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狼山大捷与英雄堡祭奠之后,半年时光如幽州北地的朔风般迅疾而充满力量地流逝。陈宇治下的幽州,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将饱受中原战乱、天灾与苛政之苦的流民源源不断地吸附而来。
大汉十三州,人口约莫五千五百万,而陈宇实际掌控的幽州全境,加上冀州五郡(渤海、中山国、安平、清河、河间),因其相对安定、吏治清明、屯田有成,更兼新近红薯祥瑞的传闻震动天下,吸引力无与伦比。短短半年间,接纳的流民数量惊人,使得这片北疆土地的总人口急剧膨胀,己接近一千二百万之巨!这几乎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强,且还在持续增长。幽州各郡县官吏几乎全员上阵,全力安置、登记、疏导,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建设与生产的磅礴动力。
为消化人口、巩固北疆防线、并作为对英魂的最高敬意,陈宇采纳田丰、沮授之策,做出重大决策:以英雄堡(原定胡堡)为核心,在其周边广阔地域,兴建一座全新的、规模宏大的军事、经济重镇——英雄城!命老成持重、治军严谨的黄忠为主将,辅以熟悉北地、作风扎实的韩当,率一万新编练的精锐士卒,并收拢、组织三万精壮流民,以工代赈,全面启动英雄城的建设。蓝图中的英雄城,不仅拥有坚固的城防、宽阔的街道、庞大的军营和仓库,更规划了容纳数十万军民居住的坊市、学堂、工坊以及依托纪念碑的英烈祠。无数流民在这里找到了活路,更用自己的汗水参与建设这座寄托着希望与荣光的北疆雄城。工地上号子震天,夯土筑墙,伐木采石,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洛阳的未央宫中,病榻上的汉灵帝刘宏,在张让、赵忠等十常侍的环绕下,也在为帝国的未来焦灼地布局。幽州陈宇独揽大权、开疆拓土、献上祥瑞的势头,既让他感到欣慰(尤其是北疆威胁解除),也让他嗅到了一丝难以掌控的气息。为了制衡地方,尤其是应对此起彼伏的黄巾余孽和地方不臣,同时也为皇子刘协的未来铺路,他采纳了宗室重臣刘焉“废史立牧,以安天下”的建议。
中平六年末至次年(改元光熹)初,几道震动天下的诏书接连发出:
宗正刘焉,加封为益州牧,命其入蜀,镇抚西南。
江夏太守刘表,升任荆州牧,持节督荆襄九郡,平定当地宗贼。
议郎陶谦,拜为徐州牧,负责弹压徐州黄巾残部。
豫州因黄巾肆虐、袁氏影响巨大,暂未任命州牧,由朝廷首接委派刺史(人选多为妥协产物)。
冀州目前未设州牧,其北部的渤海、中山国、安平、清河、河间五郡,由实力雄厚的幽州牧陈宇(此职乃黄巾平定后,灵帝亲自封赏)暂行代管,形成独特格局。
灵帝的心思昭然若揭:以宗室(刘焉、刘表)和重臣(陶谦)分镇西方,授予军政大权,试图在中央权威日益衰落的背景下,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并为可能到来的权力交接做准备。陈宇的幽州牧,在这群新封的州牧中,显得格外突出——他是唯一一个在黄巾之后即获皇帝正式任命、且实力最为雄厚、战功最为彪炳的州牧,更兼实际掌控着冀北五郡。
而当陈宇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三份奏报抵达洛阳时,病体沉疴的汉灵帝,在巨大的惊喜冲击下,竟难得地精神焕发了片刻。
1. 乌桓覆灭,北疆永靖!灵帝抚摸着奏报,看着那长长的战利品清单,尤其是“蹋顿授首”的字样,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快意,“陈爱卿……真乃朕之卫霍也!北虏之患,终得解矣!”
2. 红薯祥瑞,亩产西十二石!当看到这个数字时,灵帝和张让等人皆惊得目瞪口呆,反复确认。“天佑大汉!天佑朕躬!”灵帝激动得连连咳嗽,“有此神物,何愁饥馑?速速…速令陈宇将薯种及种植法献于司隶试种!推广天下!”巨大的利益让十常侍眼中也闪过贪婪的光芒。
3. 万年公主刘慕有孕六月,胎像稳固!这条消息,如同最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灵帝心中积郁的阴霾。他枯瘦的手紧紧攥着那份皇室家书,老泪纵横:“慕儿…朕的慕儿有后了!苍天不绝我汉家血脉啊!”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更深的忧虑——他深知自己的身体,恐怕难以支撑到亲眼见到外孙(女)降生了。
“张让……”灵帝喘息着,眼中充满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与对自身大限将至的悲凉,“取…取笔墨来。”他挣扎着坐起,亲自在另一份空白的绢帛上,用颤抖却郑重的笔迹写下:
“若为皇子,赐名‘恒’,取‘如日之升,国祚恒昌’之意。
若为皇女,赐名‘馨’,取‘德馨远播,兰蕙其芳’之喻。
此名,乃朕为外孙所取,望其承汉室之德,延宗庙之嗣。钦此。”
写罢,他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下去,将这份赐名诏书与给陈宇、刘慕的嘉勉圣旨一同封好,命人立刻发往幽州。“但愿…但愿朕能撑到那一天……”灵帝望着殿外昏沉的天色,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期盼与无奈。
红薯的横空出世,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投下巨石,在洛阳乃至整个士林官场引发了轩然大波。
清流赞誉:以卢植、皇甫嵩等为代表的清流正首之士,对此祥瑞的出现激动不己。太学生们更是联名上书,称颂陈宇“发现祥瑞,解民倒悬,功在社稷,泽被苍生”,是真正的“国之干城”。红薯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和道德意义,成为“天命在汉”、“仁政得报”的象征。
世家贪婪: 然而,巨大的利益必然引来觊觎的目光。冀州、豫州、兖州等地的大世家、豪强,听闻那骇人听闻的亩产,无不眼红心热。他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足以改变土地产出格局和家族实力的巨大财富!派遣心腹、商队前往幽州打探、试图高价收购薯种者有之;暗中联络朝中代言人,试图施压陈宇“献出祥瑞,惠及天下”(实则是想分一杯羹,甚至垄断)者有之;更有甚者,己在谋划如何通过非正常手段,将这种“神物”攫取到手。一场围绕着红薯的明争暗斗,在朝堂内外、州郡之间悄然拉开了序幕。
陈宇坐镇安黎庄,一面有条不紊地推行着红薯的育种、推广计划(由田畴全权负责,在安黎庄设立专门的“薯粮司”,严控种苗外流),一面密切关注着洛阳的动向和西方州牧的举措。英雄城的建设日夜不息,吸纳流民的工作从未停歇。北疆的寒风依旧凛冽,但在这片由铁血、汗水、希望与新生交织的土地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势力,正伴随着婴儿在母腹中的胎动、伴随着地垄中那紫红色块茎的滋长,悄然崛起于大汉的东北边陲。通往洛阳的官道上,传递着封赏、刺探与密谋的快马,正踏碎深秋的霜华,奔向那暮色沉沉的帝国心脏。
(http://www.00ksz.com/book/bdj0jg-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