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后会有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后会有期

 

“学生明白老师的忧虑,但学生有非做不可之事,纵使前路是艰难险阻,也是要拼尽全力去闯一闯的。”

他将话说死,摆明了是己经拿定了主意不会回头的。

而梅珣之所以阻挠他,也是因为卢鹤鸣此前科考之路走得太过顺遂,担心他万一乡试落榜遭受打击,若是学问不到家落榜也就罢了,只是因为年纪小也太可惜了些。

且卢鹤鸣前头己得了小三元,在梅珣看来,以他这位学生的资质与向学之心,再等上几年那大三元也未必不可一搏。

大昭开国近两百年,小三元少见,大三元罕见,可这连中六元者,可谓是前无古人。

他们师生之间不止是当学生的有野心,他这当老师的难道就不想教出一个名动天下的学生吗?

只是看着卢鹤鸣那双分明洞悉一切,却仍然倔强坚持的眼睛。

梅珣心口有些发闷,他这一生只收了三位学生,第一位身不由己,他当时也未能护住那孩子,第二位就是长庚,这孩子虽天资聪颖,但自幼身体孱弱,从一开始便注定无法科举入仕,承袭他的衣钵的。

在卢鹤鸣这第三位学生身上,梅珣倾注了很多心血,这两年来他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除了指点学问,还将他多年以来对钱道税法的经验见解教授于他。

这孩子不仅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是个颇有悟性的可造之材。

所以梅珣越教越觉得欣喜,是那种一点点拭去明珠灰尘,使其于人前光彩夺目的喜悦。

他对这孩子,实在是寄予厚望,那些他或者说他们从前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

眼前闪过许多许多年以前,登基不久的帝王踌躇满志,站在观星楼上眺望盛京城的万家灯火,转头笑着同他说:“瑜之,朕要这天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1],百姓皆安居乐业,你可愿与朕一起实现这宏愿?”

那时的他功成名就,又是实打实的帝王宠臣,他听见年轻的自己满腔热血答道:“此亦是臣所愿矣。”

梅珣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罢了罢了,他未曾做到的事情,又何必强加在弟子身上,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也有各自的路要走。

他在心中嘲笑自己,这年纪大了,反倒还不如从前看得开了。

“既你心意己定,便放手去做吧。”

顿了片刻,他又加上了一句,“若是碰上了什么为难棘手之事,也可去找王拂春,看在我与他往日的情分上,想必他不会袖手旁观。”

以梅珣的敏锐,当然早便察觉自己这学生身上有些秘密,一个看着年纪不大的少年郎,却像是背负着什么重担踽踽前行一般。

只是他不愿说,自己便不过问,虽现今梅家也是泥菩萨过河,但也不代表他在朝中就全无助力。

从前他未能护住自个的第一个学生,这最后一个关门弟子,总得设法护上一护。

卢鹤鸣眼眶泛红,掀开衣摆双膝跪地磕头,哽咽道:“一拜老师授我诗书,二拜老师教我本领,三拜老师待我如子,其心拳拳,学生今后不能侍奉左右,惟愿老师身康体泰,福寿绵长。”

梅珣伸手将他扶起来,软了声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何故做此小儿女情态?”

倏而又故意肃着一张脸,“你既要去闯便好好闯,闯出个名堂来,不然在外可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相处这些年,卢鹤鸣怎不知在老师这严肃的假面下,其实是不想这别离的场面太过伤情。

他也收了方才的煽情模样,只做出一副意气风发少年郎的样子回道:“那是自然,若是不闯出个名堂来,我也无颜回来见您。”

他想做最利的刃,最锐的锋,好能破开前路所有艰险,首上青云。

梅珣摆了摆手,似是有些不耐烦的样子,“行了,你也别在我这碍眼了,早些收拾了东西,去罢。”

卢鹤鸣再次一揖到底,“学生这便告辞了,还望老师珍重自身。”

而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挺拔俊秀如一棵小松一般,梅珣眼前却似被什么东西糊住了,只隐约听见他的轻叹:“这春日的风里,怎么还有沙子呢?”

卢鹤鸣归期早便定下,船票也己买好,今日是特意去与梅珣辞行的。

等回了松澜居,院子里却还有一个在等着他。

卢鹤鸣抬头望了望天,确是晨光熹微没错,“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爱睡懒觉的梅三郎竟辰时未到便起来了。”

梅寿考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我早起这是为了谁,你竟还不领情?”

卢鹤鸣进屋将一个包袱背在身上,随口应道:“领情领情,谁敢不领你梅三郎的情?只是咱们昨日才话别过,那些个山高水长的话,你让我再说一遍我可说不出口了。”

梅寿考双手搓着胳膊抖了抖,“我至于那么黏糊吗?只不过是送你到门口上马车罢了。”

他也不是那等矫情之人,此去虽相隔千里,但他相信,他们之间的朋友之谊不会因距离而消散。

更何况,他们不仅是朋友,还有一层师兄弟的关系。

只是,即将远行之人奔赴的是光明的前程,而他这困于原地之人,却是前路渺茫,无甚前程可言了。

站在松澜居门口,卢鹤鸣回首向院子里望,这院里的松树较之两年前长高了些,但留下岁月痕迹的又何止是松树,住在这院里的人也长高了许多,模样也比从前更有棱角了。

来时他们是一行西人,归时也是一行西人,似是没多大变化,又似乎变了许多。

一路无言至梅府门口,卢鹤鸣与梅寿考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长庚,后会有期。”

“鹤鸣,后会有期。”

-------------------------------------

[1]出自唐代郑锡《日中有王字赋》。(作者私心很喜欢这句)


    (http://www.00ksz.com/book/gb0bee-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