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楚皇帝”张邦昌深知难以继承正统,金兵北撤之后,便绞尽脑汁与康王赵构取得联系,欲让其回京继承大统。
收到张邦昌送来的“大宋受命之宝”后,康王赵构“痛哭流涕,跪地拜受”,但仍不愿回京,谨慎的他,担心这是金人与张邦昌的阴谋。
元祐皇后在张邦昌的劝说下已经垂帘听政,而张邦昌也退居左相。不久后,以元祐皇后的名义昭告天下,命令赵构“继承宋朝大统”,并强调:“汉家历经十世之劫,当有光武帝之复兴;献公九子,唯有重耳尚在。”
随后,元祐皇后手书被送到济州,百官劝进,康王赵构依然拒绝。
此时的赵构,推也推不走,打也打不退,没多久便离开济州,继续向南撤退,到达“艺祖兴王之地”,应天府。
此时,按捺不住的张邦昌亲自来到应天府,向康王“请罪”,以示忠心。
见时机成熟,赵构不再推辞,于公元 1127 年 6 月 12 日,靖康二年,在应天府登坛祭天,然后在府衙正厅即皇帝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
尊钦宗为孝慈渊圣皇帝,尊元祐皇后为隆祐太后。同日,隆祐太后撤帘还政,几天后也来到应天府。就这样,新的宋朝建立,世人称之为南宋王朝。
赵构登基后,以主战派名臣李纲为宰相,张邦昌为太保,兼任奉国军节度使,又封同安郡王。
与张邦昌再次同朝为官,李纲郁闷至极。
想当初,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曾让金人无法靠近城池半步,战果累累,李纲亲自打造的汴京城防,更是坚固无比,却被“主和派”张邦昌等人进献谗言,逼得求和,第一次汴京守卫战虽然胜利了,李纲却被逼无奈出走。
没有李纲的第二次汴京保卫战,即便有姚友仲、杨崇德等优秀将领,也已无力回天,最终导致了保卫战的失败,徽钦二帝更是被金人掳走,至今生死不明。
张邦昌甘当金人走狗,谋反叛逆做了伪楚皇帝,如今又摇身一变,让出帝位,成了南宋重臣,李纲心中自然不服。
“我定要参他一本!”
李纲当仁不让,上书言道:“张邦昌执宰之时,国家破碎,民生凋敝,其以此为荣,不思进取;君王受辱,宋室蒙尘,其又以此为利,登基即位。今禅让帝位,乃金人北撤之后,由此可见,实属无奈之举,并非真情实意,此人乃乱臣贼子,罪责当诛!”
赵构却拿不定主意了,此皇位毕竟是张邦昌让出来的,自已刚上位,就诛杀他,恐遭天下人非议。
于是便问副宰相黄潜善看法。
黄潜善是何许人也?事不关已,对自已无利无害,这得罪人的事万万不办,不然自已怎能有今日之地位,于是他左右摇摆,哼哼唧唧,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回陛下,张邦昌当皇上有过,让皇位有功,孰轻孰重,陛下自有圣断。”黄潜善摇头晃脑,作揖回道。
李纲大怒!
“此等废话,说与不说有何区别!简直浪费口舌!”
“李相,说与不说,是我对陛下所言,你与张邦昌究竟是私怨还是公仇,外人不好掺和。”黄潜善不紧不慢地回道。
“放屁,我与张邦昌何来个人恩怨,就是因为他,或者还有你、你们,此等“主和派”奸臣,才导致了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俘,如今生死不明,宋室蒙尘,百姓受苦。”李纲勃然大怒,把赵构都吓一哆嗦。
“呵呵呵,我等主和派害了徽钦二帝,李将军你再威武神勇,用兵如神,你能保汴京几次,你可别忘了,咱们当今圣上,康王之时也曾北上议和的,再者说,不掳走徽钦二帝,什么时候轮到咱康王荣登大宝!”黄潜善果然阴狠毒辣,故意将矛盾引向赵构。
“黄老儿,能出此言,实属大逆不道,你该与张邦昌一起诛杀。”李纲怒指黄潜善。
啪!
赵构猛拍桌子,面露不悦,大吼一声,
“都闭嘴!”
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若非我赵构,你李纲如今不知身在何处。若还是徽钦二帝在位,哪还有你李纲当宰相的份儿。你大肆抨击“主和派”,这分明是在影射我。还有你黄……黄潜善,你也不想想,这些话能拿到明面上说吗?你说我该不该怪罪于你。
李纲见状,低头不语。
黄潜善则低头嘿嘿直笑,心想到,你一个武夫,还跟我斗嘴皮子!
赵构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纲不知趣地又说道。
“新天子旧天子站在一起,陛下是要留他在朝堂,让天下臣民看笑话吗?让天下臣民永远记得,这皇位是他张邦昌让的吗?不杀他以正典型,陛下何以让天下臣民心服口服!”
此语杀伤力十足,一下便抓住了要害。
于是赵构语气缓和道:“此事容我考虑考虑再议,退下吧。”
翌日,赵构下诏道:“邦昌篡逆,理当诛杀,念其并非出于本心,乃受金人胁迫,朕特赦其罪,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到湖南潭州安置思过吧!”
与张邦昌一同被贬的,还有时任伪楚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的王时雍。
赵构如此让步,给足了李纲面子,李纲却仍不满意,定要将张邦昌置于死地。
被贬后的张邦昌,树倒猢狲散。
宋齐愈、潘佑安等见风使舵之人,立马改换门庭。
潘佑安最后抓住的政治资本,终于发挥了作用。
赵构追究与其一起北上议和而被杀害的兵部尚书王云一案,潘佑安因缉拿“神来酒馆”蒋曾而建功,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宋齐愈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
并追封王云为"忠显公",动用国库在紫岩敕修利应庙。
此时的应天府,热闹异常。
原在汴京的达官显贵,只要没被金人掳走的,全部拖家带口,涌入这座原本安静的城市,城市处处都散发着慌乱与百废待兴的的气息。
荣升谏议大夫的潘佑安又迎来了自已的高光时刻,此时的他也在计划举家搬往应天府。
为官必须在京,他想!
(http://www.00ksz.com/book/heaeee-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