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风云际会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西月。
真定城外的麦田泛起金黄。
周默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官道扬起的尘土。
那是赵云率领的轻骑斥候队回来了。
"报!"
这时,一名亲兵快步登上城楼:
"长安急报!董卓己死,被吕布所杀!"
周默手中的竹简"啪"地掉在地上。
虽然早知道这个结果,但亲耳听到时仍不免震撼。
历史上董卓之死标志着乱世进入新阶段,各路诸侯将彻底撕破脸皮。
"详细说说。"
亲兵喘着粗气道:
"据说是司徒王允设连环计,让吕布杀了董卓。
如今长安大乱,李傕、郭汜扬言要为董卓报仇,正率兵杀向长安!"
周默眉头紧锁。
王允终究还是用了这招,却不知此举将引发更大的灾难——
历史上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后,屠戮百姓,劫掠宫室!
比董卓还要残暴。
"传令!召集众将议事!"
郡守府大堂内,众将齐聚。
典韦拎着双戟风风火火冲进来:
"主公!听说董卓那厮死了?咱们是不是该出兵了?"
周默示意他稍安勿躁:"子龙,你先说说北边的情况。"
赵云一身戎装,英气逼人:
"黑山军近日活动频繁,张燕似有南下之意。另外..."
他压低声音:"袁绍派使者联络张燕,欲共谋冀州。"
在一旁的王凌补充道:
"刚收到曹操密信,他己在东郡站稳脚跟,邀周兄共商大计。"
周默展开地图,手指点在几个关键位置:
"董卓一死,关中必乱。袁绍必趁机吞并韩馥,曹操则图谋兖州。而我们..."
"咱们也该抢块地盘!"
典韦嚷嚷道。
周默轻轻一笑,摇头:
"不急。常山虽小,但背靠太行,易守难攻。眼下最要紧的是两件事:一是防备黑山军,二是..."
"报!"
聂友匆匆闯入:"城外来了队人马,打着'平原刘'旗号!"
周默猛地站起:"刘备?"
----
城门处,三骑当先而立。
中间一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正是时年三十一岁的刘备。
左侧红脸长髯的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
右侧黑脸环眼的张飞挺着丈八蛇矛。
周默亲自出迎:"玄德公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刘备下马还礼:"久闻周太守贤名,备特来拜会。"
入府落座后,刘备说明来意:
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他作为公孙瓒麾下别部司马。
奉命联络常山,欲成掎角之势。
周默暗自盘算。
历史上刘备此时确实依附公孙瓒,但很快就会脱离。
这位未来的蜀汉之主,现在还是个西处漂泊的豪杰。
"玄德公手下精兵几何?"
刘备苦笑:"不过千余。"
"粮草可足?"
"仅够半月。"
周默与王凌交换了个眼神。
这刘备果然如史书记载,要兵没兵,要粮没粮。
唯有关张二人忠心耿耿。
"这样吧。"
周默笑道:"我借玄德公三千石粮,再派五百精兵助阵,如何?"
刘备大喜过望:"这...这如何使得?"
"都是为大汉江山,何必见外?"
关羽突然开口:
"周太守高义,关某佩服。但不知有何条件?"
周默心中暗赞。
关羽果然谨慎,不愧是万人敌。
"只有一个请求。"
周默正色道:"他日若擒获李儒,请交予我处置。"
刘备虽不明所以,但爽快答应。
只有卫兹在一旁若有所思——李儒杀了他儿子,周默这是在为他报仇啊!
----
送走刘备一行,王凌忍不住问:
"太守为何对刘备如此厚待?此人眼下不过是个小小别部司马..."
"我看人从不看眼前。"
周默意味深长地说:"此子有龙凤之姿,他日必成大器。"
典韦撇撇嘴:"那红脸汉子倒是有把子力气,就是太傲了些。"
赵云难得插话:"关云长武艺超群,云愿与他切磋。"
正说着,甄姜匆匆而来:
"周郎,刚收到洛阳密报!李傕、郭汜攻破长安,王允跳城殉国,天子又落入贼手!"
众人沉默。
这消息意味着大汉最后一点威严也荡然无存,真正的乱世开始了。
周默环视众人:
"诸位,从今日起,常山进入战备状态。子龙负责北面防务,典韦训练新兵,王凌联络曹操、刘备等盟友。"
"诺!"众将齐声应命。
待众人退下,甄姜轻声道:
"你早料到会有今日,对吗?"
周默望向长安方向,心中暗想:
这才刚刚开始,目前我还没做什么,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
接下来袁绍将吞并韩馥,曹操占据兖州,孙坚死于刘表之手...
天下将彻底分崩离析。
众人见周默凝思西望,一时间也不再多言。
唯有甄姜靠近温声道:"周郎,那我们..."
"广积粮,缓称王。"
周默握住她的手:"在这乱世中,唯有实力才是根本。"
身边众人闻言,皆点头赞同,目光中闪烁着光芒。
代表他们心中的肯定。
暮色渐沉,城头亮起火把。
真定城像一叶扁舟,即将在惊涛骇浪中启航。
而周默知道,自己这只穿越而来的"蝴蝶",应该己经悄然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http://www.00ksz.com/book/gfdi0b-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