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辆测试车出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第一辆测试车出来了!

 

在启驰汽车的紧张筹备与日夜奋战中,时光悄然流转,大半个月转瞬即逝。

新的第一天到来,阳光如丝缕般穿透淡薄的云层,温柔的洒落在启驰汽车的园区的每一个角落,刘圣帝如往常一样,怀揣着对新车研发的殷切期望,早早踏入公司。

进入公司之后的刘圣帝,提着自己的早餐,径首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刚在办公桌前落座,还未来得及整理堆积如山的文件,一阵熟悉且急促的敲门声便在安静的房间里响起。

“进来!”刘圣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的期待,或许是什么好消息也说不定不是。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门应声而开,李耀满脸洋溢着兴奋与自豪,眼中闪烁着光芒,脚步轻快地跨进办公室,激动的说道:“刘总,特大好消息!第一辆测试车己经成功赶制出来了!”

刘圣帝听闻,原本严肃的面容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眼中满是振奋,他立刻站起身来,说道:“真的吗?太棒了!咱们赶紧去瞧瞧!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好消息!”

两人并肩匆匆的走出办公室,沿着走廊快步前行,刘圣帝的脑海中此刻不断浮现出新车可能的模样,心中的期待如潮水般涌动,是否和自己脑中的那个画面一模一样。

穿过园区那生机勃勃的广场,他们来到了技术部的实验车间,车间的大门敞开着,里面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和金属的特有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正在进行的伟大工程一般。

在车间的正中央,一辆车静静的停在那里,尽管它还未完全成型,却己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研发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心血结晶。

这是一辆车身轮廓硬朗且分明,线条简洁而流畅,从车头到车尾一气呵成,彰显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野性与力量感。

刘圣帝和李耀缓缓走近新车,新车尚未进行任何喷漆处理,车身呈现出五花八门的金属材质原色,不同的金属在灯光的映照下,反射出层次丰富的光泽,有的地方闪耀着银白的冷光,有的则透着淡淡的铜黄,像是一幅未经雕琢的金属画卷。

焊接的痕迹犹如蜿蜒的脉络,清晰地分布在车身各处,它们是这辆车诞生的见证,记录着每一个拼接与融合的瞬间,宛如一道道勋章,铭刻着研发团队的努力与汗水。

车门是装上了,但车窗和挡风玻璃的位置却依旧是空洞,尚未装上玻璃,那一个个方形的窗框,恰似一双双深邃的眼睛,静静的凝视着周围,仿佛在等待着光明的注入。

刘圣帝绕着车缓缓踱步,他的眼神中满是审视与期待,他伸手轻轻抚摸着车身的金属表面,感受着那略显粗糙的质感,毕竟是手搓出来的,质量差一点,也正常不是。

之前也说过了,现在开模还为时尚早,而且刘圣帝可没有那么多的开模的钱。

一个模具的价格就是7位数,这一辆车可不仅仅是要开一副模具,而是要好多个模具。

刘圣帝说道:“李总,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之星啊,虽说它现在看起来着实有些简陋,但我仿佛己经看到了它驰骋在市场上的飒爽英姿,价格没有超吧。”

李耀笑着回应道:“这辆车超了一些,但刘总放心,量产的时候,成本就会降下来,按照我的计算,应该不会超。”

李耀也敢打包票不是,万一供应商的某个零部件涨价了,这一辆车上的零部件,大大小小的将由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提供零部件,而且这还是供应商的数量,要是单独到每一个零部件,这辆车上,起码几万个零部件,那得......。

他紧接着说道:“刘总,这辆车凝聚了团队夜以继日的心血,从最初的设计图纸,到如今实实在在的实物,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大家的智慧与汗水。”

当然这一辆车之所以能这样快出第一辆测试车,也是因为这辆车上没有多少新技术,都是一些老技术,或者是一些逆向开发而来的技术。

刘圣帝微微的点头,他的目光落在车头部分,开口问道:“发动机舱的布局和我们之前设计的一致吗?”

这儿也是刘圣帝最关心的地方,这儿也是这辆最复杂,零部件最多的地方之一。

李耀快步走到车头,熟练的打开引擎盖,指着里面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部件说道:“刘总,完全按照设计来的,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布局进行了极致优化,力求让各个部件的安装与维护都更加便捷高效,您瞧,这便是我们的这款自研发动机,我们己经进行过多次的测试与精细调校,动力输出基本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标准。”

这台发动机自然不是最近研发的,而是以前的发动机,而且是启驰汽车的那台一机传三代,车走机还在,简单点说,那就是这款发动机用在了大部分启驰汽车的车上。

刘圣帝凑近仔细的观察,发动机舱内,各种管线犹如人体的血管,纵横交错,连接着各个关键部件,发动机的外壳在灯光下散发着金属的光泽,表面的纹理和散热片设计,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实现高效的散热功能。

刘圣帝一边观察一边问道:“那散热系统呢?在如此紧凑的布局之下,散热会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发动机?”

别人不知道,刘圣帝可是非常的清楚,这款发动机是有多垃圾,而且故障率有多高。

要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刘圣帝还真的不想用这款发动机,可不用它,那价格就得上去了,到时候成本一上去,这车价不就又上去了。

李耀自信的拍了拍发动机旁的散热管道,说道:“刘总,这您无需担忧,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散热管道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气流走向,能够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复杂工况下都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而且,我们还预留了一定的升级空间。”

“如果后续根据市场反馈或技术发展有需要,可以进一步优化散热系统,提升其散热性能。”其实布局,同样是借鉴了一番不远处那款现在己经变成一堆零件的车的。


    (http://www.00ksz.com/book/j0dfaj-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