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游客来了?先练内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游客来了?先练内功!

 

卧牛村的农产品在省城一炮而红,不仅卖出了高价,更重要的是打响了“卧牛村绿色生态”的牌子。张凡带着厚厚一沓银票和订单回到村里时,整个卧牛村都沸腾了。村长王大柱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张凡的手,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好啊!好啊!咱们村有救了!不,是有大出息了!”

村民们更是将张凡视作神明一般,以前那点子对张凡年纪轻轻就指手画脚的腹诽,早就烟消云散了。如今,张凡在村里说句话,比老村长敲锣还有用。

庆功宴上,刘三喝得满脸通红,搂着张凡的肩膀,大着舌头道:“张凡兄弟……不,张凡社长!俺刘三这辈子……没服过谁!就服你!你说往东,俺绝不往西!以后……俺的养鸡场,不,咱们合作社的养鸡场……就听你一句话!”

【这张凡,真是个妖孽!以前看他就是个毛头小子,现在看来,这脑子比猴儿都精!】

【这回可算发财了,年底分红肯定少不了,俺家那小子娶媳妇的钱,说不定就够了!】

【还是张凡有远见,当初要是真把山林卖了,现在哪有这好事儿!】

张凡听着这些心声,脸上挂着笑,心里却琢磨着下一步。农产品是基础,但光靠卖农产品,卧牛村的富裕程度还是有限。他真正的目标,是之前提出的“乡村旅游”。

几天后,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再次聚集在村委会。

“各位叔伯兄弟,咱们的农产品现在是供不应求,这是大好事。”张凡开场白依旧简洁明了,“但是,咱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之前提过的乡村旅游,现在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乡村旅游?”村长王大柱现在对张凡提出的任何新词都抱有极大的期待,但也带着一丝茫然,“凡啊,这个……具体咋弄啊?真能行吗?”

其他村民也是一脸期待又夹杂着困惑。

【乡村旅游,就是让人家来咱们村里玩?咱们这穷乡僻壤的,有啥好玩的?】

【城里人金贵着呢,能看得上咱们这儿?别到时候吃不好住不好的,再给咱们差评!】

【我听说城里人讲究多,万一招待不周,惹了麻烦怎么办?】

【不过,要是真能成,那可又是一条来钱的路子啊!】

张凡将众人的心声尽收耳底,微微一笑:“大家担心的问题,我都明白。城里人为什么愿意花钱来乡下?他们图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咱们这里的清新空气,是咱们这里的宁静环境,是咱们这里的淳朴民风,更是咱们这里地道健康的农家饭菜和独特的乡村体验!”

“所以,咱们要做的,不是去模仿城里的酒楼客栈,而是要突出咱们卧牛村的‘土’、‘真’、‘绿’、‘趣’!”

张凡开始详细阐述他的计划:“首先,环境整治。咱们村现在虽然干净了不少,但还要更细致。房前屋后要整洁,道路两旁要多种些花草。鸡鸭鹅这些,也要圈养好,不能满地跑,影响卫生。”

“其次,住宿。我打算先选几户家里房子宽敞、位置好的村民,作为试点,改造成‘特色农家乐’。不用多豪华,但一定要干净、整洁、有特色。比如,可以保留一些老物件,墙上挂些竹编、草药图谱,突出咱们村的文化。”

“再次,餐饮。这是重头戏!咱们的绿色有机食材是最大的优势。各家拿出看家本领,做地道的农家菜。什么小鸡炖蘑菇、泉水豆腐、野菜团子,保证让城里人吃得赞不绝口。但是,卫生一定要过关,这个我会请李教授帮忙制定标准。”

“最后,体验项目。光吃住不行,还得有玩的。咱们可以设计几条旅游路线:比如‘竹林氧吧徒步’、‘有机农场采摘体验’、‘竹编草药DIY工坊’、‘卧牛河垂钓乐’。还可以组织篝火晚会,让游客体验咱们村的热情。”

张凡一口气说完,村民们听得眼睛都首了。

【乖乖,这张凡的脑子里都装了些啥?一套一套的,听着就那么回事儿!】

【要是真能这样,那咱们村可就真成世外桃源了!】

【我家房子还行,收拾收拾,能不能也搞个农家乐?】

“大家可能担心自己没经验,不知道怎么招待客人。”张凡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这个不用怕。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培训。从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卫生标准,到如何介绍咱们村的特色,如何跟游客沟通,我都会请人来教,或者我亲自教。”

“小柱子,”张凡转向一旁认真记录的年轻人,“你继续负责咱们村的线上宣传。把咱们村的山水风光、农家生活、特色美食,都拍成好看的图片和视频,发到网上去。告诉城里人,咱们卧牛村,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小柱子兴奋地点头:“放心吧,凡哥!保证完成任务!我最近还学了点新的拍摄技巧,准保把咱们村拍得跟仙境似的!”

说干就干。张凡首先从合作社的公共积累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容村貌的初步改善。组织青壮年修整了村里的主要道路,清理了河道沟渠。他又亲自带着几个手巧的村民,用竹子和木头制作了统一风格的指示牌和垃圾桶。

接着,他开始筛选第一批农家乐试点户。他没有只看谁家房子大,而是更注重户主的人品和学习意愿。他通过读心术,挑选出那些真心想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只图眼前利益的人家。李婶家因为院子宽敞,李婶又做得一手好菜,为人热情,第一个入选。刘三家靠近养殖场,可以做“生态养殖参观体验”,也入选了。还有几户位置好、家里有闲置房间的,也被张凡选中。

对于这些试点户,张凡亲自上门指导。

“李婶,您这院子里的菜地,就是最好的风景。咱们把篱笆扎得漂亮点,旁边再种几株向日葵。房间里的被褥,一定要用咱们自己种的棉花新弹的,保证干净柔软。窗户边上,可以挂一小串干辣椒、干玉米,这叫‘农家风情’。”

【这小子,懂得还真不少!俺还以为城里人就喜欢大白墙呢!】李婶心里嘀咕,手上却麻利地按照张凡说的去办。

“刘三哥,你那养鸡场,气味得处理好。可以学学李教授说的,用发酵床技术。另外,可以在鸡舍旁边开辟一小块地,让游客体验喂鸡、捡鸡蛋,小孩子肯定喜欢。”

【让城里娃来喂鸡?他们能干这个?】刘三有些怀疑,但还是点头答应。

培训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张凡先从最基础的卫生知识讲起,比如食材要清洗干净、生熟要分开、餐具要消毒。然后是礼仪培训,见到游客要微笑问好,说话要客气,不能大声喧哗。

“各位大爷大妈,大哥大嫂,”张凡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拿着一根竹竿当教鞭,“咱们以前说话,可能比较随意,‘喂’、‘哎’的就过去了。以后对游客,要说‘您好’、‘请问’、‘谢谢’。比如,客人问路,不能说‘那边儿’,要说‘您往前走,到那棵大槐树再往左拐就到了’,最好能亲自带一段路。”

村民们听得新鲜,也有些不习惯。

【这弯弯绕绕的,俺怕记不住。】

【跟城里人说话还得这么客气?俺们村里人说话都首来首去的。】

张凡仿佛没听见这些心声,继续道:“还有,咱们的农家菜,味道是好,但摆盘也可以讲究一点。不用太复杂,比如一盘炒青菜,上面撒几颗红辣椒丝,看着就更有食欲。一碗鸡汤,上面飘几片绿葱花,也好看。”

为此,他还特地从县城请来一位酒楼的厨娘,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摆盘技巧和特色菜的做法。厨娘看着卧牛村的食材,眼睛都亮了:“乖乖,你们这儿的鸡、这儿的菜,都是顶好的料子!随便做做都好吃!”

培训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笑话。

王大柱学说“欢迎光临”,结果说成了“欢迎光腚”,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李大妈练习微笑,结果笑得比哭还难看,张凡憋着笑指点她:“李大妈,您想想年底分红的时候,那笑容就自然了!”李大妈一听,果然笑得自然多了。

张凡还特别强调了“讲故事”的能力。“咱们卧牛村,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它的故事。咱们的竹编、草药,都有它的传承。游客来,不光是看风景,也想听故事。谁家有个祖传的手艺,谁知道村里以前的趣闻轶事,都可以讲给游客听。这叫‘文化体验’。”

【讲故事?俺就会讲狼外婆,城里人爱听这个?】

【俺知道村西头那块大石头,听说是以前打仗留下的,算不算故事?】

张凡鼓励大家:“都算!只要是真实的,有趣的,都可以讲。咱们还可以编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介绍咱们村的特产。”

就在卧牛村的“内功”修炼得差不多的时候,小柱子那边传来了好消息。他制作的卧牛村宣传视频和图文,在省城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记论坛上火了!许多城里人被视频里优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民风和的美食所吸引,纷纷留言询问如何前往。

“凡哥!凡哥!”小柱子兴奋地跑进村委会,扬着手里的信纸,“有消息了!省城‘清风旅行社’的周老板看中了咱们村,说要组织第一批游客,大概二十多个人,下周末就到!他还附了一份游客名单和一些初步的需求!”

“真的?!”村长王大柱激动地站了起来。

村民们也都骚动起来。

【这么快就有人来了?!】

【二十多个人!咱们这小村子,能招待得过来吗?】

【俺的农家乐还没完全收拾好呢!】

【是福是祸,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张凡接过信纸,迅速浏览了一遍。名单上列出了游客的姓名、大致年龄和一些备注,比如“有老人,希望能安排安静的住处”、“有小孩,希望能有亲子活动”、“对当地特色美食很感兴趣”等等。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好!游客要来了,这是对咱们卧牛村的一次大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咱们卧牛村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他们面前?”

“有!”村民们虽然心里还有些打鼓,但被张凡的情绪感染,齐声应道。

他需要用他的读心术,更精准地把握这些素未谋面的游客的真实需求,为他们打造一次难忘的卧牛村之旅。这第一炮,必须打响!


    (http://www.00ksz.com/book/bafdbi-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