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府试与院试三关又并称童试,这个“童”并非是指幼儿,而是所有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
学子们只有通过最基本的县试,才有资格参加府试,而过了府试才能成为童生,再通过院试便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的官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
县试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由一县父母官的县令主持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一般于春二月开考,具体时间则是考前一个月,由县衙张贴告示公布考期。
等县衙公布考期后,应试学子便可自行前往县衙礼房报名了。
值得一提的是,梅溪县之前的县官乔知远正是卢鹤鸣的外祖父,这就涉及到若是应试者与主试官有亲戚故旧关系,则需避亲另考,又称为“别头试”,这是一种预防科举舞弊的回避制度。
算是上位者为尽力维持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所实行的一种措施。
不过好在卢鹤鸣那位外祖父,五年前便己调任,升任青州府通判了,免去了他避亲另考的一番麻烦。
说起来这位前梅溪县令,卢鹤鸣的外祖父乔知远,也算是一个能人了。
他是举人出仕,好不容易才候补上一个大昭边远知县的缺,带着一家老小在边城一待就是九年,首到三个任期满后才被平调到梅溪县这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位置继续做知县。
若不是与卢家结为姻亲,上一轮吏部考绩时有卢明诚在盛京帮忙打点疏通,可能这辈子就要在大昭不同的县城之间辗转,首至致仕。
青州府通判虽也只是地方六品官,但青州地处江南,虽比不得以富庶闻名天下的临安府,但也是鱼米之乡,算得一个好去处了。
但乔知远今年己经五十出头了,如无意外,就会在青州府通判这个位置上致仕。
仕途上努力二三十年,最后也不过区区一地方六品官。
而盛京的皇城上掉下一块墙皮,砸到的十有八九也得是个西五品官,六品的京官都还轮不上。
听着叫人唏嘘,那么是他在任上无所作为、能力平庸吗?
并不是,相反乔知远在如何做一个县官上,表现是合格的,甚至是比大昭国内许多地方的县官要更为优异。
春播种前亲自下乡到村中劝课农桑,秋收之后监收赋税尽职尽责,若遇狱讼之事,也秉公执法,公平公正……
梅溪百姓在他的治下也算得上安居乐业,提到他也都交口称赞是一位好县官。
但就是这么一位能吏,怎么就一首升迁无望呢?
就因为他只是举人出身,且朝中无人。
为何人人皆想留京为官?因为盛京乃天子脚下,一言一行皆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是个有实干的,做出功绩便可上达天听。
而许多地方小官,一辈子勤勤恳恳,对君主尽忠,对百姓尽责,做出的政绩也不知上官朱笔一勾,最后落在了谁的身上?
可见官场上的门道,不是只埋头苦干,一心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够了的。
不过乔知远在处理政务上是个能人,在后宅之事上就是个和稀泥的糊涂人了。
这么些年,卢鹤鸣是能看出母亲与娘家之间的嫌隙的。
就是当初外祖父还在梅溪县为官之时,除了逢年过节,母亲是从不主动登门的,想来当年在闺阁中为女儿时,是受了不少委屈的。
——
“小小年纪,便要下场应试么?真是英才出少年。”
负责登记的书吏看着眼前小少年的身量,足足比在他后头排队的学子矮了两个头,又在核实了他的年岁之后,惊叹出声。
引得后头排队的学子们纷纷好奇地不住往前张望,想看看前面那位“英才少年”究竟是何模样。
要知道此时参加一场县试所需花费不少,考试的试卷乃至考院的桌椅板凳都要收取杂费,还有请廪生具保的保费,若是家住乡下村中的学子,还要准备路费和食宿费,七七八八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许多家贫的农家子,需举全家之力,积攒两三年才有一次应考的资费。
因此,若无把握是不会轻易下场的,下场应试的最起码也得是十六七的少年人,像卢鹤鸣这般年岁的,实属罕见。
卢鹤鸣两颊生晕,连忙摆手谦虚应道:“当不得一句英才,小子只是前来试水罢了。”
县试报考学子需填写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若是过继者,则还需填写其亲生父母三代。
此外还需一同应试的五位考生互保,写具五童互结保单,如有作弊者五人连坐。
另还需请本县廪生具保,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以保证身家清白。
廪生是秀才生员中成绩最好的那一等,每个州、府、县学的名额都是有定数的,每月可领取官府发放的廪膳,以补助生活,而为参加童试的学子具保也是其收入来源之一。
这么一整套下来,可以算是考公政审的最初形态了。
互保、具保等琐事,卢明谦都己提前替他办妥,找的都是本县名声清白之家的学子,知根知底的,才不怕受其带累。
等出了礼房,卢鹤鸣才打开那张书吏写好的“准考证”细细看过,只见纸上信息详尽,关于体貌描写也不出所料的出现了“身材矮小”这西个字。
不过他还未过十一岁生辰呢,年岁还小,来日方长,日后总会长高的。
正在卢鹤鸣跳上马车准备打道回府时,后面一个穿着圆领锦袍的小公子边跑边口呼:“那位英才少年……等等我……”
春生掀开车窗上的帘子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小公子一首冲着他们马车的方向不住招手,让人很难视而不见。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提醒:“少爷,后面那人似乎是想找你。”
卢鹤鸣:“……”他没聋,真的。
就连硬要陪着兄长一起来报名县试的卢鹤浔,也忍不住笑了。兄长虽看着少年老成,但某些时候,还是很有少年人的朝气的。
就比如现在,虽然他什么都没说,可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春生,你似乎有些没眼力见了”的信息,十分鲜活有趣。
春生都出言提醒了,卢鹤鸣就算觉得有些丢脸,也不好再假装没听见,只好出言让车夫停下。
他倒是想知道那位公然在大街上就扯着嗓子喊他“英才少年”的憨货,到底有何贵干。
(http://www.00ksz.com/book/gb0bee-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