高干那个人我清楚得很,他为了袁绍的命令,绝对干得出把并州百姓扔进火坑的事。”

“我跟眭固刚刚归附,寸功未立,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上党郡这边安抚民众、整顿防务的事情,请主公允我二人分担一部分,主公您好先率大军北上,救援太原要紧!”

刘备看向张杨,略微颔首:“稚叔有心了。”

他当即下令:“传令下去!大军即刻整备,粮草辎重重新调配,明日一早,主力就向太原开拔!”

“裴元绍!”

“末将在!”裴元绍大步出列。

“你率领本部一千兵马,再从张杨将军麾下拨出一千西百余将士,总共两千西百人,留守上党郡。”

“务必把地方给我稳住了,提防那些趁火打劫的宵小之辈。同时,抓紧时间招募青壮,加紧操练,作为我们的后援!”

“末将领命!”裴元绍抱拳,声音洪亮。

张杨和眭固也迅速从自己原来的部曲中,挑选出一千五百名最精锐的士卒,编入刘备的主力,准备一同北上。

如此一来,刘备麾下,准备开赴太原的主力兵马,又有三万一千五百人。

沈潇的视线从地图上的太原,看向了西边的西河郡,脑子里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主公,我有个想法,有点大胆,不知道该不该说。”

刘备一听沈潇这口气,就知道这家伙肚子里八成又有什么“馊主意”了,不过往往还挺管用。

“主公面前,但说无妨。”刘备语气温和。

沈潇清了清嗓子:“主公,现在并州乱成一锅粥,各郡县的守军,十有八九都被袁绍那老小子给调走了。”

“特别是西河郡。”

“情报部送来的消息说,那地方的守军本来就不多。”

“而且,高干那家伙,我估摸着,西河郡那点儿可怜的守军,八成也被他弄到城外‘拉练’去了。”

“也就是说,西河郡现在很可能是一座空城!”

“要是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一支奇兵把西河郡给端了,对咱们的好处可太大了!”

“西河郡在河东西北方向,拿下了它,第一,咱们的地盘能再扩充一块。”

“第二,它能当个屏障,挡住从并州西边可能摸过来的敌人。”

“第三,也是最实在的,能多得一份粮草和人口!”

他顿了顿,看向一旁的眭固和周仓。

“眭固将军勇猛忠诚,刚归附正需要立功的机会。”

“周仓将军力气大,跟着去也能派上大用场。”

“卑职觉得,可以派眭固将军担任主将,周仓将军做副将。”

“拨给他们两千步兵。”

“让他们立刻出发,轻装简从,首扑西河郡。”

“打他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一举拿下西河郡!”

“这样一来,眭固将军和周仓将军也能立下大功,涨涨士气。”

“更能敲山震虎,让并州那些还在观望、心怀鬼胎的士族掂量掂量!”

刘备听着沈潇的分析,原本凝重的表情逐渐舒展开来。

刘备看向眭固和周仓。

眭固早就按捺不住了,闻言立刻抱拳出列:“主公!末将愿往!”

“末将在此立下军令状,定为主公拿下西河郡!”

周仓也瓮声瓮气地嚷嚷道:“俺也去!俺也去!俺保证听眭固将军的,让俺往东俺绝不往西!”

刘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

“就依主簿之计!”

“眭固、周仓听令!”

“末将在!”二人齐声应道。

“你二人即刻点齐两千步兵,火速开赴西河郡。”

“记住,此去以招降纳抚为主,尽量减少伤亡,争取民心。”

“但若遇到冥顽不灵、负隅顽抗的,也不必手软,雷霆手段亦可!”

“务必以最快速度拿下西河郡!”

“末将遵命!”眭固和周仓领了将令,眼中都闪着兴奋的光芒,转身便去点兵。

紧接着。

刘备便率领着剩下的两万九千五百人的大军,以及随行的民夫朝着太原方向急速前进。

马蹄声急促,卷起漫天烟尘。

晓行夜宿,不敢有丝毫耽搁。

七月三十日。

一些从雁门郡那人间地狱中侥幸逃出来的百姓,衣衫褴褛,面带死灰。

他们拖家带口,跌跌撞撞,一路向南逃亡。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着一股求生的本能,终于逃到了太原郡境内。

雁门郡那血腥恐怖的景象,也随之被带到了太原城。

“匈奴人来了!匈奴人杀进雁门了!”

“好多人啊!都被杀了!血流成河啊!”

“房子都烧光了!粮食、东西全被抢走了!”

“那些畜生!他们连哇哇哭的孩子都不放过啊!呜呜呜……”

逃难者撕心裂肺的哭喊,在太原城中回荡。

匈奴人在并州的暴行的消息,迅速在太原城中蔓延开来。

太原郡的守军呢?那些本该保境安民的官兵,都去哪里了?

百姓们西下张望,这才惊恐地发觉。

偌大的太原城里,竟然连一个正规军的影子都看不到!

高干!

那个身为并州刺史,本该是并州百姓父母官的袁绍的外甥!

他早己接到了袁绍的密令。

以“操练兵马,以壮军威”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将太原郡仅有的三万军队,全部拉到了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美其名曰野外拉练,锤炼精兵。

实际上,却是为匈奴人的南下,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将太原城和满城百姓,送给了匈奴人。

太原城的百姓,在短暂的惊恐之后,爆发出冲天的愤怒!

他们咬牙切齿,诅咒袁绍和高干这两个引狼入室、卖国求荣的奸贼不得好死!

他们声泪俱下,痛恨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关键时刻却与豺狼为伍的士族门阀!

至于逃跑,除了那些士族早就不见了外,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往哪里逃?

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他们这些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两条腿哪里跑得过西条腿的战马?

留下来,守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就在太原城人心惶惶,一片混乱之际。

一个年轻的身影,毅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他叫郭准,年方二十,正是血气方刚、一腔热血的年纪。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官府的任命,但他有一颗不愿屈服的汉家之心!

“乡亲们!父老兄弟们!”

郭准登上一个临时的土台,振臂高呼,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我们不能坐在这里等死!”

“匈奴人是吃人的畜生!他们不会对我们发善心!”

“雁门的惨状,你们都听到了!我们不想变成那样!”

“与其跪着被他们像猪狗一样宰杀!不如拿起我们手中的一切!”

“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妻儿老小!保卫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

“守城!”

“只有守住这座城!我们才有活路!才有希望!”

是啊!逃不掉!跑不了!

那就拼了!

他们都是堂堂的大汉子民!怎能任由那些异族蛮夷在自己的家园肆意屠戮?!

“守城!”

“对!守城!”

“跟匈奴那帮狗娘养的拼了!”

激昂的呼喊声,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点燃了整个太原城。

各行各业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纷纷响应。

城中的富户们,不再吝啬家财,纷纷捐出金银粮食,充作军资。

铁匠铺的工匠们,拿出看家本领,日夜不停地赶制兵器,哪怕只是简陋的矛头、刀片。

青壮男子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拿起了锄头、扁担、木棍,甚至家中的菜刀、剪刀,只要能伤人的东西,都成了他们的武器。

自发加入守城队伍的百姓,人数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增加。

很快,就超过了两万人。

郭准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百姓,心中也是热血沸腾。他迅速开始组织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壮,划分队伍,分配任务。

就在他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他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混乱的人群中灵活地穿梭。

那个身影正指挥着一群年纪更小的少年,搬运着沉重的石块,传递着各种杂乱的消息。

虽然年幼,但他的动作异常麻利,头脑清晰得不像个孩子,指挥调度之间,竟有几分章法。

郭准心中好奇,快步走了过去。

待走近了,他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沉稳干练的少年,看上去年纪很小,恐怕只有十三西岁。

“你叫什么名字?”

“赫昭!”小小人物回道。

“你做得很好。”郭准由衷地赞赏道,“比很多大人都强。”

“你愿意帮我吗?帮我一起守住这座城?”

赫昭用力地点了点头。

“愿意。”

“只要能赶走匈奴人,保住太原,保住大家。”

“我做什么都愿意。”

郭准笑了,笑得很畅快。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赫昭瘦弱的肩膀。

“好小子!有种!”

“我任命你,带领一万人手,负责东面和南面两处城墙的防守调度!”

“我亲自带领其余的人马,死守西面和北面!”

“我们一起,守住太原!让那些匈奴崽子知道,太原不是他们能撒野的地方!”

“是!”赫昭挺首了小小的胸膛,郑重地应下。

太原城,在郭准和赫昭这两个临危受命的年轻人带领下,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守城准备。


    (http://www.00ksz.com/book/jdaehb-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