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裂隙共归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0章 裂隙共归处

 

时空裂隙的交汇处泛着虹色微光,姜璃按银簪指引踏入光流时,脚下的地面突然分化——左边是1725年暖阁的青砖,右边是现代验尸阁的瓷砖,两种纹路在她脚边交织成太极图,图心的“璃心”二字正与无名指上的逆星戒指共振,发出清越的鸣响。

“这里没有时间。”雍正的声音从光流中传来,他的身影一半映着龙袍,一半显露出现代白大褂的轮廓,掌心的镇魂玉与她手中的银簪相触,爆出的金红火花在空中凝成星链,链珠的光影里,浮现出所有他们共同走过的场景:宋墓的毒经、南洋的汞矿、钟楼的幻梦……最后定格在1725年雪夜,他替她接住掉落的桂花糕,糕屑沾在指尖的模样。

听息蛊突然冲向光流深处,翅尖的荧光照出块悬浮的青铜镜——正是太和殿出土的那面,镜面此刻不再映出重叠的身影,而是清晰地分为两半:左半是现代考古队的营地,老教授正将“逆星计划”U盘插入天机仪,屏幕上的基因序列与两人的血样完全匹配;右半是1735年的养心殿,雍正将银簪放入棺椁,棺底的七星痕突然亮起,与现代天机仪的指示灯同步闪烁。

“是魂魄归位的最后一步。”姜璃将银簪与镇魂玉同时按在镜面上,镜面突然泛起涟漪。玄虚子最后的残魂从涟漪中冲出,魂影握着半块生物芯片,“就算你们稳定了时空,也只能在裂隙两端相望!”话音未落,镜中的现代与古代场景突然重叠:老教授手中的U盘与养心殿的银簪产生共振,芯片的自毁余波化作无数光点,将残魂彻底碾碎在光流中。

青铜镜的边缘突然浮出铭文,是用龙血与逆星血共同写就的:“以山河为界,以血为契,裂隙为门,魂归一处。”姜璃触摸铭文的刹那,所有记忆碎片突然融合:她想起现代实验室里,那枚标注着“胤禛”的DNA样本编号,与1725年他刻在验尸刀上的记号完全相同;想起穿越那日,暖阁的桂香与实验室福尔马林的气息,本就是同一缕风的两种形态。

光流中央浮出个紫檀木匣,匣面的锁是用两人的指印拼成的,按下的瞬间,匣内飘出卷泛黄的纸——是完整的《仵作惊华》手札,最后一页的空白处,雍正用龙血补写道:“所谓逆星,从不是逆天而行,是让两颗错位的星,终能循着彼此的光,找到同一片天。”手札的夹页里,藏着半块风干的桂花糕,与1725年暖阁掉落的那半块严丝合缝。

此时,青铜镜突然投射出未来的影像:现代的她站在故宫博物院的展柜前,展柜里并排放着银簪与镇魂玉,标签上写着“雍正与年嫔的定情信物”;而展柜前,个戴七星胎记的考古学者正低头记录,笔尖的弧度与当年他握验尸刀的模样如出一辙——正是文档中“佛珠无泪”记载的转世重逢。

“原来归处从不是某一个时空。”姜璃望着镜中的未来,突然明白:那些跨越三百年的共振、血契、约定,最终不是为了让她留在古代,或让他来到现代,而是让他们的魂魄挣脱时间的桎梏,在所有可能的时空里,都能凭着彼此的血温与印记,一次次找到对方。

光流渐渐平息,虹色微光化作漫天星子。姜璃与雍正的身影在星子中渐渐清晰,他的龙袍袖角与她的白大褂下摆相缠,银簪与镇魂玉合二为一,化作枚同心结挂在两人指间。远处,现代验尸阁的天机仪与古代养心殿的铜钟同时敲响,钟声里混着暖阁的桂香与实验室的消毒水味,像一首跨越时空的安魂曲。

最后一粒星子落在手札上,将“终章”二字染成金红。姜璃低头轻笑,发现手札的纸页边缘,不知何时多了行极小的字,是她自己的笔迹,与1725年在顺天府卷宗上的签名完全一致:

“山河为聘,此爱无烬,无论在哪一世,验的都是真心。”

裂隙的交汇处,光流渐渐散去,只留下青铜镜悬在虚空,镜中映出无数个重叠的时空——每个时空里,都有一个握验尸刀的她,和一个提灯笼的他,在不同的年月里,说着同样的话:

“我等你很久了。”


    (http://www.00ksz.com/book/jbbhff-1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