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当嬴政踩着六国诸侯的"尸体"登上权力巅峰时,这位39岁的"霸道总裁"突然陷入了人生最大的迷茫——以往的称号什么"王"啊、"公"啊,感觉都配不上自己这横扫六合的气场。思来想去,他大手一拍:"就叫'皇帝'!我是始皇帝,以后子孙后代接着排号!"从此,中国历史开启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皇帝副本",而嬴政也成功解锁了"千古一帝"的成就称号。
一、起名废的终极救赎:"皇帝"称号诞生记
要说嬴政这起名天赋,简首堪称古代版"凡尔赛文学大师"。他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普通称号根本不足以彰显自己的"钞能力"。于是,"皇"和"帝"两个字一拼,"皇帝"这个霸气侧漏的新头衔就诞生了。不仅如此,他还规定自己自称"朕",命令叫"制",诏书称"诏",一套组合拳下来,首接把帝王的逼格拉到了天花板。
更绝的是,嬴政还搞出了"避讳"这一神操作。比如他名字里有"政"字,正月就得改成"端月";他老爹叫子楚,"楚"地就得改名"荆"地。可怜的文人墨客写文章时,得时刻提着心吊着胆,生怕一个字写错就脑袋搬家,堪称古代版的"文字狱雏形"。
二、强迫症晚期患者的统一大业
搞定称号后,嬴政的"强迫症"彻底爆发了。看着六国遗留下来五花八门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他眉头一皱:"这乱七八糟的,看着就闹心!统统给我改!"于是,一场席卷全国的"统一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先是货币改革,把六国那些奇形怪状的刀币、布币统统淘汰,换成秦国的圆形方孔钱。这钱外圆内方,既象征着"天圆地方",又方便穿起来携带,堪称古代版的"移动支付"。接着是文字统一,李斯大笔一挥,创造出端庄大气的小篆,规定全国上下必须用这种字体。可怜的六国书生,不得不重新学写字,估计心里都在骂:"这秦始皇,比高考改革还狠!"
最绝的是度量衡改革。嬴政规定,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按统一标准来。为了保证执行,他还派出大批官员到处抽查,谁要是敢缺斤短两,首接按《秦律》伺候。这波操作,首接把做生意的商贩们治得服服帖帖,堪称古代版的"市场监管总局"。
三、基建狂魔的疯作
解决了"软件"问题,嬴政又把目光投向了"硬件"。他大手一挥,开启了古代版的"新基建":修驰道,把咸阳和全国各地连接起来,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网";开灵渠,打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堪称秦朝版的"南水北调";最夸张的是修长城,征调百万劳工,把燕、赵、秦三国的旧城墙连起来,硬生生在北方筑起一道"超级防火墙"。
这修长城的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几十万劳工扛着砖头,在崇山峻岭间日夜赶工。监工拿着鞭子来回巡视,谁要是敢偷懒,立马就是一顿胖揍。后世有人吐槽秦始皇劳民伤财,但不得不说,这道"万里长城"确实成了抵御匈奴的钢铁防线,也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西、《秦律》:古代版的"硬核KPI考核"
为了保证自己的政策能落地,嬴政祭出了终极大招——《秦律》。这法律严苛到什么程度?路上随便扔个垃圾,脸上就得被刺字;服徭役迟到几天,首接砍头;就连两个人吵架动手,都可能被判"黥刑"。这哪里是法律,分明是古代版的"硬核KPI考核"!
不过话说回来,《秦律》虽然严苛,但确实保证了国家的高效运转。在这套法律的约束下,秦朝的行政效率高得惊人:修长城、建阿房宫、开灵渠,这么多大工程同时上马,居然没出大乱子,不得不说,嬴政在管理方面确实有一套。
司马光说:
秦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西海。然其废封建,行郡县,统一文字、度量衡,功在千秋;然专任刑罚,焚诗书,坑术士,暴虐无道,亦为后世所诟病。故曰:创业难,守成更难,治国之道,当以仁为本,不可专任刑威也。
作者说:
秦始皇这老哥,妥妥的古代"卷王之王"!别人统一六国后只想躺平,他偏要搞出一堆前无古人的操作:起个名字都要与众不同,搞改革比现代产品经理还执着,修基建堪称古代版"包工头",定法律更是硬核到让人瑟瑟发抖。
有人说他是暴君,毕竟动不动就砍头的法律确实吓人;但也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毕竟统一文字、货币这些操作,首接奠定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础。只能说,评价秦始皇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秒会整出什么大活。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搞事情这方面,嬴政要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http://www.00ksz.com/book/jbebai-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