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风雨欲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章 风雨欲来

 

二十七日后,大行皇帝丧期结束,新皇孝期己过,便要尽快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

皇帝乃天子,代天牧民,首先新皇登基之礼需祭拜天地,且江山社稷承之于祖宗,所以还得祭拜宗庙,在这之后,还需昭告天下,颁布恩诏,让天下臣民知晓并拥戴新皇。

这些程序繁杂而隆重,礼部与太常寺的官员这些时日一个个腿都要跑细了,在举办先帝丧仪的同时,还要筹备新皇的登基大典。

而新皇登基后不能立马册立皇后,需先追封太后和太妃们,到得登基第二年后,才可册立皇后宫妃,以示对先皇的尊重。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在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不止是册立皇后,新皇若想实施新政乃至更改年号,都需等到第二年。

乾德三十六年的冬天平稳度过,到得第二年春日,新帝改元景明,册立原东宫太子妃秦骧为皇后,五岁的嫡长子陈昫为皇太子。

……

卢鹤鸣在国子监也一首没闲着,凭借一手锦绣文章在一众学子中崭露头角,每每旬考必列于前。

起初还有不服气的同窗前来挑衅,但不论是斗文还是赋诗,辩经还是论道,每每铩羽而归,渐渐卢鹤鸣的才名传播开来,再加之他先前在安州所为之事传开,因此在国子监同窗之间也颇受推崇。

同窗中不乏朝中官员权贵之子,散学归家之后与家中长辈交谈也不免偶有提及,因此卢明诚与同僚来往之时,也时常听到对卢鹤鸣的夸赞之言。

他对卢鹤鸣也越发看重,但凡朝堂之上有什么时事新政,伯侄两个私下在家中势必要论上一番。

就连卢鹤沣也说,父亲对三弟,比对大哥还要看重。

事情似乎一切都在往卢鹤鸣想要的方向发展,他名扬盛京,在卢明诚心中也占据分量,似乎拥有了可以影响并左右他想法的砝码。

……

景明元年秋,新帝按例在京都南二十里的南海子举行秋狩。

秋狩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同时是皇帝力量和统治的一种象征,一场成功的大规模围猎,可以起到震慑地方势力以及向敌国展示本国军队强盛的作用,有其政治意义。

其次,还可以警醒宗亲权贵,莫要忘了先辈马背上打天下的勇武,成为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西体不勤之人。

卢鹤鸣内心也挣扎煎熬过,因为在原剧情中,新皇就是在此次秋狩中遭遇行刺,进而一命呜呼。

但他又能做什么呢?他此时不过是一个尚未出仕的小小举人,就算略有薄名,一旦掺和进这件事中,只会落得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他去跟卢明诚、王拂春等人说皇帝此行会被刺杀?

且不说他们会不会信,此事他根本说不清,手上也没有任何证据,甚至不知道是谁要刺杀皇帝,坑爹的原书中根本没写明白这事到底是谁干的。

后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根本无暇顾及这件己成定局之事。

或许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出发,可能是狼子野心的燕王。

但也极有可能是早就对大昭虎视眈眈的北方外族。

因为就在新帝遇刺后,大昭国内政权不稳之际,鞑靼联合瓦剌二十万大军压境,二十余日连下大昭北境西城,若非石塘关有天险可依,恐怕等不及元昱领兵驰援,外族就要打到盛京城下了。

一件注定说不清楚且牵连甚广之事,他只能保持缄默,选择明哲保身。

卢鹤鸣站在街边两旁拥挤的人群中,看着帝王车驾浩浩汤汤的向盛京城郊进发,像是看着这位年轻的天子走向自己必死的结局。

而大昭,也将迎来一段动荡飘摇的日子。

瑟瑟秋日,风雨欲来,战乱将起。

-------------------------------------

[1]出自《论语·学而篇》。


    (http://www.00ksz.com/book/gb0bee-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