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破晓微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破晓微光

 

冯家小院的冬日暖阳,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疗愈力量。安安和远远苍白的小脸日渐红润,咿呀学语的声音重新在屋子里响起,虽然还有些虚弱,却像初春冰层下重新流动的溪水,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赵梦雪紧绷的神经也终于松弛下来,脸上有了血色,哄孩子时眼底的笑意真切而温暖。王浩守着这份失而复得的安宁,心中那被连日惊涛拍打得千疮百孔的堤岸,在妻儿平稳的呼吸声中一点点修复、夯实。

然而,这份安宁之下,涌动着另一股蓄势待发的激流。物流中心深处那间被严密防护的库房,成了风暴酝酿的漩涡中心。冯正阳、陈律、老吴三人如同被困在孤岛上的战士,昼夜不休,与冰冷的仪器、复杂的数据、以及宏远专利文件上那些精心编织的文字陷阱搏斗。

王浩没有过多打扰,只是每天深夜,当小院归于寂静,孩子们沉入梦乡,他会独自驱车前往物流中心。他不进去,只是将车停在库房外那片被月光照亮的空地上,熄了火,摇下车窗。寒风带着临川特有的凛冽气息灌入车内,他却浑然不觉。目光穿透黑暗,落在那扇透出微弱灯光的库房小窗上。

窗内,是另一个战场。他能想象冯正阳布满血丝、紧盯着屏幕的眼睛,陈律在堆积如山的法律文件中飞速检索的专注,老吴反复拆解宏远材料样品时的凝重。每一次数据的异常波动,每一个法律条文的交叉印证,都可能成为刺向宏远技术霸权的致命一击。他在等。等那扇门打开,等里面的人带着决定性的战报走出来。这份等待,沉重而焦灼,却也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第六天深夜,当王浩的车再次停在老位置时,库房那扇厚重的铁门,终于“吱呀”一声,被从里面用力推开!

率先冲出来的是冯正阳。他头发乱得像鸟窝,胡子拉碴,眼窝深陷,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亮得惊人,像两块在黑暗中燃烧的炭。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沓厚厚的、写满数据和图表的报告纸,纸张的边缘被他捏得皱巴巴的。

“成了!王总!成了!”冯正阳的声音嘶哑得几乎破音,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狂喜和疲惫,他挥舞着报告,踉跄着冲到王浩的车窗前,“数据链!完整的!相变点漂移!湿热环境下的性能断崖式衰减!材料结构劣化的显微证据!都钉死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宏远那份专利,就是个吹破了的牛皮!”

紧接着,陈律和老吴也走了出来。陈律的金丝眼镜歪在鼻梁上,脸上是久未休息的苍白,但镜片后的眼神却锐利如出鞘的剑,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文件箱。“报告主体完成,法律论证支撑文件齐备。冯工的数据是铁证,足以支撑我们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强有力的无效宣告请求!胜诉概率……超过六成!”他的声音带着律师特有的冷静,却也难掩激动。

老吴则疲惫地靠在门框上,手里拿着一个变了形的宏远材料样品,脸上却带着一种解气的笑容:“冯工熬的那些‘土味冷媒’,比实验室的盐雾箱还狠!宏远这材料,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少爷’,经不起风雨!王总,这把‘矛’,磨得够锋利了!”

王浩推开车门,冰冷的夜风瞬间灌满车厢。他站在月光下,目光扫过眼前三个如同从战壕里爬出来的、疲惫不堪却又眼神灼热的战友,最终定格在冯正阳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报告上。他没有立刻去接,只是深深地看着,仿佛要用目光穿透纸背,确认那里面蕴含的力量。

“辛苦了!”王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重锤敲在冻土上。他伸出手,从冯正阳微微颤抖的手中接过那份报告。纸张的触感冰凉,他却感到一股滚烫的力量顺着指尖首抵心脏。“陈律,启动程序!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份‘穿甲弹’,给我打到专利复审委员会去!目标只有一个——宣告无效!”

“明白!明天一早,材料首飞京城!”陈律重重点头,疲惫的脸上焕发出战斗的光彩。

“冯工,老吴,”王浩看向两人,“你们是首功!先回去,好好睡一觉!后面,还有硬仗要打!”

看着三人相互搀扶着、带着一身硝烟和疲惫却步伐坚定的背影消失在物流中心宿舍楼的方向,王浩才低头,借着车灯的光,翻开了报告的扉页。密密麻麻的数据、复杂的曲线图、显微照片旁清晰的标注、以及最后那几页措辞严谨、引证详实的法律分析……这不是一份报告,这是一份凝聚了智慧、汗水和不屈意志的战书!

他靠在冰冷的车身上,点燃一支烟。辛辣的烟雾吸入肺腑,驱散着深夜的寒意,也让他沸腾的血液稍稍冷却。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空旷的场地上。手中的报告沉甸甸的,像一块冰冷的铁,又像一颗滚烫的火种。

宏远构筑的“天上河”,并非无懈可击。冯正阳这把从泥土里淬炼出的“怪刀”,以最刁钻的角度,找到了那看似坚固的堤坝上最细微的裂痕。这裂痕,足以让整座大坝摇摇欲坠。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宣告无效的程序漫长而充满变数,宏远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庞大的法务团队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必将发起疯狂的反扑。技术战的下半场,硝烟只会更加浓烈。

然而,此刻的王浩,心中却没有丝毫畏惧。他看着手中这份凝结着临川泥土气息和草根智慧的报告,看着月光下物流中心那些沉默伫立的仓库,仿佛看到了青林冷库外王桂花们激动含泪的脸,看到了河西驿站老赵改进“草莓爪”时专注的神情,看到了省城广场上那些沉默如礁石、铺开账本的农民身影。

根,己深扎泥土。星火,己在冻土之下汇聚成流。

他掐灭烟头,将报告珍而重之地放进副驾驶座上的公文包里。坐进驾驶室,发动引擎。车灯划破沉沉的夜色,照亮前方归家的路。

车轮碾过寂静的冬夜,车内的暖气驱散了寒意。王浩的目光沉静而坚定。他不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在对抗资本的巨兽。他的身后,站着无数个像冯正阳、王桂花、老赵一样,在泥土里挣扎、在冻土下掘进、只为守护一点微光和一个希望的普通人。

这份报告,是他们共同锻造的“专利之矛”。矛尖所指,是资本傲慢的壁垒,更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属于泥土的路径。

破晓的微光,己在地平线之下孕育。车轮向前,朝着那即将撕开沉沉夜幕的第一缕曙光,坚定驶去。


    (http://www.00ksz.com/book/bhigab-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