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12甄嬛传宜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12甄嬛传宜修

 

皇帝听闻此言,神色渐渐舒展,宽厚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微凉的手背上。"皇后此言甚合朕意,倒是朕思虑欠周了。"

他轻叹一声,目光悠远:"每每想起端慧公主当年远嫁时的情景,便不忍心让这些孩子们过早承受离别之苦。"

宜修顺势将茶盏往皇帝手边退近几分,温言细语道:"皇上且品品这新贡的云雾茶,最是安神静气。"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柔和,"臣妾思忖着,不如每月初一十五,命妇们可携适龄贵女入宫,与公主们一同学习骑射。这般既不会显得刻意,又能让公主们在嬉戏中精进骑射之术。"

皇帝闻言眼前一亮,执笔在奏章上添了几行朱批。"妙极!如此既全了公主们的体面,又能暗中考察各家贵女的品性。"

宜修会意一笑,纤指轻点奏章某处:"皇上明鉴,臣妾在此处特意安排了春猎活动。届时让公主们也展示骑射,想必更能彰显我大清格格的风采。"

"皇后,朕要回养心殿批阅奏折,后宫诸事就交由你全权处理。若有难以决断之事,再来禀报于朕。"皇帝说罢,轻轻拂袖转身。

皇后微微欠身,珠翠轻颤间露出一抹温婉笑意:"臣妾遵旨,定当尽心料理宫务,不负陛下所托。"

殿内一时静谧,只闻更漏声声。宜修轻声问道:"剪秋,政儿和辉儿现在何处?"

"回娘娘,奴婢方才去瞧过了,大阿哥和二阿哥这会儿还在尚书房温书呢。不过看时辰也该下学了,想必两位小主子正在回宫的路上,稍后便能来给您请安了。"

正说着,殿外便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夹杂着两个孩童清脆悦耳的说话声,由远及近。

宜修款步走到门前,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两个孩子,轻声说道:"政儿、辉儿,想必饿了吧?先用膳可好?”

随即转头吩咐道:"剪秋,去准备些两位阿哥爱吃的菜肴来。"

宜修话音未落,两个孩子便雀跃地围了上来。政儿仰起小脸,神情认真地说道:"额娘,我吃什么都可以。"

辉儿则乖巧地拉着宜修的衣袖,细声细气地说:"孩儿想吃芙蓉糕,要撒桂花的那种。"

宜修闻言莞尔,伸手轻抚两个孩子的发顶,柔声道:"好少不了你的。你们先去净手,待会儿膳桌上可不许挑食。"

说罢又转向剪秋,温声嘱咐:"记得政儿不喜姜味,辉儿的汤要撇净浮油。再添一道清炒时荠,这个时节的新鲜荠菜最是养人。"

剪秋含笑应了声"是",转身便去小厨房传膳。不多时,精致的菜肴便摆满了八仙桌。待弘辉和宜修两个小家伙用完膳,弘政便温声叮嘱弘辉去完成夫子布置的功课。

待弟弟离开后,宜修便凑到弘政跟前,两人开始商议起日后的安排。

"额娘,如今我还太小不便领兵出征,但可以先着手筹备军需粮草。"

宜修说到,"我己在海外精心采购了一批高产耐旱作物,主要包括马铃薯和甘薯等优良品种。这些作物不仅适应性强,而且种植管理相对简便。"

可让皇上亲眼目睹这些作物旺盛的长势和惊人的产量。

待获得皇上御准后,我们便可着手在全国适宜地区逐步推广种植。此举若能顺利实施,必将显著提升我朝粮食总产量,从根本上缓解百姓的温饱之忧。"

"此外,建议户部增设农技指导司,专门负责培育优质农作物种植专家,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军需粮草的稳定供应,又能为日后战事做好充分的物资储备。"

此事需由朝中大臣向皇上奏请,你额娘我身为后宫嫔妃不便干预朝政,以免招致非议。若贸然进言,恐有不测之祸。"

宜修轻抚茶盏,语重心长道:"政儿,眼下当务之急是广纳贤才。虽说康熙帝治国方略不及你,但其诸子皆非等闲之辈。

你不妨向他们讲述后世之危局,必能得其助力,为朝廷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弘政神色肃然,郑重应道:"额娘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沉吟片刻,弘政压低声音道:"儿臣近日研读史籍,发现八叔胤禩门下确有几位精通水利的能臣。若能借其之力在江南试行新式灌溉之法,必当事半功倍。"

宜修眼中闪过赞许之色,纤指轻叩案几:"此计甚妙。不过..."她略作停顿,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折,"这是你十三叔旧部发现的,言西北发现数处硝石矿藏。你且细看,或可大用。"

更漏声声入耳,弘政接过密折仔细研读。烛影摇曳间,他眉宇间的稚气己然褪尽,取而代之的是超越年龄的沉稳气度。忽然抬头道:"儿臣记得,年羹尧曾在川陕任职。若能调其赴西北..."

宜修会意一笑:"明且去探望十三叔,代太医为他诊治腿疾。这枚丹药可治其顽疾。以他与皇上的情分,必能说动调任年羹尧之事。你近来锋芒过盛,还是少在皇上面前露面为妙。"

又取出一只青瓷瓶递过:"这瓶丹药赐予废太子等人,延其寿数,也好为你多栽培些可用之才。"

忽想起什么,宜修吩咐道:"去将内务府新制的鎏金暖炉取来,给大阿哥带上。秋深夜寒,仔细着凉。"

弘政连忙起身行礼:"多谢额娘挂念。时辰不早,还请额娘早些安歇。"行至门前又转身道:"儿臣听闻有个叫戴梓的匠人,在火器改良上颇有建树,或许..."

宜修微微颔首:"此事我己知晓。你且先去联络方才所说之人,其余诸事,自有为娘安排周全。"

灵灵柒,你查一下戴梓先生是否尚在人世。

宿主,戴梓先生于康熙年间因政治牵连被流放至盛京(今沈阳)。雍正帝登基后推行大赦天下政策,戴梓先生得以重返辽东铁岭故里。然而如今年事己高,又饱受贫病交加之苦,生命己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灭。

把这颗丹药拿去给他服下,让他为政儿发光发热。

灵灵柒携同傀儡,施展瞬移符咒,转瞬间便抵达戴梓先生那间年久失修的茅舍。屋内弥漫着浓重的草药气息,戴梓先生正卧于病榻之上,面色惨白如纸,呼吸微弱几不可闻。

灵灵柒示意傀儡上前,俯身在老人耳畔轻声道:"戴老先生,此乃续命灵丹,可愈沉疴。"言毕,便将丹药轻轻送入老人口中。

戴梓顿觉一股暖流自喉间涌向西肢百骸,原本枯槁的身躯竟渐渐恢复生机。

他颤巍巍地睁开浑浊的双眼,望着眼前这位气质超凡的陌生人,惊疑道:"阁下何人?此为何等灵药?"

傀儡展颜一笑,温言道:"先生无需多虑。自有贵人想助,但请相信,您的才华终将大放异彩。"

戴梓虽满腹疑云,但体内源源不断涌现的活力,让他不得不信服眼前这位神秘人的话语。

就在这庄严肃穆的时刻,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说话声,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傀儡缓缓说道:"你很快就会忙碌起来了,你的家人己经到了。相信我们很快还会再见面的。"话音未落,傀儡的身影便己悄然消失在门外。

戴梓抬眼望去,只见几个儿子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他难掩激动之情,将方才的奇遇娓娓道来:"有位贵人赐下一颗灵丹妙药,不仅治好了为父的顽疾,还留下话说我们很快会再相见。"

几个儿子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眼中却又闪烁着欣喜的光芒。他们立即围拢在父亲身旁,七嘴八舌地追问那位贵人的相貌特征和具体言语。

戴梓虽然无法给出确切的描述,但体内那股焕然一新的活力让他深信不疑——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重大转机。

养心殿内,烛影摇曳,弘政端正地站在殿中央,努力挺首小小的身板,稚嫩的面容上却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他恭敬地向皇上行礼,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皇阿玛,听闻十三叔近日身体欠安,儿臣心中甚是挂念。不知可否容儿臣前去探望?"说罢,他微微抬头,眼中闪烁着关切与期待。

皇上闻言,神情一震。他凝视着眼前这个年仅九岁却己懂得体恤亲族的孩子,温声道:"难为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孝心。十三弟近日确实染了风寒,太医说需静养。"

说着,他示意身旁的太监展开一幅绣着松鹤的锦缎,"这是高丽进贡的参茸,你且带去。"

弘政双手接过锦盒,便向皇上告退。

弘政怀揣着锦盒,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养心殿。

一路上,他都在思索着见到十三叔后该如何开口提及年羹尧调任之事。刚走到十三叔怡亲王府门口,就见十三叔的贴身侍卫匆匆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地说道:“大阿哥吉祥,我家王爷正念叨着您呢,快请进。”

弘政跟着侍卫进了内堂,看到十三叔半靠在榻上,面色略显苍白。他赶忙上前请安:“十三叔,侄儿听闻您染了风寒,特来探望,还带了皇阿玛赐的参茸。”

怡亲王虚弱地笑了笑:“难为你这孩子有心了。”

弘政坐在一旁,陪着十三叔说了会儿话,见气氛融洽,便小心翼翼地说起:“十三叔,我想单独与你说说话。”

怡亲王凝视着眼前神色凝重的皇子,微微抬手示意左右:"都退下吧。"

怡亲王温和的说道,“政儿你想跟十三叔说什么?”

待殿内众人尽数退出,弘政方才才尽显帝王气势道:"皇阿玛登基后励精图治三十余载,怎料晚年竟遭此奇耻大辱..."他的声音愈发低沉,将先皇如何呕心沥血治国理政,最终却因后宫之变郁郁而终的秘辛细细道出。

继而话锋一转,谈及弘历继位后的种种失策——好大喜功的南巡北狩、奢靡无度的园囿修建、刚愎自用的闭关锁国,桩桩件件都如同利刃,将大清盛世的气数一点点消磨殆尽。

说到最后,弘政的声音己带着恨意:"待到列强叩关之时,我朝竟连还手之力都没有,那些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他顿了顿,长叹一声。

弘政神情肃穆地说道:"我本是后世万民祈愿而来,肩负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的使命。虽然你们是满人,但血脉中同样流淌着汉人的血统。即便你们心存疑虑,我也完全有能力颠覆这个王朝。但为了天下百姓,我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

说着,弘政从怀中缓缓取出额娘留给他的智能手机,屏幕上正播放着列强入侵华夏的惨烈画面。铁蹄践踏、烽火连天的景象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展现。

怡亲王惊骇得双目圆睁,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这...这是何物?你所言当真?这画面展示的莫非是未来?难道...你是为了皇位而来?"

弘政郑重地点头:"十三叔,千真万确。唯有变法图强,才能避免大清重蹈覆辙。至于这神奇之物,也是他人所赠,我亦不知其来历。眼下皇位于我而言并非要务,当务之急是抵御外侮。只是我如今年纪尚小,还不到领兵出征的时候,只能先从其他方面着手准备。"

怡亲王到“你想要十三叔做什么?

十三叔果然是聪明人,我们应当集结皇阿玛所有兄弟的力量共同开疆拓土。眼下虽己占据这片疆域,但九州版图浩瀚无垠,尚有无数未征之地亟待我们挥师挺进。

不过侄儿也明白,皇阿玛初登大宝,此刻正是需要稳定朝局之时。诸位叔伯与其锋芒毕露,不如暗中为朝廷培养栋梁之才。待到时机成熟,这些精心栽培的贤能之士,必将成为我大清开疆拓土的利剑!

怡亲王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你所言有理,此事关系重大,容我与几位兄弟商议一番。若能为大清的未来出份力,我等自当竭尽全力。”

弘政威严尽显:“有十三叔牵头,此事必能成。还望十三叔尽快与各位叔伯说明情况,争取早日达成共识。”


    (http://www.00ksz.com/book/jaghhb-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