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故宫重逢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1章 故宫重逢帖

 

故宫博物院的玻璃展柜泛着冷光,姜璃按裂隙共鸣的指引停在“清代宫廷文物”区时,展柜里的银簪突然泛起虹光——簪头的北斗七星纹与她无名指上的逆星戒指共振,展签上“雍正年间银簪,含龙血与未知女性DNA混合物”的字样,正与文档中“银簪DNA”的记载完全吻合。

“这枚簪子的共振频率很特别。”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学者站在展柜另一侧,指尖戴着枚龙纹戒指,与雍正当年的斋戒牌同款。他手腕的七星胎记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与玻璃倒影中姜璃腕间的胎记形成对称,“我叫胤禛,负责这批文物的量子检测,发现它的分子结构里,藏着三百年前的时空涟漪。”

姜璃的指尖刚触到展柜玻璃,银簪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1725年的暖阁,她正用验尸刀在银哨上刻“验”字,雍正站在一旁研墨,墨汁里浮着两人重叠的影子。影像消散时,学者胤禛的瞳孔突然收缩,他从口袋里取出块青铜残片——正是湘西山洞找到的生物芯片碎片,碎片的虹光与银簪连成首线,在地面拼出“山河为聘”的篆字。

“我总做一个梦。”胤禛的声音带着恍惚,“梦里有座暖阁,桂花香里混着龙涎香,有人对我说‘待汝开棺,共看山河’。”他将芯片碎片贴在展柜上,碎片与银簪的共振激发出更多记忆碎片:南洋汞矿的银锭刻痕、苗疆蛊池的金蚕红光、武当山丹炉的九阴纹……最后定格在太和殿龙椅下,那半块沾着龙纹印泥的桂花糕。

听息蛊的后代——一枚形似萤火虫的银饰从姜璃领口飞出,翅尖的荧光在展柜上烧出焦痕,显露出“逆星司”的密文:“转世者持七星信物,可解时空封印。”密文旁的星图,与胤禛手机里存的“故宫星轨测绘图”完全重合,图中紫微星的位置,标注着“1725.5.30”——正是起居注里“逆星归位以山河为聘”的日期。

展柜后的储藏室突然传来异动。老教授举着《仵作惊华》手札跑来,手札的最后一页正泛着金光,上面的字迹在两人目光下渐渐清晰:“朕以龙血为引,封汝魂魄于时光长河,待三百年后,七星重聚,自会相认。”手札的夹页里,掉出张泛黄的门票,是胤禛三天前参观故宫的凭证,票面上的检票章,与1725年暖阁的火漆印纹路相同。

“原来不是梦。”胤禛握住姜璃的手,两人的胎记在触碰时同时发烫。银簪的虹光与芯片碎片的蓝光相融,在展厅穹顶拼出完整的北斗七星,星图的每颗星都对应着他们走过的地点:宋墓的毒经、年妃陵的佛珠、钟楼的幻梦……最亮的那颗星下,浮着行小字:“此爱无烬,转世亦同。”

此时,展厅的广播突然响起一段杂音,杂音里混着极轻的钟声——是太和殿龙椅下的青铜钟与现代验尸阁的天机仪产生了跨时空共鸣。姜璃望着胤禛眼中熟悉的温柔,突然想起裂隙交汇处的青铜镜:原来所谓归处,从不是某个固定的时空,而是无论轮回几世,凭着彼此血脉里的印记,总能在人海中找到对方的笃定。

胤禛从公文包取出个锦盒,里面是枚复刻的逆星戒指,戒面刻着“葵末-三七”,与她手上的戒指形成对戒。“检测银簪时,发现它的分子排列里藏着这个纹路。”他将戒指戴在她另一只手上,“就像知道我会找到你,特意在三百年前的金属里,刻下给未来的坐标。”

夕阳透过博物院的穹顶,在地面投下金色的光斑。姜璃望着展柜里的银簪,突然发现它的倒影中,1725年的龙袍与现代的白大褂重叠在一起,而倒影的脚下,那半块桂花糕的香气仿佛正顺着光流漫过来,与展厅里的咖啡香交织成新的时空气息。

“去看看山河吧。”胤禛的指尖划过她的戒指,“就像梦里说的那样。”

远处的太和殿方向,传来一阵极轻的钟鸣,钟鸣里混着三百年前的承诺与三百年后的回应,在故宫的红墙间回荡,像一页永远写不完的重逢帖,帖尾的落款,是两颗跨越时空的星,终于在同一片天空下,发出了相同的光。


    (http://www.00ksz.com/book/jbbhff-1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