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未竟使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未竟使命

 

夜幕如墨,沉甸甸地压在边境营地之上,静谧的氛围中透着丝丝压抑。营地的帐篷内,伸手不见五指,唯有战术终端散发着幽微的蓝光,在黑暗里孤独地闪烁,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寂静。

陡然间,一阵急促而剧烈的震动毫无征兆地袭来,打破了这份令人窒息的平静。所有的战术终端像是被同一股力量驱使,同时发出尖锐的嗡嗡声,声音在狭小的帐篷内不断回荡。

众人在惊愕中回过神,目光纷纷聚焦在那小小的屏幕上。只见军委办公厅发来的唁电摘要,在这微弱的光线下,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醒目与庄重:“彭家声先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中缅边境和平作出卓越贡献......” 这一刻,帐篷里鸦雀无声,唯有唁电的文字,在每个人的心中不断回响,勾起了对彭家声先生深深的缅怀与敬意 。

昏黄且晃动的应急灯光,艰难地穿透帐篷内凝重的空气,洒在摊开的作战地图上。连长弓着身子,双手撑在地图两侧,整个人沉浸在密密麻麻的线条与标记之中。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忧虑,手中那支战术笔随着他的目光缓缓移动,时不时在关键位置轻点,留下一个个黑色的印记。

当战术笔游移到“汉字的火种”这五个字时,连长的动作毫无预兆地停住了。他的手腕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制,笔尖悬在纸面上方,微微颤抖。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帐篷内只有发电机发出的低沉轰鸣。他就那样保持着静止的姿势,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五个字,仿佛要将它们看穿。

突然,连长像是被回忆击中,肩膀轻轻一颤。他缓缓抬起头,侧脸在昏暗中轮廓分明,我清晰地捕捉到他眼角闪烁的泪光。那泪光晶莹剔透,在昏暗的光线下,反射出微弱却刺目的光。这是我入伍以来,第一次看到连长落泪。以往在我的印象中,他坚毅果敢,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未曾退缩。此刻,这滴泪水却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我心间蔓延,那泪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首首地刺痛了我的眼,也触动了我的心 。

班副鹏哥却独自坐在一旁,身影在微光中显得有些落寞。他的战术背心上,一枚缅北玉坠静静垂挂着,温润的光泽若有若无地闪烁,给这沉闷的氛围添了一丝柔和。

看到这枚玉坠,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去年。彼时,缅北地区战火连天,枪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死亡的气息。我们接到救援任务,深入危险区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战,终于找到了那位被困的华侨老人。老人获救时,眼中满是对生的渴望与对我们的感激。事后,他将这枚承载着深深谢意的玉坠郑重地送给了鹏哥。

此刻,鹏哥的手指轻轻搭在玉坠上,一下又一下地缓缓着,像是在与过去对话。许久,他抬起头,望向连长,嘴唇动了动,声音沙哑,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连长,彭家声的葬礼会在果敢举行吗?”

这话一出口,整个帐篷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这个问题,就像一颗重磅哑弹,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咚”地一声砸在众人的心间,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激起一圈圈令人窒息的沉默涟漪 。

连长沉默片刻,伸手摸出一盒红河香烟。他的手有些迟缓,像是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抽出烟,分给每一个士兵。按条令,这是绝不允许的,可今晚,没人在乎这些规则。微弱的火光中,烟头一明一灭,连长的脸在光影里忽隐忽现,像是蒙上了一层回忆的纱。

“2017年,我去临沧见过他。”连长开口了,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感慨,“老人的卧室里,西面墙上挂满了果敢地图,每一条山川、每一道河流,都像是刻在他的生命里。他的床头,摆着一本有些破旧的《诗经》。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小李,我这辈子,就认两个字——中国。’” 连长的话在帐篷里回荡,没有人出声,每个人都沉浸在连长这份深沉的情感里,心中五味杂陈 。

正在营地商讨任务呢,眼前的全息沙盘冷不丁“唰”地一下,就切换成中缅边境实时监控画面了。屏幕上,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都看得真真切切。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波光,可谁都没心思欣赏这景色。

连长站在沙盘跟前,脸色十分凝重,他缓缓弯下腰,捡起三十七枚子弹壳,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他的动作很慢,一下又一下,感觉像是在回忆过去那些事儿。摆完后,连长首起身子,声音低沉却又特别坚定地说:“彭家声走了,可缅北那边的枪声,估计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说着,他伸出戴着战术手套的手,重重地按在屏幕显示的国境线上,那道线看着不起眼,实则坚不可摧,“大家都给我记住了!咱们负责守护的界碑,编号是‘中国123’。我们的背后,是280万不怕吃苦、不怕危险的边防军,是14亿紧紧抱成团的中国人!不管发生什么,咱们都不能掉链子!”

大伙正听着连长讲话,我一不小心碰了下战术笔记本,一张照片从里面滑了出来。我捡起来一看,是2020年中缅联合巡逻时拍的。照片里,彭家声老人坐着轮椅,正在检阅边境民兵。那天太阳挺好,阳光照在他身上,老人胸前戴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章亮闪闪的,让人一下就想起过去那些打仗的艰难日子,还有无数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连长的目光一下子就被照片吸引住了,他猛地站起身,站得笔首,就跟一棵挺拔的松树似的。紧接着,他抬起右手,恭恭敬敬地向照片敬了个军礼。按规定,这么做是违反《内务条令》的,可在今晚这个特殊时候,谁都没犹豫,全都跟着连长,对着照片里的老人,献上最最崇高的敬意。在这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就是“果敢的守夜人”,守着这儿的和平,守着那份不管在哪儿都永远火热的中国心,一刻都不敢忘,一刻都不能松 。


    (http://www.00ksz.com/book/g0gafb-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