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城里人的心思你别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章 城里人的心思你别猜

 

周六一大早,卧牛村村口就热闹起来。几辆宽敞的马车在村民们既紧张又兴奋的目光中缓缓驶入。村长王大柱带着几位村民代表,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脸上堆着练习了多遍的笑容,迎了上去。

张凡则站在人群稍后一点的位置,目光平静地扫过从马车上陆续下来的游客。他悄然开启了读心术,捕捉着这些城里人对卧牛村的第一印象和潜在期望。

这批游客大约二十人,男女老少皆有。

为首的是一位西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穿着体面,神态儒雅,应该是旅行社的周老板。

【这卧牛村,比我想象中还要偏僻些,不过空气是真好。路也还算平整,看来是下过功夫的。希望这次的尝试能成功,打开一条新的乡村游线路。】周老板心中盘算着。

旁边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老者,正好奇地打量着西周的青山。

【嗯,山清水秀,是个清静的好地方。若能在此寻得一处安静的角落,读书作画,倒也不错。不知此地民风如何,莫要太过喧嚣才好。】这位老先生姓林,是位退休的教书先生。

一个三口之家格外引人注目。年轻的父母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小男孩一下车就挣脱母亲的手,好奇地追逐着路边飞舞的蝴蝶。

【儿子难得这么开心,希望这里能让他多接触接触大自然。吃的住的干净卫生就好,最好有些能让他玩起来的项目。】年轻的母亲王女士心想。

【这村子看着还行,别跟以前去的那些农家乐一样,脏兮兮乱糟糟的就好。老婆孩子开心最重要。】父亲李先生则更注重实际体验。

还有几对年轻情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哇,这里空气好好闻!比城里舒服多了!】

【看那边的竹林,好漂亮!待会儿一定要去拍照打卡!】

【不知道这里的农家菜好不好吃,我可是冲着美食来的!】

张凡将这些心声一一记下,心中大致有了数。他走上前,与周老板热情握手:“周老板,一路辛苦。欢迎各位来到卧牛村!”

周老板笑道:“张社长客气了。贵村的环境,果然名不虚传啊!”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游客们被引导着前往各自预订的农家乐。李婶家因为院子大,又靠近村口,接待了林老先生和另外两对年轻夫妇。刘三家则因为有“养殖场参观”的噱头,吸引了那对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夫妇。其余游客则分散在其他几家试点农家乐。

起初,一切都还算顺利。村民们按照张凡培训的那样,热情而不失礼貌地接待着客人。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新换的被褥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然而,细节上的问题还是逐渐暴露出来。

林老先生喜欢清静,李婶却过于热情,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还大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让想静心阅读的林老先生有些不自在。

【唉,这位大婶倒是好心,只是……聒噪了些。老夫想寻片刻安宁,怕是难了。】

那对带着小男孩的李先生夫妇,在刘三家安顿下来后,小男孩对养鸡场确实很感兴趣,追着鸡跑了一会儿,很快就觉得无聊了。刘三憨厚,除了让孩子看鸡,也不知道还能提供什么别的乐子。

【这鸡看来看去也就这样,儿子好像没那么兴奋了。这村里还有什么别的玩的吗?】王女士有些发愁。

【早知道就该问清楚有什么具体活动。这刘三看着老实,但不太会跟孩子互动啊。】李先生心里琢磨着。

午饭时间,各家农家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李婶炒了拿手的土鸡,炖了鲜美的鱼汤,还凉拌了自家菜园里刚摘的黄瓜。

【这鸡肉味道是不错,就是稍微咸了点。鱼汤倒是鲜美。这黄瓜,要是能再冰镇一下就好了,天热吃着爽口。】一位年轻女游客小声对同伴说。

张凡并没有首接介入各家的接待,而是在村里各处溜达,看似随意,实则用心感应着游客和村民们的心声。当他发现问题时,便会不露声色地进行引导。

他来到李婶家院外,见李婶正要给林老先生的茶杯续水,便笑着走进去:“李婶,忙着呢?”

“张凡啊,快进来坐。林老先生,这是我们村的张社长。”李婶热情地介绍。

张凡对林老先生拱拱手:“林老先生,住得还习惯吗?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林老先生放下书,客气道:“张社长有心了,都挺好,挺好。”

【这年轻人看着倒像个管事的,或许能跟他提提,能否寻个更僻静的去处?】

张凡捕捉到林老先生的心思,便对李婶说:“李婶,我瞧着后山那片竹林下有个石桌石凳,环境清幽。林老先生是读书人,喜静。不如待会儿您泡壶好茶,我陪林老先生去那边坐坐,让他老人家也能安心看看书,赏赏景?”

李婶一听,恍然大悟:“哎呀,你看我这脑子!光想着热情了,倒忘了林老先生喜欢安静。行行行,我这就去准备!”

林老先生闻言,眼中露出一丝喜悦:“如此,甚好,有劳张社长了。”

随后,张凡又来到刘三家。小男孩正百无聊赖地用小石子丢水漂。

【这水漂也没意思,我想去抓小鱼!可是爸爸不让下水。】

张凡笑着走过去:“小朋友,水边危险,不能自己下水哦。不过,刘三叔叔这里有很多小鸡小鸭,你想不想亲手喂喂它们?还可以去捡刚下的鸡蛋,中午让妈妈给你做荷包蛋吃,好不好?”

小男孩眼睛一亮:“真的吗?可以喂小鸡?可以捡鸡蛋?”

“当然!”刘三也反应过来,憨笑道,“走,叔叔带你去!”

王女士和李先生见儿子又高兴起来,对张凡投去感激的目光。

【这张社长,还真有办法。】

至于饭菜的口味,张凡也悄悄地提醒了各家。

“李婶,我看有客人觉得菜稍微咸了点。咱们农家菜口味重,但城里人现在讲究清淡养生。下次可以少放点盐,桌上备着盐罐,让他们自己调。”

“王大嫂,您做的那个野菜团子特别受欢迎。有客人说,要是能配上一小碟蒜蓉辣酱,就更完美了。”

村民们虽然一开始有些不解,【俺们祖祖辈辈都这么吃的,怎么到了城里人嘴里就变了?】但出于对张凡的信任,还是照着做了。

下午的活动,张凡也做了微调。原本只是简单的“竹林徒步”,他特意安排了村里的老篾匠王大爷在竹林深处现场表演竹编。王大爷手艺精湛,几下就能编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游客们阵阵惊叹,纷纷掏钱购买。

【这手艺绝了!比商店里卖的那些工艺品强多了!】

【我要买个小兔子给我女儿!】

“有机农场采摘”活动,张凡则让负责管理菜园的张大妈,提前准备了一些小竹篮和干净的剪刀。还特意在地头摆上了几桶清凉的山泉水,供游客解渴和清洗刚摘下的蔬果。

【这黄瓜真甜!自己摘的就是不一样!】

【这里的西红柿,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游客们亲手采摘,体验了丰收的喜悦,对卧牛村的绿色农产品赞不念口。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村委会前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村民们拿出自家酿的米酒,端上刚烤熟的红薯土豆。张凡还请来了村里几个嗓子好的年轻人,教游客们唱起了山歌。

气氛热烈而融洽。游客们一天的疲惫和拘谨,都在这欢声笑语中消散了。

周老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暗点头。

【这张凡,果然有两下子。不仅把村子建设得不错,对游客心理的把握也相当到位。很多细节,连我都没想到。看来这条线路,能成!】

林老先生品着清茶,望着篝火旁欢笑的人群,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地虽不比书斋幽静,却也别有一番生趣。民风淳朴,人情温暖,倒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那对李先生夫妇,看着儿子和小伙伴们在篝火旁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次来对了!儿子玩得很开心,我们也放松了不少。】

夜深了,游客们带着满足和些许醉意,各自回房歇息。

张凡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读心术让他能够洞察游客们那些没有说出口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这第一批游客的反应,证明了他的路子是对的。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乡村旅游要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次来的游客,总体还算随和。如果遇到更挑剔、更难伺候的客人,咱们还能应付得过来吗?】

【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如何更好地结合?】

【村里的基础设施,比如厕所、淋浴,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个个新的问题,又在他脑海中浮现。卧牛村的旅游之路,道阻且长,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卧牛村一定能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http://www.00ksz.com/book/bafdbi-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