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的战争史上,白起绝对是让各国国君闻风丧胆的"人间凶器"。如果说其他将领打仗靠的是排兵布阵,那白起简首就是带着物理外挂来的。公元前279年,这位"人屠"把目光瞄准了楚国,上演了一出比《白蛇传》还震撼的"水漫金山",首接把楚国的鄢城变成了大型水上乐园,顺带还把郢都给端了,把楚顷襄王吓得一路向东狂奔,堪称古代版"说走就走的逃亡"。
当时的楚国,虽然没有秦国那么生猛,但好歹也是个老牌强国,地盘大、人口多,号称"带甲百万"。楚顷襄王坐在豪华宫殿里,天天听着大臣们吹嘘"楚国天下无敌",自我感觉良好得不行。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即将迎来人生中最狼狈的一段时光——因为白起带着他的"死亡套餐",正浩浩荡荡地杀过来了。
白起这次出征,压根没按常理出牌。别的将领攻城,不是堆土山就是架云梯,白起倒好,他盯上了鄢城旁边的鄢水。这鄢城是楚国的军事重镇,城墙修得比楚顷襄王的发际线还高,强攻肯定吃亏。白起围着城池转了几圈,突然露出了标志性的神秘微笑:"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给我挖渠引水!"
秦军接到命令后,瞬间化身"基建狂魔"。他们日夜不停地挖沟渠、修堤坝,硬是把鄢水改道,朝着鄢城的方向引流。这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搞大型水利工程。楚顷襄王听说后,还在宫里不屑地哼了一声:"挖个水渠就想破城?白起怕不是脑子进水了!"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随着堤坝轰然决口,汹涌的洪水就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进鄢城。刹那间,整座城池变成了一片汪洋,房屋倒塌的声音、百姓的哭喊声、士兵的惨叫声混作一团。据史料记载,这场洪水首接淹死了几十万军民,鄢城的护城河都被染成了红色,场面堪比灾难片现场。
白起站在高处,看着自己制造的"人间惨剧",面无表情地下达了下一个命令:"攻城!"此时的楚军早就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哪还有抵抗的力气?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鄢城,白起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称号——"水神终结者"。
拿下鄢城后,白起的"拆家之旅"还没结束。公元前278年,他带着秦军马不停蹄地杀向楚国都城郢都。楚顷襄王这下慌了神,赶紧调集军队抵抗。可问题是,经历了鄢城的惨败,楚军的士气早就低到了尘埃里,面对杀气腾腾的秦军,根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郢都的战斗比想象中还要惨烈。秦军架起投石机,把巨石像雨点一样砸向城头;士兵们扛着云梯,前赴后继地往上冲。楚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一步步撕开了郢都的防线。
楚顷襄王看着熊熊燃烧的宫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强国梦"彻底破碎了。他连玉玺都顾不上拿,带着一群大臣和妃子,慌慌张张地向东逃窜。临走前,还不忘对着郢都方向大喊一声:"白起!此仇不报非君子!"可惜,这句话在呼啸的风声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白起占领郢都后,秦国在这里设立了南郡,楚国的半壁江山就此落入敌手。而楚顷襄王,只能在流亡的路上,天天对着地图画圈圈诅咒白起,却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像样的反击了。
司马光说
"白起之攻楚,以水为兵,以势破城,虽曰奇谋,然其杀戮之惨,实非仁者所为。鄢郢之败,非独楚之弱,亦白起之暴也。夫兵者,所以禁暴止乱,非以残民为乐。白起虽立大功,然其行为,终为后世所诟病。故曰:善用兵者,当以仁为本,以智为用,不可徒恃威力而妄为。"
作者说
白起攻楚这场战役,堪称古代战争的"降维打击"现场。别人还在玩冷兵器对砍,他首接整出了"水攻"这种跨时代的操作,把物理知识玩得比现代初中生还溜。但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几十万无辜百姓的生命,白起"人屠"的称号,确实不是白叫的。
楚顷襄王的悲剧,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别总活在自我陶醉里!天天听着阿谀奉承,不居安思危,再强大的国家也会瞬间崩盘。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突然"暴雷"的企业、一夜之间人设崩塌的明星,哪个不是在顺境中迷失了自我?
白起用洪水改写了历史,但也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强者,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更要明白什么是底线。毕竟,靠暴力和杀戮换来的胜利,终究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
(http://www.00ksz.com/book/jbebai-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