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7年的咸阳城,空气中飘着诡异的火药味。秦国朝堂里,本土派正组团给老板秦王嬴政疯狂打小报告:"那些外来务工的六国打工人,表面上喊着'大秦梦',背地里都在给老家传情报!"这波节奏带得太猛,嬴政大手一挥,一纸《逐客令》横空出世——管你是精英还是卷王,通通打包回老家!
职场逆袭:从"黑户"到首席文案的惊天反转
就在一众打工人哭爹喊娘收拾行李时,有个楚国人却在奋笔疾书。此人名叫李斯,原本只是个基层公务员,靠着"摸鱼"时间自学成才,如今眼看就要被裁员,干脆豁出去写了封万字长信。这封信堪称古代版《职场求生指南》,不仅没有半句抱怨,反而把秦王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还甩出一套"人才不看出身"的犀利观点:
"老板您看啊,您床头摆的昆山美玉、手里把玩的和氏璧,哪个是秦国特产?就连您听的流行乐,用的手机壁纸,不都是从隔壁六国'进口'的?人才也是一样道理啊!"
更绝的是,李斯还玩起了反向PUA:"要是当年秦穆公把百里奚这个外国老头扫地出门,秦孝公赶走商鞅这个'空降高管',哪有咱们秦国今天的辉煌?您这一赶人,不就等于把人才打包快递给竞争对手吗?"这封"彩虹屁+毒鸡汤"的神作,首接把秦王看得心服口服,连夜派人追回己经踏上返乡高铁的李斯,还给他升了职。
基建骗局?不,这是战国版"真香"现场
这边人才危机刚解决,另一边又冒出个惊天大瓜。原来给秦国修水利工程的总工程师郑国,竟然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他表面上在帮秦国修灌溉渠,实则想通过这个超级工程拖垮秦国经济,这招"疲秦之计"堪称古代版"温水煮青蛙"。
消息曝光后,朝堂瞬间炸锅,要求处死郑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没想到郑国却淡定得像个吃瓜群众:"刚开始确实是带着任务来的,但现在我只想搞技术!这条渠修好后,关中平原能新增百万亩良田,这对秦国来说绝对稳赚不赔!"这番话成功勾起了秦王嬴政的基建DNA——毕竟在这位"基建狂魔"眼里,只要项目能带来收益,过程什么的都是浮云。
于是,郑国不仅保住了小命,还被特许继续主持工程。十年后,这条全长300多里的郑国渠顺利完工,关中平原从此告别"看天吃饭",变成了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韩国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本想给秦国挖坑,结果亲手帮对手盖起了摩天大楼。
司马光说:实用主义才是真王道
史学家司马光对这段历史有句精妙点评:"秦之能兼天下者,善用客之力也。"在他看来,秦国之所以能笑到最后,关键就在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能给秦国带来实际利益,秦王都照单全收。这种"只看疗效,不看出身"的实用主义,让秦国变成了战国时期的"人才磁铁"。
作者说:格局打开,未来可期
站在今天的视角看,秦王嬴政的这两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面对人才流失,他放下身段虚心纳谏;面对间谍事件,他突破常规化险为夷。这种不拘泥于成见、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放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不过时。
职场也好,人生也罢,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被偏见束缚手脚。就像李斯用才华打破身份壁垒,郑国用技术证明专业价值,只要你有真本事,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毕竟,历史从来都在奖励那些敢于突破、懂得变通的人。
(http://www.00ksz.com/book/jbebai-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