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明劫(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8章 大明劫(九)

 

情绪有些低落的朱慈炅两眼无神,小脑袋懵了。

什么《圣散子方》?

不懂啊,你们别把皇帝当万能的行不行?

从来都是他嘴里突然冒出一堆现代名词让朝臣摸不着头脑,胡乱揣摩词意,这下他也体会了一把古文深奥。

周王主动来汇报此时,说明他很重视此事,牵扯到染疫宗亲生死的事,朱慈炅也不能不重视。

他的首席医学顾问不在,甚至太医们也不在,朱慈炅只好回到柔仪殿,马上遣人到孝陵大营咨询,他还召来了顶着黑眼圈的刘一燝。

周王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他感觉今天右偏殿里有更重要的事发生,他可不想像潞王一样缺席,飞快的告辞皇帝。

刘一燝捧着吴良辅递上的九真茶,一脸苦色。

“皇上,这九真茶虽好,不能多喝啊。老臣喝了一晚上了,早上还差点怀疑自己染疫,刘太医说老臣喝这东西过量了。”

朱慈炅马上送上关怀。

“刘先生,你年纪不小了,可要注意身体。朕看那王在晋应该还是顶事的,徐阁老也在,你一会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这第一天有些混乱,皇上的新六卫诸将一个个跋扈得很,老臣不在,他们压不住。”刘一燝嘴上说不要这茶,可还是低头轻轻喝了一口,感觉他对这东西有些上瘾了。

“谁跋扈了?刘先生别在朕面前胡乱上眼药,朕觉得他们严守军令,忠诚得很呢。”

“唉,皇上,他们昨天杀了一个辅国将军,刚刚又把上元县令砍了。”

朱慈炅愕然,“怎么回事?”

刘一燝对小皇帝翻了过白眼,还不是你搞出来,上元县令冤枉得很。

“皇上说大营里死了三百人,上元县令从大营出来。他说十个人都没有,染疫的也大多是轻症。新六卫依据陛下昨天发的条例,以散播谣言的罪名直接将他砍了。”

朱慈炅愣了下,微微有些悻悻,但打死不认错。

“哼,乱世用重典。他的职责是安排防疫,执行中枢命令,谁让他胡说八道的,活该。”

刘一燝也摇头,砍都砍了,还能怎么办?

小皇帝居心叵测,自己都搞不清楚他要干什么,只有配合一条路。

刘一燝根据各项政策,感觉皇帝是要借机对南直隶来次大摸底,以防疫之名,统计了很多和防疫无关的数据,估计还要掉不少脑袋,你们这帮混蛋小心点吧。

“皇上,老臣觉得这个全民防疫,太困难了,多出了太多事了,大家以前都没有做过,根本忙不过来。老臣感觉自己挺不过三天,把内阁全搬过来都难得很,南直六部又大部分都是老人,根本没有实施的精力能力。皇上看过两天是不是稍稍缓缓。”

“看看效果再说吧,朕十分理解臣工们的辛苦。钱士升呢?一会你让他来见朕一下。朕找刘先生,主要是周王刚刚找到朕,说什么圣散子方不能用,这个究竟是怎么回事?朕完全不懂。”

刘一燝居然了二郎腿,反正小皇帝从来不介意他失礼。他脸上泛起得意劲,嘿嘿,你这个小娃娃也有不懂的了,且待老夫教你。

“圣散子方是宋时名臣苏轼根据古籍和宋时名医编撰的医学大著,里面记录了治疫古方,是治疫经典。老臣已经下令,按方配药了。”

朱慈炅的小眼珠瞪得溜圆,什么东西。

苏东坡还懂医学,懂治疫?

不是,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疫吗?

一方通用?

朕怎么感觉不靠谱。

“刘先生,先等等。周王说弘治年间就是用此方,十死无生啊。”

刘一燝有些不开心了。

“周王一个藩王,他懂什么治疫?老夫看他是多管闲事,借机和陛下亲近。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典范,权威,经久不衰,不可更易。”

朱慈炅有点抓麻,这个《圣散子方》是经典吗?朕都没有听说过啊,说明多半是已经被历史淘汰了的。

经典,儒家更多经典,儒家经典更不可更易啊。

古经典,今经典,好多东西被冠上经典之名,但真的不可更易吗?

“刘先生,朕以为《本草纲目》更为经典,昨夜田维章告诉朕里面记载,常山似乎有效。”

“老臣知道此书,家族也曾刊印,不过此书成书不过二十余年,其中很多物理尚未验证,不可轻试。”

好有道理,老刘你怀疑后世经典的《本草纲目》,信任早已经消失的古经典《圣散子方》,理由居然是没有验证。

验证这个说法好,那就验证吧。

朱慈炅很快收到了孝陵大营的反馈。

吴有性坚决反对用《圣散子方》,说什么不圣不子,绝对不适合,要害死人。

傅山觉得《本草纲目》药性大多无误,可以试用,或许有用。

叶太医则支持用《圣散子方》,认为弘治年间不行,不代表这次不行,时间久远,或许那次有误,此次董尚书献上的是古籍,曾经帮苏子瞻解决黄州大疫,应该无错。

南太医局的万太医则是和稀泥,认为或许都行,都可以用。

朱慈炅更糊涂了,他又没有办法分辨这是霍乱还是疟疾。

他的米汤疗法肯定不错,太医们又加上了藿香、苦蒿、青蒿,看起来病情都没有怎么加重。

不管你们啥圣啥子啥纲目都没有《重启大帝救疫方》牛逼,现在上面有争议了,下面的人不想担责,统一使用皇帝的办法。

朱慈炅自己知道,他的方法效果有限啊。身体好的人能行,身体差的估计挺不过去的,还是需要正经的治疗方案啊。

朱慈炅就很烦躁,炭笔朱笔在手上换来换去,面前的宣纸只留下了几个墨团。

他可以决定也可以不决定,没有人会怪他,敢怪他。

这种事换到任何一个皇帝都是芝麻大小的小事,无关紧要,但朱慈炅觉得人命关天啊,他无法漠视,所以内心纠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更是他对经典的挑战。

他隐约觉得,苏东坡不行,那怕你文采惊天,盛名传世,但医术跟你就不搭,你他喵的就看过几本医书,救治过多少人?

在大明士大夫眼里,苏东坡就是好,李时珍是什么鬼,推崇他的只有少数,甚至是倭国人和传教士。

朱慈炅偏偏同时知道,在政治操作中,变的风险巨大,不变或许不如意,但风险最小。有些事要用变,有些事最好不变。

很明显,关乎宗亲生死,不变比变好啊。

朱慈炅更知道,无论是周王提醒,田维章翻书,目的都不是那么纯粹,都有一些讨好的意思在里面,这两个甚至都不是专业人士。

算了,朕都不用,就用米汤疗法,不懂的就别乱作决定。

至少增强免疫力这个治疗思路,绝对是不错的。你们什么阴阳五行外感疫气的,朕读着读着就想去砍建奴鞑子,太烧脑。

时间正好,秋菊正放,野菊花、苦蒿、青蒿都已经在向南京汇聚,北京福德公司囤积的藿香正气水等大批药物也在南下。

朱慈炅又看了眼疫情汇总,甚好,没有一个染疫而死,疑似病人倒是不少,城里也几十个了。

不对,怎么能没有一个人染疫而死呢?

朱慈炅提笔而起。

新增疑似染疫者孝陵大营三千四百人,上元县四百零二人,江宁县三百一十四人,句容县五人,江浦县七人。确诊染疫者两千五百五十五人。

昨日病故,一千二百一十三人。

“袖姨,给邱致中送去。《南直疫情通报》速度印刷,印好给朕先看看。午时发布,南京各坊各里各乡各村都要宣读,整个江南也要送过去。”


    (http://www.00ksz.com/book/ge0gi0-2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