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咱们连队的王新同志在军区比武中表现出色。
上级领导奖励了咱们连队一台收音机,从今天开始,咱们连队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收音机了。
大家一起鼓掌,感谢王新同志。”
随着热烈的掌声响起,祁连长开心的笑着。
杨排长更是给了王新一拳。
“好小子,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还不到一年不仅荣誉拿到手软,还给连队挣了一台收音机。”
“还是排长你教导的好。”
“我决定以后每天晚上七点整,所有没任务的同志,集中起来一起听一听收音机。
咱们以后也能更多的了解国家大事了。至少不再是睁眼瞎了。”
“好。”
叫好声响彻整个食堂。
“那咱们今天就开始听一听收音机。这也算是沾了王新的光,我这辈子也就是在上级领导那里见过听收音机,亲耳听还是第一次。”
“连长,我们也一样。”
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大多数战士也只是听说过。
天天不是训练就是站岗,哪有机会接触到收音机啊。
祁连长摆弄了几下之后,丝丝拉拉的声音,渐渐的清晰了起来。
“现在播报一条新闻。10月20日,三名印度军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侦查,被我方边防巡逻队扣押。
次日,六十多名印军越境围攻我方巡逻队。被我方击毙九人,俘虏七人后狼狈逃窜。
22日,我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大使,提交备忘录。
要求印度政府立刻采取措施,制止印度军队侵犯中国边境和类似挑衅事件的发生。
截止到今晚七点,印度方面并未对此次事件给予回应。”
王新上辈子就是在阿三手上吃过亏。这辈子第一听收音机就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顿时就忍不住了。
“狗日的阿三,还敢跑来犯我边境。边防的战友打的好。
可惜我不在边防,不然一定让这些狗日的一个也回不去。”
尽管杨排长不清楚为啥平时一向冷静的王新会说出这样的话。
不过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不论如何血性还是要有的。
“我听说这帮人最近就是不安分,我看咱们和阿三早晚要有一战。
打击一下他们的锐气也好,省的天天在不断的找事。”
王新想了想立刻建议道。
“要我说,咱们警卫师也不是吃素的,都这样挑衅了,就应该狠狠地回应他们。
连美国鬼子我们都不怕,还能怕了他阿三?
咱们应该向上级领导请战,天天站岗有啥意思,上战场跟阿三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
他们这些蛮夷,全都是一群畏威而不怀德的牲口。
光靠嘴上谴责,说再狠的话也没用,就要用咱们手中的武器狠狠干他们一顿。
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他们自然就老实了。
不管上级怎么考量,咱们连队要拿出咱们的姿态。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也许这一次不会开战,可是下一次有了战斗,上级领导就会第一个想到咱们。”
祁连长眼睛顿时一亮,和杨排长对视一眼,立刻就明白了该怎么做了。
“王新同志说得对,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话说的真好。
说出了咱们连队所有人的心声,大家鼓掌。”
接下来祁连长写好了请战书,全连战士一个不少,全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一早,祁连长就拿着请战书找到了营长。
“请战书?我说祁连长,你是不是闲着没事干了?站岗给脑子站傻了?
咱们是什么单位?警卫师,啥叫警卫师?
不想干了你就首说,自己申请去边防,别在这给我丢人现眼。”
祁连长被骂了一顿,耷拉着脑袋走了。
而营长则是看着请战书上写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不错,这句话真不错。”
于是营长将这份请战书上交到了团里。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转交到了卫戍区司令员的手上。
“想去打阿三?想的美,老子都捞不到仗打,你们还想打仗?
请战?你们连看来挺闲啊。正好最近西九城内各种黑市有点泛滥,夜里巡逻的活就交给你们了。”
就这样祁连长的请战不仅没有成功,还接到了夜里在西九城巡逻的任务。
如今己经是59年年底,粮食问题开始渐渐的凸显。
西九城内的居民粮食供应问题开始越发的勉强。
黑市问题开始凸显,公安方面人力有限,所以要求部队和民兵联合起来,打击问题越发严重的黑市。
祁连长看着手中的文件,有些哭笑不得,这样的任务往年都是轮不到他们的。
自己的请战书看来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打仗的机会没捞着,夜间巡逻,打击黑市的任务倒是捞着了。
于是在杨排长的安排下,第一天的巡逻任务,自己和王新,带着一队民兵就这么匆匆的开始了。
王新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任务,走在马路上,看着昏黄的路灯,王新对着杨排长问道。
“排长,咱们就只能按照预订好的线路巡逻?
人家开黑市的人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在咱们巡逻的路线上开黑市。
就咱们这样子巡逻,能有什么用啊?”
杨排长笑着说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开黑市的那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开。可不是每时每刻都开的。
人家离着老远就有防风的,等你发现追过去的时候,人早就跑完了。
甚至有些有些来头的黑市,背后都是有靠山的,说不定咱们的巡逻路线,人家早就知道了。
这西九城里不仅有黑市,也有鸽子市。咱们一旦加大了巡逻力度他们自然就能感受到。
到时候不论是规模还是开启的时间,都会有所减少,这样一来等于变相的震慑了对方。”
王新点点头,表示理解了。这个时候杨排长继续说道。
“其实这夜里巡逻,有些时候我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这偌大的西九城里,生活困难的百姓数不胜数。
有些人家就一个劳动力,却要养着一大家子农村户口的人。
只靠着每个月的那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养活一家老小。
于是他们也会经常拿着细粮去鸽子市换成粗粮,这样一来就够一家子吃了。
而这偌大的西九城里,有些家底色遗老遗少们也是不在少数。
过惯了好日子的,哪里吃的了苦,变卖家底买细粮吃的可不是没有。
所以啊,以后你要是看到身上带着细粮,看起来是过苦日子的人,就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大家都是苦命人,就不要为难人家了。他们手中的那一点粗粮,很可能就是一家人今后单位口粮。”
(http://www.00ksz.com/book/jiefeb-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