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明劫(十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2章 大明劫(十三)

 

朱慈炅是很神的,拜张瑞图早年所赐,关于他的传说在太子时期就在民间满天飞了。三岁亲征,暴揍建奴后,这种神秘传说更是传遍天下。

连陕西反贼的诉求都变成了要皇帝看一眼陕西,把贪官换掉,没有人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孙承宗陕西放粮,本来是奸商官员勾结通敌大案的四十万石粮草,传来传去都成了小皇帝从天上求来的救命粮。

大明底层百姓没啥好期盼的,艰难糊口而已,他们最大的期盼很多都是小皇帝快点长大。

儒家关于天命的论述在大明早就深入人心,皇帝本来就很神,朱慈炅更是彻头彻尾的成了一个神棍。

他要是肯当教主,瞬间就能拉出几十万信徒,什么白莲教,简直弱暴了。

大明的朝臣官员很多人还是理智的,根本不相信什么转世之类的说法,但是这基本都是高官大佬可以跟朱慈炅接触的,地方官员心里多少也对他们的皇帝疑神疑鬼。

朱慈炅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把两位世子吓惨了,再也不提跟皇帝回北京的事,你们谁要想去北京,自己跟太祖说去。

朱慈炅只是觉得大明的经济中心已经事实上南移了,保持两京制对地方控制有好处。

督政院也是大明的核心机构,留在南京,政治上能够加强对南直的控制,而且监督机构和执政机构分居两京,督政院官僚化的时间会拉长,合流将有更多障碍。更深层次的考虑是,万一北京失败,南京不会乱。

朱慈炅更长远的考虑是,将来有太子了,成年就可以扔到南京锻炼,免得父子不和。

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但大明哪件事效率高了,有些事慢点反而更好。就算督政院发起大案弹劾,反应到北京,北京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朱恭枵偷偷看了朱慈炅两眼,发现皇帝脸色平静,手上炭笔运行不急不缓,这说明没有触怒皇帝啊。

“诸王对皇家公司的分红分配方案意见有些不统一,大家觉得直接给宗亲分红不妥,相当于他们不劳而获。诸王的意见是,每年拨出百万两白银用于宗亲事务。陛下股份过半,诸王无异议。既然陛下愿意拿出三千股分红,如果把这三千股分红交给诸王分配,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分歧了。”

谁?

谁居然创造出了股权和分红分置,朱慈炅停笔沉默了。

朕是不是放了一个皇权资本家集体出来,这个有点狠啊。

朱慈炅盯着两位世子的红色蟒袍,犹豫权衡了很久。

“宗亲用银增加到两百万,直接拨宗正寺。朕的分红可以给你们,两个条件:一、皇家公司依法纳税。二、一切条件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

“臣明白,臣这就回报诸王,相信很快就可以召集诸郡王正式公布陛下削藩令了。”

朱慈炅望着两位世子躬身后退,转身出门,有些恍惚。

这就完了?

朕是不是吃大亏了?

削藩是朱慈炅心心念念准备了好久的大政。他已经命令刘一燝秘密策划皇家投资公司很久了,甚至已经做好了武装抄家,拘禁诸王的准备,刘一燝连太祖密旨都伪造好了。朱慈炅已经决定不管什么名声,逼死几个亲王也在所不惜。

结果,他的大蛋糕刚刚抛出来,诸王就全部认了,甚至没有啥冲突,感觉没有啥难度。

怎么说,诸王给他的感觉甚至是他们有点迫不及待。

不行,削藩不可能如此简单,朕不能单独就摆平诸王。虽然朕英明神武,但总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必须要找刘一燝这个老狐狸和徐光启,甚至王在晋也可以,一起开会探讨下。

大功告成,朱慈炅心里反而拿不准了。

此时,刘娥进到御书房,跟房袖小声嘀咕着。朱慈炅以为宫中又有什么烦心事,不耐烦的直接追问,吓得刘娥赶紧禀报。

朱慈炅,你娘叫你回家吃饭。

******

孝陵大营已经将神烈山下占据了大半,而且还在不断扩建。

大明宗亲们绝对没有想到,本来是好好的祭祖领赏变成了打工赚钱。他们被分配成了无数小组,不仅要建自己休息的营地,还要挖沟铺路,开石打井。

孝陵卫士兵化身监工,两三个人扛着刀枪巡查着整个大工地,毫不松懈。

宗亲们早在鞭子下老实了,不听话的除了挨打,还要扔到远方隔离营去,这就很恐怖了。

一声铜锣敲响。

“收工放饭,工具归位,排队回营。”

朱辅煷和朱彝渊这两个远亲这两天走得很近,两个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听到大疫的第一反应都是逃跑,结果两个人都没有跑掉,还跟自己熟悉的族人分散了,然后被编在了一起。

朱辅煷是秦藩的,爷爷还是郡王,身上有个辅国将军的爵位,单单从他名字的罕见程度就可以看出他是上了宗正寺的金册的。

实际上,他小时候还读过书,但秦藩的衰落不以道理计,他们这一支,已经没有人了,他十二岁就成了孤儿,按理应该有资格继承爷爷的爵位。

不知道怎么搞的,秦王说他们这支已经绝嗣了,他是另一个朱辅煷。

朱辅煷十分愤怒,却只能无能狂怒。不认吧,连削了又削的将军俸禄都领不到,认吧,他变成别人的儿子了。

大祭,他是要准备告御状的。结果秦王朱存枢路上就嘎了,他是真绝嗣了,他为此大笑了三天。

朱彝渊是代藩的,和朱辅煷比起来他就很可怜,连奉国中尉的爵位也没有,甚至是黑户。

他想见代王,门都没有。他能活下来,靠的是偷摸拐骗。

他做中尉的大伯在帮代王搞走私,混得还可以,偶尔能接济下他。可是他大伯常年在草原上,几个堂兄恨不得杀了他,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他的名字取得好,跟某位世子同名,他打着那位世子的旗号干成了不少大事,被发现也就是挨顿打,要银子没有的,活得相当潇洒。

大祭他根本不知道,更没想过要来,但他大伯回来了,全世界就他大伯对他好,怎么敢不听话。

当日逃跑的时候,他本来准备背着大伯跑的,结果大伯进城了,他也就再无顾忌。但哪里想到,孝陵卫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

好了,老实修路吧,南京离大同不知道多远呢,跑不回去的。

朱辅煷和朱彝渊老实的跟在队伍后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他们也在闲聊。

“早上漕粮到了,今天中午是不是吃新米?”朱彝渊东张西望的,到处都是岗哨,这帮当兵的好可恶。

“想得美,新米是给病患宗亲的。咱们朱家子孙太多了,皇上也顾不过来的。”朱辅煷读过书,见识就是不一样。

“大祭只有六天了,这场大疫还祭不祭啊?祭完发银子早点扯呼,这是把我们当免费役工了。”朱彝渊抱怨不停。

“不是免费,工钱要发的,王太监亲自来说过的。”

“你信他们,坑不死你。”

前方入营了,但入营要洗手,速度一下慢了,两个小伙都很无语。

碗筷也是分开放的,写有自己名字。

朱彝渊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不过他大伯在他手臂纹了一个彝字。

代藩就他一人在这个营,倒是没有意外,他很快看到了碗沿的“未彝”两个字,有三点水的肯定是渊。

取了碗筷,并没有像昨日一样排队打饭,反而要求全部坐下。

一个白衣书生颤颤巍巍的走上前台,打开一张巨大的纸遮住了脸。

“晚生朝廷新任孝陵乙二十三营宣令官,奉旨宣读朝廷《南直疫情通报》,各位皇明宗亲安静听读。”


    (http://www.00ksz.com/book/ge0gi0-2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