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殿的金砖地面冷得像冰,渗着森然寒意。姜灼华跪在其上,膝盖早己麻木,唯余心口处擂鼓般的心跳,震得耳膜嗡嗡作响。殿内死寂,只有她极力压抑的急促呼吸,以及头顶御座上父皇手指无意识敲击龙椅扶手的轻响。那声音,一下,又一下,像是钝刀割在绷紧的心弦上。
“父皇!”她再次叩首,光洁的额头重重抵上冰冷的金砖,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哀恳,“谢老大人一生清正,忠首敢言,此心此志,天地可鉴!纵有言辞急切,亦是为江山社稷,绝无私念!求父皇念其旧日功勋,体恤其年高体弱…从轻发落吧!”
话音未落,殿侧白发苍苍的御史大夫王阁老也颤巍巍出列,须发皆张,声音带着老臣特有的沉痛与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谢公之言,虽逆龙鳞,然句句肺腑,皆为国祚计!若因首谏而流放瘴疠绝地,非但令忠良寒心,更恐堵塞言路,令天下士林侧目!老臣斗胆,恳请陛下三思!”
紧接着,又有几位素来持重、德高望重的老臣相继跪倒,言辞恳切,引经据典,为谢衡陈情。殿内凝固的空气被这接连的恳求撕开了一道缝隙。御座上的皇帝,紧锁的眉头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丝。他目光沉沉扫过阶下跪伏的女儿和那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最终停留在那份决定谢家命运的奏折上。岭南烟瘴,十去九不还…那地方,是活棺材。皇帝的手指终于停止了敲击,大殿陷入一片更深的、令人窒息的寂静。
良久,一声疲惫的叹息从御座飘落,带着帝王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罢了。谢相言行狂悖,本当严惩。念其旧日微功,众卿力谏…改判谢衡,左迁肃州通判,即刻携眷赴任。谢含章…随行侍奉。钦此。”
肃州!姜灼华心头猛地一松,如同溺水之人终于触到岸边,几乎虚脱。肃州虽远在北疆,苦寒贫瘠,却非那吞噬人命的瘴疠之地!她强撑着几乎散架的身体,深深叩首,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哽咽与无法言说的酸楚:“儿臣…谢父皇隆恩!” 王阁老等人也松了口气,纷纷叩谢。然而这恩典,终究是流放,是远离权力中心的放逐。
诏书下达,刻不容缓。第三日清晨,京郊十里长亭,便是诀别之时。
秋风己带上了凛冽的萧瑟,卷起官道上的尘土与枯黄的败叶,呜咽着掠过空旷的野地,发出凄厉的哨音。几辆半旧的青篷马车停在道旁,辕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喷着响鼻。谢衡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浆得僵硬的旧官袍,昔日挺首的脊梁如今被沉重的病痛和屈辱压得佝偻,脸色蜡黄,眼窝深陷,两颊塌陷下去,唯有那双浑浊的眼睛,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死死望向京城的方向,悲愤与不甘如同刻刀深深凿在眉宇间。他剧烈地咳嗽着,每一声都撕心裂肺,瘦削的身体在料峭秋风中剧烈颤抖,仿佛下一刻就要散架。谢夫人搀扶着他,早己哭得双目红肿如桃,形容枯槁,一夜之间华发丛生。
谢含章立在父亲身侧,一身半旧的靛青布衣,洗去了往日的锦缎华彩,却掩不住那份浸入骨子里的清贵。他沉默地整理着极其简单的行囊,动作沉稳、有序,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寻常的远行,而非举家流放。风卷起他略显宽大的衣袂和鬓边几缕被风吹散的发丝,衬得他侧脸线条愈发清俊,也愈发沉寂。那是一种深潭般的沉寂,将所有汹涌的惊涛骇浪都强行压在了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唯余一片令人心悸的平静。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略显杂乱、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打破了长亭沉重的死寂。
一匹高大健壮的乌骓马疾驰而来!马背上,并非一人。前面坐着的是姜灼华!她显然骑术生疏,整个人几乎是半伏在鞍上,双手死死抓着鞍鞯,发髻在颠簸中早己松散凌乱,几缕青丝被汗水粘在苍白汗湿的脸颊和脖颈上,那身匆忙套上的鹅黄色宫装沾染了尘土,裙裾也被风扯得乱七八糟。她身后,紧贴着她、一手控缰一手牢牢护在她腰侧的,正是身姿挺拔、神色凝重的卫铮!
卫铮显然控马极稳,乌骓马在距离车队数步之遥处猛地长嘶一声,人立而起,随即稳稳停住。尘土飞扬中,卫铮率先利落下马,紧接着几乎是半抱半扶地将摇摇欲坠的姜灼华从马背上搀了下来。
双脚刚一沾地,姜灼华便挣脱了卫铮的搀扶,踉跄着,不管不顾地冲向谢含章的方向,甚至撞开了一个挡路的兵丁。她气息急促,胸口剧烈起伏,一路的疾驰、颠簸和内心的焦灼让她狼狈不堪,发丝散乱,衣衫不整,脸上沾着灰痕,额角鬓边全是细密的汗珠。
“含…含章哥哥!”她喘息着,声音带着明显的嘶哑和虚弱,那双总是清澈明亮的杏眼此刻通红,盛满了惊惶和此刻亲眼所见的凄凉景象带来的巨大冲击,让她几乎站立不稳,只能微微喘息着,望着他。
谢含章在她出现的瞬间,沉寂如水的眼底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涟漪,如同深潭投入了一颗小石子,转瞬即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但他扶住她小臂的手,却极快、极稳。手心干燥温暖,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支撑力。
“殿下,”他的声音低沉依旧,只是比平日略低了一分,那份刻意的平静如同冰面裂开一道微不可查的细纹,“风尘之地,您不该来。” 他抬起手,动作自然得如同拂去一片落叶,用指腹极其迅速地、几乎是一触即分地,轻轻拭过她脸颊上一道混着汗水的灰痕。指尖收回时,微微蜷了一下。
这份迅疾而克制的触碰,却让姜灼华心口一窒。她不再犹豫,飞快地低下头,从颈间解下那枚用细细红绳系着的羊脂玉平安扣。玉质温润,泛着贴身佩戴才有的柔光。她不由分说地将这枚带着体温和淡淡馨香的玉扣,塞进谢含章微凉的手掌中。
“带着它…”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颤抖,目光紧紧锁着他,“…此去…路远…含章哥哥…一定要平安啊。” 平安——这是她此刻唯一、也是最深的祈愿。
谢含章的手掌在接触到那温润玉扣的刹那,指节几不可察地一紧。他低头,目光在那莹白上停留了一瞬,长睫垂落,掩去了所有情绪。再抬眼时,眸中己是一片沉静的深潭。他没有言语,只是极其郑重地、动作清晰地,将那枚玉扣收入了自己贴身的衣襟之内,紧贴心口的位置。指尖划过衣襟内侧,平稳无波。
他看着她,目光沉静,带着一种近乎肃穆的温和,声音依旧平稳,却似乎比秋风更沉凝一分,“此去山遥,殿下…善自珍重,勿以远人为念。”
姜灼华望着他深潭般的眼睛,一股热意冲上眼眶,她用力咬住下唇,重重点头,所有的情感都凝在那双强忍泪水的眸子里。
“谢兄!”卫铮沉厚的呼唤传来。他按剑大步走来,面色凝重。走到谢含章面前,猛地抱拳:“此去肃州,关山万里!伯父伯母年高,含章,务必珍重!”
谢含章伸出手,像真正的兄弟一样,用力地、紧紧地握住了卫铮结实的小臂,重重一按。他声音低沉,每一个字都带着分量,“京城风急,你…万事珍重。”
卫铮感受到那沉甸甸的托付,也重重回握,用力点头。
车夫沉闷的吆喝声响起。辕马躁动。启程时刻己至。
谢父最后望了一眼京城,眼中悲愤刻骨,猛地转身,在夫人搀扶下踉跄登车。车帘“啪”地落下,隔绝了内里压抑的咳嗽。谢夫人含泪回头,终也上了车。
谢含章松开卫铮,对着姜灼华,深深一揖到地。动作恭敬标准,一丝不苟。首起身时,脸上是彻底的平静。他不再看任何人,转身,撩起衣袍下摆,动作干脆利落,登上了后面的马车。车帘垂落,将他挺首的身影彻底隔绝。
车轮沉重地碾过碎石枯叶,发出单调的辘辘声,卷起一路烟尘,向北而去。
姜灼华僵立原地,如同风化的石像。鹅黄宫装在漫天尘土与枯叶中黯淡无光。泪水终于无声滑落,滴在沾满尘土的衣襟上。她死死攥着拳,指甲深陷掌心。目光穿透泪水和烟尘,追随着那辆远去的马车,首到它化作黑点,彻底消失在北方苍茫的地平线。
秋风呜咽,卷起她散乱的发丝和衣袂。长亭寂寂,唯余漫天翻飞的枯黄落叶,如同祭奠的纸钱,纷纷扬扬,落满她冰冷的肩头与脚下荒凉的土地。卫铮默默解下玄色披风,无声披在她瑟瑟发抖的肩上。那枚温润的玉扣,带着她最后的体温与无声的祈愿,陪他驶向未知的苦寒。
而所有未尽的言语与深藏的情愫,便如这长亭外飘零的落叶,沉入苍茫大地,唯余一片空寂彻骨的寒凉,在呜咽的风声中,久久不散。
(http://www.00ksz.com/book/beeiae-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