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国境线旁的回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国境线旁的回响

 

刹那间,会议室里的全息投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拨动,原本平铺在桌面上的缅甸地图如水波般扭曲、变幻,眨眼间,萨尔温江大峡谷那雄浑壮阔的三维模型,带着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稳稳地浮现在众人眼前。峡谷两侧的山峰陡峭险峻,谷中江水奔腾咆哮,仿佛能听见那震耳欲聋的涛声,逼真得让人仿若身临其境。

连长李强的神色愈发凝重,他紧握着战术笔,大步上前,笔锋精准地戳中了某座山峰,那动作干脆利落,带着久经沙场的果敢。“2015年2月9日,就在这儿,同盟军奇袭清水河。”他的声音低沉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深处迸发出来。随着他的讲述,众人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

说话间,连长下意识地抬起右手,摊开手掌,只见虎口处那道两寸长的疤赫然在目,像一条狰狞的蜈蚣,爬在他厚实的手背上。“那天,局势乱成一锅粥,流弹西处横飞。我的巡逻队恰好就在附近执行任务,听到枪声和百姓的呼救声,我们立刻赶了过去。在一片混乱中,救下了五个被流弹击伤的边民。”回忆起当时的惊险,连长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仿佛那些危险还近在咫尺。

没过多久,阿江手腕上的战术手表突然剧烈震动起来,他赶忙低头查看,屏幕上赫然跳出边境监控中心发来的实时画面。“连长!”阿江猛然地站起身,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连长,果敢老街的同盟军检查站升起半旗了!还有缅政府军也…”

众人的目光刷地一下聚焦到阿江的手表屏幕上,只见画面里,缅军检查站的旗杆顶端,一面旗帜正缓缓升起,那旗帜升到一半,便停住了,在风中轻轻飘动,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连长的目光一凛,作训服领口不知何时己经渗满了汗渍,那片汗湿的痕迹,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紧地贴在他的脖颈处。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领口,那里别着一枚生了锈的勋章,在黯淡的光线下,勋章上的图案若隐若现,仔细看去,便能辨认出那是1992年中缅联合扫毒行动纪念章。

“彭家声这辈子,不容易啊!”连长微微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感慨,“他这辈子打了三场仗,抗缅、禁毒、保果敢。每一场,都是在为果敢的百姓,为这片土地而战。”说到这儿,连长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突然一把扯开衣领,动作有些急促,也有些决绝。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连长锁骨下方,一道触目惊心的枪伤映入眼帘,那伤口虽然己经愈合,但留下的疤痕却像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诉说着曾经的生死瞬间。“这是2000年,我帮同盟军运送药品时留下的。当时,我们的车队在途中遭遇了武装分子的袭击,为了保护药品,我……”连长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那些被尘封的记忆,随着他的讲述,如潮水般涌来 ,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与艰辛。

在边防部队的简易营房里,气氛总是紧绷而肃穆,像是一张拉满的弓。墙角处,一个09式轮式装甲车模型静静待着,那是战士们平日闲暇时涂绘上色、精心制作的,承载着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与热血。谁也没想到,这毫无生命的模型,竟在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清晨,突兀地动了起来。

起初只是微微颤动,接着,它缓缓向前爬行,履带与地面摩擦,发出细微却又异常清晰的声响。战士们瞬间警觉,目光聚焦过来。模型沿着桌上摊开的地图,不偏不倚,朝着中缅边境线的方向行进,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

连长李强,一个身形魁梧、眼神如炬的中年军人,听到动静迅速赶来。他没有慌乱,只是眉头微微皱起,注视着爬行的模型,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短暂的愣神后,他迅速蹲下,仔细观察模型的轨迹,随后首起身,大步走向自己的战术背包。

他从背包深处掏出一个略显陈旧的铁皮盒,打开时,盒盖与盒身摩擦发出“嘎吱”声。盒子里,整齐排列着二十一枚子弹壳,每一枚都有着不同的年份,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却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段波澜壮阔又满含热血与伤痛的故事。

连长轻轻拈起一枚2017年产的5.8mm弹壳,举到眼前,那弹壳在透过窗户的微光中闪烁着冷硬的光泽。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营房里的寂静:“这些,都是历年来边境冲突的纪念。每一枚弹壳背后,都是一场较量,是我们守护边境的见证。”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彭家声,果敢的传奇人物,晚年住在云南临沧。听说,他每天都要听《果敢志》,那里面承载着果敢华人的历史与希望。”

众人凑近,好奇又庄重地看着那枚弹壳。在弹壳内壁,刻着极小的汉字,需得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汉家儿女,守土有责。”这八个字,虽小,却像是刻在了每一个战士的心上,沉甸甸的,满是责任与担当。

这时,我的战术手套突然收紧,一阵寒意从指尖蔓延开来。我迅速向连长报告:“报告连长,今早,我负责的边境监控区截获一段密电:‘老象归林,群象悲鸣。’”这简短的密电,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谁也不知道它确切的含义,但都明白,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连长的目光缓缓扫过墙上的“卫国戍边英雄墙”,墙上的照片里,一个个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注视着营房里的一切。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二等功臣李建军的照片上,那是一位面容俊朗、眼神坚定的战士,却永远的定格在了2011年。

“2011年,老街战役爆发。”连长的喉结滚动,声音略带沙哑,仿佛那些画面就在眼前,“战火纷飞,缅北陷入混乱,三万华人难民涌入瑞丽。他们拖家带口,眼神里满是恐惧与无助。李建军,为了保护缅北华侨,永远地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连长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情绪,“彭家声在电话里跟我说:‘小李,我守住的不是地盘,是汉字的火种。’在那片土地上,汉字、中华文化,就是华人的根。我们守护边境,也是守护着这份传承,守护着同胞的尊严与希望。”

营房里一片寂静,只有那09式轮式装甲车模型爬行的声音,像是在为这段历史、这些故事打着节拍。战士们的眼神里,有悲痛,有愤怒,更有坚定的决心。他们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将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边境线上,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同胞的安宁,守护着那份永不磨灭的信念。


    (http://www.00ksz.com/book/g0gafb-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