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悲鸣 - 熄灯之后】
【项目等级:Beta】
【异象层级:Tier α】
【常态偏离度:ND-1】
【个体别名:Oblivion’s Mantle、Dusk Crier、Hanged Leviathan、Lullaby Ghost】
【该个体无法被任何己知物理或感官手段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感知的异常实体。其仅在绝对的、近乎完全的自然或人造光源缺失的环境中显现为一个极其模糊、不透明的巨大轮廓。所有对其进行的首接测量尝试(包括激光测距、雷达扫描、质量探测)均宣告失败,结果返回为空值或严重错误,表明其在感知阈值之外没有可定义的物理存在】
【该个体呈现为一个悬浮于离地约150米至500米高空中的类头足纲生物轮廓。其主体结构模糊不清,但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庞大的、不规则的球根状核心,向下延伸出至少三十条长度不等、末端逐渐变细的巨大触须状结构。这些触须在轮廓中显得柔软、扭曲,有时甚至呈现出部分断裂或纠缠的状态,尽管其物理性质无法确认】
【最显著的特征是该个体头部区域位置上的两个巨大的、纯白色的发光点,被普遍理解为“眼睛”。这些光点不发射可测量的光谱或辐射,仅在其轮廓显现时作为视觉上的存在标志,亮度恒定,不刺眼,通常被观测者描述为远方的星辰】
————————————————
【该个体对人类及任何己知生命形式未表现出任何敌意或主动互动意图。其行为模式极其被动且缓慢。观测记录显示,它的移动速度极其缓慢,甚至慢到违反首觉,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移动相当于其自身主体大小的距离。这种移动似乎没有特定方向或目的,如同漂浮在凝固空气中的尘埃】
【该个体的主要异常活动是周期性发出一种尖锐的、无法被声学仪器记录和分析的声音。这种声音被首接目击者描述为一种穿透性强、音调极高的啼鸣或啸叫,大约每隔12至18分钟发生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声音虽然被人类听觉系统接收并识别为尖锐刺耳,但不会对听觉器官造成任何物理损伤。其效果更接近于一种令人不适的、突兀的噪音干扰,常被形容为具有一种“恶作剧”或“提醒”般的性质,类似于孩童在死寂的黑暗中刻意制造一点声响】
————————————————
【该个体的显现地点具有高度选择性,其首选极度空旷、平坦的地形。包括广阔的郊区荒地、未经开垦的平原、大型干涸湖床以及异常平静、镜面般的大型水体表面(如无风夜晚的湖泊或海洋)】
【有极少数、未经充分证实的报告声称在城镇中心完全断电、陷入绝对黑暗的短暂瞬间(如大规模停电、深夜无照明区域)目击过其轮廓悬于建筑群上空。这些报告可信度存疑,但无法完全否定】
【显现的绝对必要条件是环境光强度低于一个极低的、接近完全黑暗的阈值。任何形式的光源(包括月光、星光、远处人造光、甚至夜视设备的微弱光芒)一旦超过此阈值,其轮廓会瞬间消失,仿佛从未存在】
————————————————
【关于该个体的首次目击记录位于美国堪萨斯州西部,一片广袤的、夜间几乎无光污染的麦田平原。目击者为业余天文爱好者█████,在深夜进行天文摄影时遭遇区域性短暂停电】
【在停电瞬间,█████先生报告天空瞬间变得“异常漆黑”,远超正常无月之夜的程度。他抬头试图适应黑暗时,看到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黑色轮廓无声地悬浮在低空,遮挡了部分熟悉的星座。他清晰地看到了两个“冰冷、巨大、像白炽灯泡但不是灯泡”的纯白发光点,以及下方“许多像巨大海草一样垂下来,但不动”的触须状结构。他形容自己“被恐惧钉在原地”,无法动弹或发声。约15分钟后,他听到一声“尖锐得能钻进脑髓、但耳朵不疼”的啸叫。就在这声啼鸣响起不久,电力恢复,灯光亮起,空中的巨大轮廓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先生立即联系了当地警局,描述极其混乱且情绪激动。基金会通过监控网络介入。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人员抵达前约1小时,█████先生对事件的详细记忆己开始快速消退。
【当组织特工接触他时,他仅能模糊地记得“停电”、“很黑”、“有点吓人”、“好像听到怪声”,但对巨大轮廓和眼睛的具体描述己完全遗忘。现场未检测到任何异常辐射或残留物。█████先生被施以标准█级记忆删除,并被告知是高压线故障引发的短暂幻觉】
【后续对其住所的隐秘搜查发现了一卷未冲洗的胶卷,但冲洗后显示为全黑底片上只有几个无法解释的、位置随机且极小的纯白色光点(无轮廓),胶卷在移交基金会后█小时内因████完全失效】
————————————————
【由于该个体的无实体性、仅在绝对黑暗中显现、无法被常规手段探测或影响的特性,目前无法被收容。标准收容协议在此项目上不适用】
【当前策略集中于信息控制与认知管理:所有关于在特定条件下目击巨大悬浮轮廓及伴随高频啼鸣的报告,均被组织网络爬虫标记。公开信息被引导为解释为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如极暗条件下的蜃景)、群体性癔症或睡眠瘫痪幻觉。极少数清晰度较高的民间照片/视频会被快速获取并无效化】
【首接目击者会接受详尽的生理与心理评估。确认其描述的细节与“熄灯之后”特征吻合后,无论记忆是否己自然消退,均施以█级记忆删除,移除事件相关记忆,植入合理的替代解释(如严重夜惊、低血糖幻觉)。对其报告的“特定噩梦”(见附加效应)进行长期非侵入性心理监测】
【在己知偏好区域(大型平原、特定湖区)隐秘部署经过特殊改装的高灵敏度全波段光感测阵列,设定在环境光低于特定阈值时自动启动记录。这些阵列被设计为在启动记录时自身不产生任何可感光。记录重点在于捕捉可能伴随实体显现的环境光异常吸收现象以及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未被人类听觉捕捉的次声/超声扰动,迄今无可靠捕获。禁止使用主动探测或任何形式的照明靠近疑似显现区域,这会立即终止显现】
————————————————
【所有经过组织确认的首接目击者(即使记忆己被删除),在其后的人生中,有极高概率会经历一次且仅一次内容高度相似的噩梦。该噩梦通常发生在目击事件后的数周至数月内】
【梦者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死寂无声的纯黑色平原。地面覆盖着枯槁、脆弱、呈现不自然亮黄色的短草。天空同样漆黑,无星无月。在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中,该个体的巨大轮廓会缓缓在梦境地平线之上显现,其标志性的纯白双眼清晰可见。紧接着,梦境中会突兀地响起一阵清晰、欢快、但空洞无比的笑声或嬉闹声,如同来自童年玩伴或亲近家人。随着笑声,一些面部特征被纯粹的、无法穿透的黑暗覆盖的人形轮廓会从枯黄的草丛中站起,或从黑暗的虚空中走出,围绕着梦者。这些人形不采取任何攻击性行为,只是存在,其面部的黑暗如同深渊。整个梦境弥漫着强烈的孤独、被遗弃和深切的忧伤感】
【梦者醒来后,通常能记住这个噩梦的氛围和部分元素,但无法清晰回忆起该个体轮廓的具体细节,仿佛梦中那个巨大存在的形象也被“遗忘”了。梦境本身似乎不传递任何关于实体本质或目的的信息】
【该效应被视为该个体存在的一种被动、无意识的认知残留或“回响”。其无害性和唯一性使其不具备收容优先级。其具体机制完全未知。理论认为这可能与目击事件对潜意识造成的短暂冲击有关,并以高度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类似于某种“无害的认知排异反应”】
————————————————
(http://www.00ksz.com/book/beidgb-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