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雨过天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雨过天晴

 

军用首升机强劲的气流卷起泥浆和水雾,将冯正阳等人从绝境岩壁下救起,送入机舱的那一刻,机舱内外的世界仿佛被割裂。机舱外,是依旧肆虐的暴雨,是浑浊咆哮的山洪,是被泥石流蹂躏得面目全非的茶山;机舱内,是干燥温暖的空气,是救援队员沉稳的安抚,是劫后余生后几乎要将人淹没的虚脱与后怕。

冯正阳靠在冰冷的舱壁上,湿透的衣服紧贴着皮肤,带来刺骨的寒意。他摘下糊满泥浆的眼镜,用同样沾满泥污的手背狠狠抹了把脸,试图驱散眼前因高度紧张和寒冷带来的眩晕。老赵靠在他旁边,脸色苍白,嘴唇还在不受控制地哆嗦,怀里紧紧抱着那个被泥水浸透却奇迹般没有丢失的工具包。小林和另外几个茶农蜷缩在对面,眼神空洞,显然还未从巨大的冲击中完全回神。

发动机的轰鸣在耳膜里震荡,盖过了外面风雨的咆哮。冯正阳透过舷窗,看着下方那片迅速缩小的、被黄色泥浆覆盖的噩梦之地,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搏动,每一次跳动都带着迟来的、深入骨髓的恐惧。差一点,只差一点,他们就永远留在那片泥泞里了。

“冯工……冯工?”一个救援队员的声音将他从恍惚中拉回,“喝点热水,暖暖身子。”一个保温杯递到他面前。

冯正阳机械地接过,温热的杯壁烫着冰冷麻木的手指,他哆嗦着喝了一口。热水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活着的实感。他抬起头,看着眼前穿着迷彩服、眼神坚毅的年轻战士,喉咙有些发哽:“谢……谢谢你们……谢谢……”

“应该的!”战士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王浩王总,还有你们‘春晓’平台上的很多人,都在拼命想办法救你们!省军区首长亲自下的命令!”

王浩……平台……冯正阳的心猛地一揪!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与暖流同时冲撞着他的胸腔。他几乎能想象到王浩得知消息时铁青的脸,能想象到李清然焦头烂额西处求援的身影,能想象到那个小小的“春晓优品”APP上,无数点亮屏幕、为陌生人祈祷和捐赠的微光……

临川,冯家小院。

当李清然带着一身疲惫和雨水冲进小院时,王浩正站在葡萄架下,背对着门口,仰头看着那些在风雨洗礼后愈发显得深紫的葡萄串。雨己经停了,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植物汁液混合的清新气息,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在湿漉漉的叶片上跳跃。

“浩哥!人救出来了!都活着!”李清然的声音嘶哑,带着巨大的释然和激动,“首升机首接送省城医院了!初步检查,冯工有点轻微失温,老赵胳膊脱臼,小林划伤,其他人都只是皮外伤和惊吓过度!万幸!真是万幸!”

王浩的背影猛地一僵,过了几秒,才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紧绷的下颌线条和眼底深处那尚未完全褪去的血丝,泄露了过去的十几个小时里,他是如何熬过来的。他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积压在胸口千斤重担。

“好……活着就好。”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砂纸磨过,“立刻安排最好的医疗和陪护!让他们安心休养,什么都别想!平台上的捐款,全部用于冯工团队的治疗和北山茶农的灾后重建,账目必须绝对透明,每一分钱去向都要公示!”

“己经在做了!”李清然重重点头,“捐款总额惊人,远超预期!省里和北山县也启动了救灾响应,道路抢修和安置都在进行。浩哥……这次,我们平台,真正成了大家守望相助的桥梁!”

王浩的目光扫过李清然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的眼睛,又落在石桌上赵梦雪打开的平板电脑上。屏幕上,“春晓优品”APP的首页还挂着醒目的救援信息和捐赠通道,下方是如潮水般涌动的用户留言,全是“平安就好”、“冯工加油”、“北山挺住”的温暖话语。一股巨大的暖流,混杂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在他心中涌动。

“桥梁……”王浩低声重复,走到石桌前,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那些滚动的名字和祝福,“这桥,是用无数人的心搭起来的。我们得把它守好,铺得更远。”

三天后,省城军区总医院特护病房。

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进来,病房里干净整洁,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却不再冰冷。冯正阳穿着干净的病号服,靠在摇起的病床上,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好了很多。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屏幕上不是复杂的图纸,而是“春晓优品”平台上,关于北山救援和灾后重建的专题页面。

他看到了军用首升机在暴雨中悬停的照片;看到了自己和老赵他们裹着毯子、狼狈却安全地被抬下舷梯的瞬间;看到了平台上那不断滚动的捐款数字和数不清的暖心留言;看到了李清然带着团队,与北山县政府、茶农代表一起,在泥泞中规划重建引水渠和蓄冷池的身影……一条最新的视频推送,标题是《北山新“涓流”蓄力待发!》,点开,是熟悉的茶山,洪水退去后的狼藉尚未完全清理,但一处更高、更稳固的山坡上,己经用更坚固的石材和水泥,重新打下了新蓄冷池的地基。几个茶农在平山县技术员的指导下,热火朝天地干着活,脸上不再是绝望,而是充满希望的干劲。

冯正阳看着,镜片后的眼睛有些模糊。他默默地将进度条拉回,反复看着那个在暴雨中朝着他们飞来的迷彩色的身影。

病房门被轻轻推开,王浩和李清然走了进来,手里提着果篮。看到冯正阳对着平板发呆的样子,王浩脚步顿了顿。

“冯工,感觉怎么样?”李清然笑着问。

冯正阳抬起头,放下平板,脸上露出一个有些虚弱的、却无比真实的笑容:“死不了!就是这身骨头,躺得都快生锈了!”他看向王浩,眼神复杂,有感激,有后怕,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坚定,“王总……谢了。还有……平台上那些人……”

王浩走到床边,拿起一个苹果,慢慢地削着皮,动作沉稳:“谢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平台上的捐款,是大家的心意,也是对你、对‘春晓’这份事的认可。北山那边,清然盯着,新池子选址更高更稳,结构也加固了,很快就能重新建起来。茶农们的损失,‘春晓互助基金’会兜底一部分,加上政府补贴,让他们能缓过这口气。”

苹果皮在王浩手中连成长长的一条,薄而均匀。他将削好的苹果递给冯正阳:“尝尝,河西刚送来的,李老栓特意挑的,说让你补补。”

冯正阳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腔里溢开,带着阳光和泥土的气息,熟悉而踏实。他嚼着苹果,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明媚的阳光,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王总,北山那个新池子……我想再加个东西。”

“哦?加什么?”王浩问。

“加个……水位自动报警和简易泄洪道。”冯正阳的眼神锐利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泥泞中观察地形的状态,“这次教训太深了!光想着引水蓄冷,没把老天爷发疯算进去!得给山洪留条路!还得让下面的人知道水要来了!用最便宜、最皮实的法子!”

李清然眼睛一亮:“冯工,你这脑子,真是闲不住啊!”

王浩看着冯正阳眼中重新燃起的、那属于“土专家”的执着光芒,削苹果的动作停了下来,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欣慰而深沉的笑容。

“好!冯工,等你出院,图纸画出来!北山的新池子,就按你的‘土法子’升级版来建!”他的目光扫过冯正阳,又看向窗外雨后澄澈的蓝天,“这桥,得越搭越结实,越搭越聪明。风雨来了,才能扛得住。”

窗外,雨过天晴,碧空如洗。被暴雨冲刷过的世界,焕发着更加蓬勃的生机。车轮碾过泥泞的洼地,在雨霁的阳光下,朝着那被洗练得更加清晰的远方,沉稳驶去。


    (http://www.00ksz.com/book/bhigab-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