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氏王庭所在的河谷盆地,晨雾如纱,缠绕在两岸的胡杨林间。林衍(霍去病)站在临时搭建的兵器工坊外,手中紧握着一具磨损严重的汉式弩机,弩臂上的铜郭在晨曦中泛着冷光。这具跟随他历经漠北血战的兵器,此刻弩牙处还留着上次伊列河之战时射穿安息具装骑兵甲胄的细微豁口,指尖抚过,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弓弦震颤的余韵。工坊内传来木料切割的声响,与远处大月氏牧民驱赶羊群的吆喝交织,勾勒出这片西域土地上难得的平和景象。
工坊内弥漫着生牛皮鞣制的腥气与木炭燃烧的青烟。十二名汉军兵器匠人正围在一架台案旁,眉头紧锁地打量着面前堆积的材料 —— 干燥开裂的沙枣木、韧性不足的山羊毛、以及几锭杂质明显的熟铁。为首的老匠头陈铁用指甲刮过一块熟铁锭,剥落的碎屑中夹杂着黑色的矿渣,不禁重重叹了口气:"将军,您瞧这铁,杂质比咱朔方的差远了,别说造弩机弩牙,怕是连箭杆都打不首。"
林衍接过铁锭,入手便觉分量轻飘,用匕首轻划表面,竟留下深深的白痕。他想起上一集伊列河之战时,安息具装骑兵的重甲在汉弩齐射下寸寸碎裂的场景,那时使用的三棱锥箭与蹶张弩,皆是武备研究所耗尽长安精铁才勉强量产的利器。而眼前大月氏的资源,显然难以支撑同等规格的兵器制造。
"陈师傅," 林衍将铁锭放回案头,目光扫过工坊角落堆放的本地硬木,"大月氏多沙枣木、桑木,虽不及中原柘木坚韧,或许可在弩臂结构上想想办法。" 他拾起一段沙枣木,木纹粗粝,敲击时发出的声响略显空洞,"还有这兽筋,大月氏牧养牛羊众多,取其腿筋晒干鞣制,能否替代铜弦?"
陈铁眼睛一亮,立刻吩咐学徒取来兽筋。一名年轻匠人将晒干的羊筋浸入温水中,待其软化后用力拉扯,筋腱虽有弹性,却远不及汉军惯用的牛筋坚韧。"将军," 陈铁试拉筋腱,眉头再次皱起,"羊筋耐力不足,怕是撑不了几次张弛便会断裂。"
就在此时,大月氏王派遣的监工官员走进工坊,腰间悬挂的金镶玉柄短刀在火光下闪烁。他操着生硬的汉话,指着台案上的弩机部件:"汉使大人,我王催问,何时能造出可破安息重甲的神弩?"
林衍与陈铁交换眼神,沉声道:"告诉贵王,汉弩精妙,需因地制宜。三日后,必让贵军见到适合大月氏的利器。" 监工官员将信将疑地离去,脚步声在工坊外的沙地上拖出长长的尾音。
深夜,工坊内油灯如豆。林衍铺开羊皮纸,用炭笔勾勒弩机草图。传统汉式蹶张弩结构复杂,需铜郭、弩牙、悬刀、望山等多部件精密配合,对材料要求极高。他想起在武备研究所改良环首刀时的经验,决定从 "减法" 入手 —— 去掉望山(瞄准装置),简化弩臂弧度,改用双根兽筋并联替代单根铜弦,弩牙部分则用多层硬木粘合后外裹铁皮加固。
"将军," 陈铁看着草图,迟疑道,"去掉望山,射程和准头怕是要大打折扣。"
"无妨," 林衍用炭笔重重敲击弩臂位置,"大月氏骑兵擅长游击,需弩机轻便易携。简化后,虽不能穿安息重甲,破其皮甲、迟滞冲锋足矣。" 他想起伊列河之战时,安息具装骑兵的冲击虽猛,却败于汉弩密集覆盖,"关键在射速与数量,而非单弩威力。"
接下来的三日,工坊内一片忙碌。匠人们将沙枣木劈成薄片,用动物胶层层粘合,制成复合弩臂;羊筋经反复鞣制、晾晒,韧性竟提升不少;最棘手的弩牙部分,陈铁尝试用桑木芯外裹熟铁皮,再以铜钉固定,虽不如全铜弩牙耐用,却也能承受数次张弛。
试造第一具简化弩机的那日,大月氏王亲自带领贵族将领前来观礼。林衍命一名汉军弩手演示,只见弩手单膝跪地,以足蹬弩臂,双手拉扯并联兽筋,将弩弦挂上改良后的木牙。瞄准远处立着的牛皮靶,扣动悬刀,"嗡" 的一声轻响,弩箭破空而去,虽未如汉式蹶张弩般洞穿牛皮,却也深深没入靶心三寸。
"这... 这威力..." 大月氏王身旁的老将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惊讶。此前大月氏军队使用的骨弓,射程不足五十步,威力更是有限,而这具简化弩机,竟能在八十步外穿透牛皮,己远超他们的认知。
简化弩机的成功,让大月氏王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征集国内能工巧匠,跟随汉军匠人学习。林衍挑选了十名大月氏工匠,编入工坊学徒,但规定核心工序必须由汉军匠人操作,尤其是兽筋鞣制与弩牙组装环节。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第七日深夜,陈铁在巡查时,发现一名大月氏工匠正躲在工坊角落,用蜡块拓印弩机悬刀的模具。"住手!" 陈铁厉声呵斥,火把光照亮工匠惊慌的脸,他袖中滑落的蜡块上,清晰地印着悬刀的弧形轮廓。
林衍闻讯赶来,看着蜡块模具,眼神瞬间冰冷。他想起分卷剧情中提及的技术保密原则,深知核心工艺外泄的危害。"此人是谁指派的?" 他问向陪同的大月氏监工。
监工脸色煞白,支吾道:"是... 是贵族苏毗部的人..."
林衍不再多言,命人将工匠扣押,同时召集所有汉军匠人:"从今日起,核心工序分三班,每班仅限三人接触,无关人等不得靠近。兽筋鞣制配方、弩牙粘合工艺,任何人不得外传一字。" 他看向陈铁,"陈师傅,明日起,制作几具 ' 障眼弩 ',故意在关键部位留下错误结构,让那些想偷学的人学去些无用的皮毛。"
这一手果然奏效。数日后,有大月氏工匠声称己掌握汉弩精髓,私自打造出几具弩机,却在试射时频频出现弩牙断裂、弦崩的情况。大月氏王得知后,对林衍更是信服,将那些自作聪明的工匠狠狠斥责一番。
简化汉弩的批量制造,让大月氏军队的战力显著提升。林衍趁热打铁,指导大月氏骑兵演练 "骑弩协同" 战术 —— 先以弩手齐射压制,再由骑兵冲锋。在一次野外演练中,改良后的弩机虽威力不及汉军原版,却胜在射速快、易操作,数十骑弩手齐射之下,竟将模拟安息具装骑兵的草人靶阵射得千疮百孔。
大月氏王见状,激动地握住林衍的手:"汉使大人,有此神技,何愁安息不灭!" 他当即宣布,将每年向汉朝进贡良马千匹,以换取弩机制作技术与战术指导。
然而,就在汉月联盟日益巩固之际,一则密报由汉军斥候送入工坊。林衍展开密信,脸色骤然凝重 —— 安息帝国己得知汉弩西传的消息,正调集重兵,准备对大月氏发动新一轮进攻,企图将这股新兴力量扼杀在摇篮中。
"将军," 陈铁看着林衍的脸色,低声道,"安息来势汹汹,大月氏虽有改良弩机,怕是..."
"无妨," 林衍将密信投入火盆,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安息以为靠蛮力就能取胜,却不知这简化汉弩,正是为他们准备的陷阱。" 他走到工坊中央,指着排列整齐的简化弩机,"传我将令,加快生产,同时,让大月氏王集结军队,我们要在安息主力抵达前,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夜色渐深,大月氏王庭所在的河谷盆地万籁俱寂,唯有工坊内的灯火依旧明亮。林衍站在弩机陈列架前,抚摸着一具刚完工的简化弩机,弩臂上的沙枣木纹在火光下宛如流动的江河。他知道,汉弩西传只是开始,这场发生在西域的技术与战争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那些被简化的不仅是弩机结构,更是大汉文明在异域土地上因地制宜的智慧,终将如这河谷中的胡杨,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远处,安息方向的天际隐有黑云压境,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林衍握紧手中的弩机,目光坚定 —— 无论前路多少险阻,他都将用这源自中原的智慧利刃,为大汉帝国在西域开辟出一条铁血通途。
(http://www.00ksz.com/book/bijgej-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