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居安思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居安思危

 

梅珣接着又道:“我年轻时曾在盛京见过几个远渡而来的西番人,这些人生得金发蓝眼,身形高大魁梧,与我们的长相截然不同,嘴里叽里咕噜说些听不懂的鸟语,但看起来十分仰慕大昭的繁华盛景,那西番国力难道能强过我大昭?”

‘番’字的原义是兽足,一个‘西番’的称呼,便可知道汉人是打从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外族的。

华夏历代帝王,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建立的政权也确实强大,因此汉人将自己的国家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天朝大国,汉族百姓自称为天朝子民,自诩是高等的文明发达的民族。

据史书所载,高句丽、夫余、倭国等东边岛国被称为东夷;而己被并入大昭国土的百越、南海等南边地区曾被称为南蛮,且汉人认为他们是“蛇种”,‘蛮’就带有一个虫字,虫的原义就是蛇;而曾经地处中原西边的犬戎、余无、绲戎、义渠等部落被称为西戎;至于北边,包括匈奴在内的游牧民族曾被称为北狄,称他们是“犬种”,‘狄’字就是反犬旁。

从“夷蛮戎狄”这些不太友好的称呼中就能得知,汉人不只是瞧不起西方国家,是平等的看不上除汉族以外的所有民族。

卢鹤鸣心想,可能也就是一首以来这种思想上的傲慢,才会导致他上辈子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华夏惨剧,一首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偏安一隅的洋洋自得,恐怕要等所谓“番人”的大炮打到自家门口,这天朝大国的美梦才会破碎。

虽然他是穿书,并非穿回历史上的某个朝代,但历史的进程总归是相似的,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也是至理名言。

如果有机会改变那段屈辱史,相信任何一个华夏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

“梅老,这西番国家是何模样咱们从未去过见过,但孔圣人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西番互通有无,小子认为对我大昭必然是有好处的,一是可以学习对方的长处,二是可以防患于未然。”

卢鹤鸣抿了抿唇,继续说道:“不了解便意味着未知,而未知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何为潜在的危险?

梅珣闻弦歌而知雅意,立马就明白了卢鹤鸣话中想表达的意思。

他再次正视眼前这个少年,说实话,梅珣此前并未想过将西番国家列为大昭的外患之一。

在他看来,大昭有两大外患,南倭和北虏,即北方虎视眈眈的鞑靼和瓦剌,还有经常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

而西番国家,与大昭隔着汪洋大海,跨海行船作战多有不便,二者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眼前这半大少年却能居安思危,有如此长远的忧患意识,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只是此事,谈何容易?

且不论当今圣上己非昔日明主,早就无心国事,成日寻仙问道。

现今大昭内忧外患本就不太平,又何谈将目光放在将来之祸?


    (http://www.00ksz.com/book/gb0bee-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