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会小心的。"黄娇娇握住谢母的手,"让福叔和凤儿陪我去,扮作普通农户。现在秋收刚过,农民进城卖山货很正常。"
众人争论到深夜,最终谢眉儿拗不过她的坚持,勉强同意了。但要求必须在天黑前回来,并且福叔要带上猎户老赵以防万一。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都离开了,只剩下谢眉儿和黄娇娇。油灯下,谢眉儿取出一个布包:"娇娇,试试看合不合身。"
黄娇娇打开布包,是一件崭新的棉袄,浅蓝色的底子上绣着几朵小花,针脚细密整齐。
"娘...这是您亲手做的?"黄娇娇摸着棉袄,声音有些发颤。
"嗯,你走的那天晚上开始做的。"谢眉儿帮她穿上,"山里冬天冷,得提前准备。"
棉袄出奇地合身,柔软温暖。黄娇娇低头看着衣襟上的小花,突然想起前世自己还是个孩子时,也曾渴望母亲亲手做的衣服。但生母是谁她都不知道。
"怎么了?"谢眉儿发现娇娇眼眶发红。
"没什么。"黄娇娇迅速眨眨眼,挤出一个笑容,"就是...太暖和了。"
谢眉儿将她搂入怀中:"傻孩子,以后别总想着照顾所有人,偶尔也撒撒娇。你才五岁啊..."
黄娇娇靠在谢母胸前,听着她平稳的心跳,第一次允许自己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脆弱:"娘,我其实...很害怕。"
"怕什么?"
"怕我做不好...怕保护不了大家..."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谢眉儿轻轻拍着她的背:"你己经做得很好了。记住,天塌下来有娘顶着,你只管做你的小军师就好。"
那一晚,黄娇娇蜷缩在谢眉儿身边,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黎明,黄娇娇就起床准备。她换上了最破旧的衣服,让凤儿把她的头发梳成普通农家孩子的样式,还在脸上抹了点灰。
"小姐,这样行吗?"凤儿担忧地问,"您皮肤太白净了,一看就不像干农活的。"
黄娇娇想了想,从灶台摸了点锅底灰,轻轻在脸上和手上擦了擦:"现在呢?"
凤儿噗嗤一笑:"像个小花猫。"
福叔和猎户老赵也换上了粗布衣裳,腰间别着短刀和绳索,装作进城卖山货的猎户。老周背了个大竹筐,里面装着些干蘑菇和草药作为掩护。
"记住,日落前必须回来。"谢眉儿不放心地叮嘱,"如果情况不对,立刻放弃计划。"
黄娇娇点点头,踮起脚尖亲了亲谢母的脸颊:"娘放心。"
一行西人沿着隐蔽的小路下山。深秋的山林五彩斑斓,美得让人心醉,但谁也无心欣赏。老赵走在最前面,警惕地观察着西周。
"前面有小日子岗哨。"老赵突然停下,指着远处,"我们绕道走西边那条沟。"
黄娇娇记下小日子岗哨的位置和人数,这些情报对游击队很有价值。她注意到,小日子似乎加强了对山区的监视,这可不是好兆头。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兴州城南。与城中心的萧条不同,这里反而热闹非凡。狭窄的巷子里挤满了人,各种摊位杂乱地排列着,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黑市?"凤儿惊讶地瞪大眼睛,"比正经集市还热闹!"
老周压低声音:"战时物资管制,明面上买不到的东西,这里都有——只要你出得起价钱。"
黄娇娇敏锐地注意到,市场外围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不时对暗号放人进去。她拉了拉福叔的袖子:"我们得找'引路人'。"
福叔会意,带着他们走到一个卖烟丝的摊位前:"老板,有上好的云南烟丝吗?"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男子,闻言抬眼打量他们:"云南烟丝没有,倒有些本地的,要尝尝吗?"
"本地的不够劲,我叔叔抽惯了外地的。"老周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回答。
摊主点点头,向旁边一个少年使了个眼色。少年走过来,低声道:"跟我来。"
他们被带到巷子深处的一间破旧仓库前。少年敲了三下门,停顿,再敲两下。门开了一条缝,一只眼睛警惕地打量着他们。
"新客,说要买'外地烟丝'。"少年说完就离开了。
门完全打开,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站在里面:"进来吧,别耍花样。"
仓库里别有洞天。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紧俏物资:成袋的大米白面、整匹的洋布、精致的玻璃器皿,甚至还有几杆步枪。角落里,几个衣着体面的人正在讨价还价。
"想要什么?"大汉首截了当地问。
黄娇娇示意老周说话。老周掏出王大夫和陈队长列的清单:"这些药材,有吗?"
大汉扫了一眼:"盘尼西林?小丫头,你知道这玩意儿现在多金贵吗?"
"多少钱?"黄娇娇平静地问。
"一支十块大洋,不还价。"
小翠倒吸一口冷气——这比平时贵了二十倍不止!
黄娇娇却面不改色:"要五支。另外,清单上其他药材各来三份。"
大汉挑了挑眉,重新打量这个不起眼的小女孩:"粮食要吗?上好的东北大米,五块大洋一斗。"
"太贵了。"黄娇娇摇头,"城外农户才卖两块。"
"那你找农户买去。"大汉冷笑,"看他们有没有胆子卖给你。"
黄娇娇不再纠缠价格,她知道战时物资就是如此。付了药材钱后,她又买了些盐、糖和布匹,最后还添了几包蔬菜种子。
"小丫头,你哪来这么多钱?"大汉一边打包货物一边好奇地问。
"家里大人让买的。"黄娇娇含糊地回答,突然话锋一转,"听说黄府最近在黑市收了不少粮食?"
大汉手一顿,警惕地看着她:"你问这个做什么?"
"随便问问。"黄娇娇装作天真无邪的样子,"我爹说黄府的米行都关门了,还以为他们不做粮食生意了呢。"
"哼,关门是为了囤货。"大汉不屑地说,"黄家大老爷放话说,等冬天粮价再涨三成才出手。"
黄娇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但脸上依然挂着孩童般的笑容:"大叔,你知道黄府的粮仓在哪儿吗?"
大汉哈哈大笑:"怎么,小丫头还想去偷粮不成?"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告诉你也无妨,就在城南老码头旁边的仓库区,有日本兵把守呢。"
离开黑市时,老周背上的竹筐装得满满的。黄娇娇的小包袱里则藏着更重要的东西——一张从黑市商人那里高价买来的日军布防简图。
"小姐,您打听黄府粮仓做什么?"小翠小声问。
黄娇娇没有回答,只是说:"回去再说。"
回山路上,他们比来时更加警惕。老赵走在最后,不时回头查看是否有人跟踪。黄娇娇则把布防图和观察到的新岗哨位置牢牢记在脑中。
走到半山腰时,老赵突然示意大家停下:"有动静。"
树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老周悄悄摸向腰间的短刀——
"是我们!"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陈队长带着两个游击队员从树后走出来,"不放心你们,特意来接应。"
众人长舒一口气。黄娇娇从怀中掏出布防图:"陈队长,这个给你。另外,我有个重要情报..."
她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黄府囤粮的情况。陈队长越听眉头皱得越紧:"这些奸商!城里百姓都快饿死了,他们还囤粮抬价!"
"黄府的仓库在老码头,守卫不会太严。"黄娇娇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如果我们能弄到那些粮食..."
"太冒险了。"老周立刻反对,"码头有日军把守,而且运粮需要车马,动静太大。"
黄娇娇却笑了:"谁说我们要运走?就地分给城里的穷人不就行了?既打击了黄府,又赢得民心,还能转移日军对山区的注意力。"
陈队长眼睛一亮:"黄小姐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事得从长计议,需要详细计划。"
回到避难所时,太阳刚刚西斜。谢眉儿站在路口翘首以盼,看到黄娇娇的身影立刻迎上去。
"娘,我们回来了。"黄娇娇疲惫但骄傲地宣布,"买到了所有需要的药品。"
谢眉儿一把抱住她,这才注意到她脸上的灰土:"怎么弄成这样?"
"伪装嘛。"黄娇娇笑嘻嘻地说,随即压低声音,"娘,我发现了重要情况..."
晚饭后,黄娇娇召集了核心成员开会。她将黑市见闻和黄府囤粮的事一一道来,众人听得义愤填膺。
"这些黑了心的奸商!"张铁匠怒拍桌子,"我兄弟一家还在城里,听说己经两天没米下锅了!"
"所以我们要行动。"黄娇娇坚定地说,"但不是硬抢,得智取。"
她拿出一张简陋的地图——这是她根据记忆绘制的码头区示意图:"黄府的仓库在这里,临河而建。我的想法是..."
计划很冒险,但也很精妙:派几个机灵的孩子假装在码头玩耍,摸清守卫换班时间;游击队派人混入码头工人中;行动当晚,先制造小范围混乱调开守卫,然后迅速打开粮仓,通知附近贫民来领粮。
"最重要的是速度。"黄娇娇强调,"从开仓到撤离不能超过两刻钟。而且我们的人不能暴露身份,最好伪装成普通饥民。"
陈队长连连点头:"黄小姐年纪虽小,谋略却堪比老将。我这就回去向队长汇报,三日内给你答复。"
会议持续到深夜。散会后,谢眉儿帮疲惫的黄娇娇洗漱更衣。当擦掉脸上的灰土时,谢眉儿心疼地发现,小家伙的眼圈都黑了。
"累坏了吧?"谢眉儿轻轻为她梳头。
黄娇娇昏昏欲睡地靠在养母身上:"娘,如果计划成功...我们能救很多人..."
"我知道,我的小军师最厉害了。"谢眉儿柔声说,"但现在,你该睡觉了。"
黄娇娇被抱上床,很快就睡着了。谢眉儿坐在床边,借着油灯的光亮缝补衣服,不时抬头看看养女熟睡的小脸。
窗外,秋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远处的山谷中,隐约传来野狼的嚎叫。但避难所里一片安宁,只有巡逻人的脚步声偶尔打破寂静。
谢眉儿放下针线,轻轻抚平黄娇娇皱起的眉头。这个肩负着太多责任的小女孩,只有在睡梦中才会露出符合年龄的稚气。
"睡吧,孩子。"谢眉儿轻声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三天后的傍晚,避难所的学堂草棚里挤满了人。黄娇娇站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手指点着她亲手绘制的地图,声音虽稚嫩却充满威严。
"守卫每两小时换一次岗,换岗时有五分钟的空隙。"她指向码头仓库区的几个标记点,"西侧这个位置视野最差,而且靠近贫民区,最适合行动。"
围在桌边的游击队骨干和避难所核心成员都屏息听着。陈队长看着这个还不到他腰高的小女孩,眼中满是不可思议。这张地图的精细程度远超他的想象,连小日子巡逻路线和时间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黄小姐,这些情报你是怎么弄到的?"一个满脸胡茬的游击队员忍不住问。
黄娇娇微微一笑:"我让山子和小花假装在码头捡煤渣,记下了守卫的活动规律。"她口中的山子和小花是避难所的两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机灵得很。
谢眉儿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她知道娇娇聪明过人,但让这么小的孩子参与如此危险的行动...
"娇娇,"她轻声插话,"如果行动失败..."
"娘,不会失败的。"黄娇娇转向谢母,眼神坚定,"我们有周密的计划,而且..."她顿了顿,"那些粮食本该属于老百姓。黄府囤积居奇,不知害了多少人挨饿。"
谢眉儿从她眼中看到了不属于孩童的正义感,一时无言。她想起丈夫生前常说的话:"乱世之中,能帮一人是一人。"如今这话竟在一个三岁孩子身上得到了践行。
会议持续到深夜。黄娇娇详细分配了每个人的任务:陈队长带领游击队主力开仓;猎户老赵和几个年轻人在外围警戒;凤儿和其他妇女则混在贫民中引导分发秩序。
"记住,行动时间只有十五分钟。"黄娇娇竖起一根小手指强调,"无论进行到哪一步,听到三声猫头鹰叫就必须撤离。"
(http://www.00ksz.com/book/badbj0-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