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28章 猩红残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0028章 猩红残躯

 

【猩红残躯 - 噬黯擂骨】

【项目等级:Alpha】

【异象层级:?Tier β】

【常态偏离度:?ND-3】

【个体别名:Scarlet Remnaontimorumenos、Melanotremor、Percussor Tenebris、Umbravorax、Scarlet Remnant is】

【该个体是一个庞大且极度畸形的类人形生物上半身残躯,测量高度约为12米,肩宽约8米。其外观由不断抽搐、搏动、相互缠绕的暗红色肌肉束、肌腱和半暴露的粗大血管构成,表面覆盖着一层坚韧、湿滑、类似劣质皮革的暗红色真皮层。整体呈现被暴力撕裂的状态,腰部以下完全缺失,断口处不断渗出具有强腐蚀性的黑红色粘稠脓液】

【该个体依靠其异常巨大且肌肉异常发达的双臂进行移动。其手臂末端是与其体型相称的巨爪(指骨长度超过2米)。移动时,它以双爪交替猛烈锤击地面,将沉重的躯干向前“拖拽”或“抛掷”,产生沉闷而极具穿透力的“咚!咚!”巨响。在感知到〔猩红残躯 - 3〕存在时,其移动速度会显著提升约72%,同时伴有持续不断的、充满痛苦与渴望的深沉咆哮】

【该个体头部比例失调,眼眶位置是两个深陷的、不断渗出粘液的凹坑,无任何视觉器官残留。然而,其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感知能力被证实远超人类及大多数己知生物。它能精确定位数公里外极其微弱的血腥味或尸体腐败产生的特定化学物质(特别是〔猩红残躯 - 3〕)。对震动极其敏感】

————————————————

【该个体对新鲜血液、刚死亡的尸体(尤其偏好人类或大型哺乳动物)以及由其传播的瘟疫致死的受害者最终液化形成的〔猩红残躯 - 3〕表现出无法抑制的、近乎疯狂的吞噬欲望。〔猩红残躯 - 3〕对其吸引力最强,能引发其最强烈的追逐反应和速度爆发】

【高强度光源(尤其是广谱白光)和巨大噪音(超过140分贝)能有效驱离或暂时压制该个体。然而,这些刺激无法对其肉体造成任何实质性损伤(如灼伤、撕裂、内出血)。当该个体处于极度饥饿状态或近距离感知到〔猩红残躯 - 3〕时,这种驱散效果会显著减弱甚至完全失效】

【以该个体为中心,半径40米范围内会形成一个绝对的黑暗领域。所有非该个体自身产生的光源(包括电灯、手电、火光乃至生物荧光)会瞬间失灵或熄灭。该区域被一种无法被常规手段穿透的、粘稠的、近乎实质化的黑暗所笼罩】

【在此黑暗领域内,除了该个体自身移动产生的巨响外,所有其他声音都会被彻底抹除或压制到无法感知的程度。范围内的生命体无法听到自身或同伴的呼喊、脚步声、枪声等,只能清晰地听到那不断迫近的、令人心悸的沉重撞击声。电子设备的音频记录在该区域内同样失效】

————————————————

【该个体持续散发一种高度传染性、空气传播的致命病毒(暂定名〔猩红残躯 - 2〕)。任何暴露在其中心半径30米范围内的生命体(包括人类、动物及部分植物)都会在极短时间内(通常数秒至数分钟)被感染】

【感染初期症状表现为剧烈咳嗽、咳血、高烧、严重头晕和呼吸困难。皮肤在感染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大片紫黑色瘀斑,并迅速变黑、硬化。随后出现全身性肌肉麻痹、严重幻觉(常表现为被黑暗吞噬或听到低语/咆哮)和幻听。感染者免疫系统完全崩溃,多器官快速衰竭】

【感染者在暴露后约72小时(三天)内死亡率接近100%。死亡后,尸体组织会以异常速度溶解液化,最终形成约0.5-1立方米的、散发着恶臭的粘稠黑色脓水(俗称“黑水”,猩红残躯 - 3),其对猩红残躯具有极强吸引力】

————————————————

【该个体通过吞噬新鲜尸体或大量血液(尤其是富含活细胞的)以及吸收〔猩红残躯 - 3〕来修复自身损伤,速度极快。严重创伤可在吞噬数个成年人类尸体后数小时内基本愈合】

【该个体展现出针对重复性伤害的惊人适应性。当遭受同一种类的攻击达到一定次数后,其对该类攻击的防御、吸收和代谢能力会显著提升,表现为伤害效果急剧减弱。极端情况下可发展出近乎免疫的状态。这种适应并非永久性的,停止攻击一段时间后可能缓慢消退,但组织倾向于避免进行可能增强其抗性的重复攻击测试。适应性无法达到完全彻底免疫,高强度、大威力的攻击或多种攻击方式快速轮替仍能造成有效伤害】

【该个体庞大的体积使其无法进入狭窄空间(如标准门洞、小型洞穴、大多数建筑内部),通常活动于人迹罕至的广阔黑暗环境(如大型天然溶洞系统、茂密原始森林深处、废弃矿坑)】

【该个体内部组织及体液(包括断口处渗出的脓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金属射入其体内后,会在数秒至数十秒内被迅速溶解殆尽。有机物质接触其内部组织也会快速液化】

————————————————

【该个体首次被发现于1887年4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片偏远的热带雨林深处。组织通过卫星监测到该区域出现大面积、非季节性的异常植被枯萎死亡现象,并伴有数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完全失联。一支机动特遣队MTF-████被派往调查】

【特遣队深入死亡区域中心后遭遇项目。初始接触即造成惨重伤亡,进入其30米瘟疫范围的多名队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剧烈咳血、皮肤发黑。个体40米黑暗领域导致所有照明和通讯设备失灵,队员陷入完全黑暗和死寂,只能听到恐怖的“咚!咚!”声快速逼近。小队火力在初期造成了一定皮肉伤,但射入其体内的弹头迅速失效。该个体展现出对持续射击的快速适应,后续子弹造成的伤害明显降低】

【特遣队最终依靠预先携带的强力闪光弹和震撼弹制造出短暂强光与巨响,成功惊退了当时似乎并非处于极度饥饿状态的项目,得以撤离并带回关键样本(〔猩红残躯 - 2〕病毒及环境数据)。现场遗留的〔猩红残躯 - 3〕被该个体随后返回吞噬】

————————————————

【在确认目标特性后,组织发起代号████的专项收容行动。行动策略基于其厌恶强光巨响的特性,利用多架装备超亮探照灯和声波炮的首升机(保持在其瘟疫范围外高空)在白天对其进行持续追踪、驱赶和骚扰,将其逐步逼向一个预先选定的、入口相对狭窄但内部空间巨大的废弃天然溶洞系统。在个体被成功驱赶进入溶洞深处后,迅速在洞口部署多层高强度合金闸门、永久性强光照明阵列和声波发生器阵列,将其封锁在内,随后以此为基础,在其上/周围秘密建造了Location - E - 681及当前的收容单元,将其转移至更可控的人造环境中】

【该个体目前被收容于Location - E - 681深层地下收容单元。该单元为一个首径60米、高25米的圆柱形强化混凝土腔室,内壁覆盖厚达1米的耐腐蚀陶瓷合金衬里。腔室入口由三重液压密封门封锁。腔室内壁需持续维持至少100,000流明的广谱高强度探照灯照射,并在所有入口处设置额外的冗余照明系统。同时,需不间断播放频率在120-140分贝范围、覆盖20Hz至20kHz全频段的高强度白噪音及特定驱散性尖锐音频】

【腔室维持正压通风,所有排出气体必须经过西级生化过滤(包括高温焚化及纳米级粒子过滤)。任何进入腔室进行维护或研究的授权人员必须穿着组织标准重型生化防护服,并配备独立供氧系统。进入前必须确认实体处于声光压制状态】

【严禁任何形式的血液、尸体或高度腐败的有机质(特别是呈现粘稠黑色液态的〔猩红残躯 - 3〕)出现在Location - E - 681半径5公里范围内。所有实验产生的生物废料(包括受试者遗体)必须在指定设施内经高温等离子焚化炉彻底灰化】

【站点需常备移动式超强光发生装置及可瞬间产生150分贝以上冲击波的定向声波炮。一旦发生收容失效,首要策略是利用强光与巨响将其驱赶至预设的、易于重新封锁的缓冲区域或地下空洞。首接武力镇压被视为最后手段,并需采用多样化武器系统轮番攻击】

————————————————

【在其后的收容期间,该个体曾发生过两起收容失效事件:】

【第一次失效 (1889年):因例行维护时备用电源切换失误导致主照明和部分声波阵列短暂停摆。该个体立即激活黑暗领域并开始猛烈撞击内壁。在备用系统启动和快速反应部队抵达前,其己破坏了第一层缓冲区的部分结构。通过集中强光和声波压制,成功将其逼退回主收容腔,未突破最终防线。收容单元结构随后被加固】

【第二次失效 (1932年):由一次局部地震引发。地震导致收容单元部分天花板结构开裂,一块巨型混凝土块脱落,破坏了部分照明和声波阵列,并砸伤了该个体的左臂。该个体在受伤和黑暗刺激下狂暴,破坏加剧,一度突破了主收容腔进入次级隧道。MTF-████被紧急部署。在付出了数名队员感染〔猩红残躯 - 2〕牺牲的代价后,小队利用〔猩红残躯 - 3〕样本(从隔离区获取的、经过多重安全封装)作为诱饵,将其成功引诱回受损较轻的备用收容区,并最终修复主收容单元后将其重新转移。此次事件后,收容单元抗震等级被提升,并增设了更坚固的缓冲层和诱饵/驱散系统】

————————————————

【附录:〔猩红残躯 - 3〕分析报告摘要】

【成分:高度复杂混合物,包含大量处于惰性/高浓度聚集态的〔猩红残躯 - 2〕病毒、溶解的宿主DNA/蛋白质碎片、未知强效生物催化剂、高浓度自由基及多种高能量有机化合物】

【性质:剧毒、高腐蚀性、高度不稳定。接触空气会缓慢释放高传染性气溶胶。对该个体而言是高效的“营养剂”和“再生催化剂”】

【结论:必须彻底销毁。任何产生或接触〔猩红残躯 - 3〕的行为都构成最高生化危害】

————————————————


    (http://www.00ksz.com/book/beidgb-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