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小院盛宴与“营养学”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小院盛宴与“营养学”风暴

 

“啥?请全村人来吃饭?!”

张大娘手里的破瓢“哐当”一声掉进半满的水缸里,溅起的水花精准地糊了我一脸。她老人家眼睛瞪得溜圆,活像见了鬼,手指头颤抖着指向院子里那几只正在悠闲踱步、还没长到最佳献身时机的“金豆银角”二代预备役小鸡崽,声音都劈了叉:“苏丫头!你是不是卖罐头赚了几个铜板,脑子就烧糊涂了?!请全村?!你知道村里多少张嘴吗?!一人一口,能把咱家院子啃秃噜皮了!那点黍米!那点腊肉!还有银角下的蛋!那是留着换盐巴、扯花布、给你攒嫁妆的!不是让你霍霍的!”

我淡定地抹掉脸上的水珠,露出一个“山人自有妙计”的(欠揍)微笑:“大娘,您别急啊!这叫投资!战略投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您想想,咱‘瑶光牌’的名声,光靠集市上卖点罐头干货,能打响吗?得让人亲口尝尝!知道咱李家村的好东西,不光能卖钱,还能做出顶顶好吃的美食!”

我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开启洗脑模式:“陈老板那边,可还等着咱们的‘肉罐头’呢!还有以后更多的‘瑶光’美食!光靠咱俩小打小闹,猴年马月能成气候?得发动群众!得让全村人都知道,跟着咱‘瑶光牌’干,不光能吃饱,还能吃好!这叫……美食文化输出!懂不?”

张大娘被我一连串的新词砸得有点懵,但“陈老板”、“肉罐头”、“吃好”这几个关键词显然戳中了她内心对“挣大钱”的渴望。她狐疑地看着我:“那……你打算咋弄?请全村人吃啥?总不能真把那几只小鸡崽炖了吧?” 她警惕地瞥了一眼那些懵懂的小生命。

“哪能啊!”我赶紧保证,“小鸡崽是咱的宝贵资产!动不得!咱们就地取材,靠山吃山!” 我掰着手指头,开始数我的“宴席计划”:

“主食:用咱‘样板田’新收的黍米,焖一大锅香喷喷的黍米饭!保证粒粒晶莹,软糯弹牙!”

“主菜一:蕨菜炒腊肉!就用大娘您熏的腊肉,切薄片,煸出油,和焯过水的嫩蕨菜一炒,咸鲜下饭!”

“主菜二:野葱摊蛋饼!咱家‘金豆银角’特供蛋,打上几个,切点野葱末,摊成金黄的蛋饼,又香又嫩!”

“汤品:鲜菇野菜汤!后山采的鲜嫩蘑菇,配上咱晒的干菜叶子,煮一大锅鲜掉眉毛的汤!”

“小菜:凉拌马齿苋!加点蒜末(我偷偷在院里种了几棵)、醋(用野果试着酿的,酸得有点诡异,但能吃)、一点点猪油渣(上次熬猪油剩的宝贝)!清爽开胃!”

“最后,再蒸一锅黍米野菜团子!管饱!”

我越说越兴奋,仿佛己经闻到了满院飘香:“大娘,您想想,大家伙儿围坐在一起,吃着咱李家村自己种、自己养、自己采、自己做的美食,那场面!那气氛!保管比过年还热闹!吃美了,喝美了,谁还不想着多给咱‘瑶光牌’出份力?下次去集市,咱就不是孤军奋战了!全村都是咱的推销员!”

张大娘听着我的描述,眼神渐渐从肉痛变成了……嗯,复杂的心动?尤其听到“咸鲜下饭”、“金黄油亮”、“鲜掉眉毛”这些形容词时,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她沉默了几秒,最终,狠狠一跺脚:“行!老娘就信你一回!豁出去了!不过说好了,腊肉最多切半条!鸡蛋最多用五个!黍米……管够!野菜蘑菇后山有的是,管够!油……省着点用!”

“得令!”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大娘您就瞧好吧!保证让您这‘投资’物超所值!”

接下来的两天,张家小院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备战指挥部。

张大娘负责后勤保障和“外交”:她叉着腰,挨家挨户去“通知”(实为命令):“苏丫头要请客!有好吃的!都带上自家的碗筷凳子!晌午头儿都来俺家院子!敢不来?以后别想学种地养鸡的法子!” 效果立竿见影,全村无人敢缺席。

我则负责技术攻坚和“魔法”施展:

* **食材准备:** 带着鼻涕娃等一群小跟班,浩浩荡荡杀向后山,精准定位我“植物百科(土匪版)”知识库里的可食用蕨菜、马齿苋、野葱、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但确定无毒的鲜嫩蘑菇。收获满满几大筐!

* **烹饪魔法:**

* **腊肉切片:** 这次不用柴刀背砸了,我磨利了张大娘家唯一的菜刀(一把厚重的小铁片),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把半条硬邦邦的腊肉切成了……嗯,厚薄不一、但勉强算片的形态。下锅煸炒时,油脂滋啦作响,咸香混合着烟熏味霸道地弥漫开来,引得隔壁王婶家的狗都趴在篱笆上狂吠。

* **蛋饼挑战:** 五个珍贵的鸡蛋,打入破陶盆。没有打蛋器?筷子凑合!手腕都快搅抽筋了,才打出勉强均匀的蛋液。加入切得细碎的野葱末。摊饼?没有平底锅!只能在大陶釜底部的弧面上进行高难度操作。第一张,糊了,焦黑一片,惨不忍睹。第二张,油少了,粘锅,碎成几块。第三张……终于!在张大娘心疼的“省着点油!”的哀嚎和我屏气凝神的操作下,一张边缘微焦、中心嫩黄、点缀着翠绿葱花的蛋饼,颤巍巍地诞生了!虽然形状不规则,但香气无敌!

* **焖饭大业:** 一大锅黍米淘洗干净。腊肉丁(切肉片剩下的边角料)、焯过水的蕨菜段、几朵撕碎的鲜蘑菇,统统倒进去!加水!盖上沉重的木锅盖!大火烧开,小火慢焖!这活儿交给了对火候掌控炉火纯青的张大娘。很快,混合着谷物甜香、腊肉咸鲜和蘑菇清香的蒸汽,就从锅盖缝隙里丝丝缕缕地钻出来,勾得人魂都没了。

* **凉拌玄学:** 焯水后的马齿苋挤干水分。蒜末?用石臼捣得我手臂发酸,才弄出一点点带着辛辣汁水的蒜泥。醋?我那野果酿的“生化武器”,小心翼翼地滴了几滴。猪油渣?剁碎!再加点盐。拌匀!尝一口……唔,酸辣爽口,带着猪油渣的焦香,竟然意外地好吃!黑暗料理大成功?

* **野菜团子:** 煮软的野菜切碎,拌上黍米面(磨得有点粗),加点盐,团成拳头大小的团子,上锅蒸!简单粗暴,主打一个管饱!

宴席当天,天公作美,阳光灿烂。

张大娘家的破败小院,破天荒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主要是扫走了鸡屎)。几张缺胳膊少腿、用石头垫平的破桌子拼在一起,周围摆满了各家自带的、高矮不一、材质各异的板凳、木墩,甚至还有几块光滑的大石头。场面……十分具有后现代乡土艺术气息。

还没到晌午,院子里己经挤满了人。男女老少,拖家带口,自带碗筷,像赶庙会一样热闹。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村民身上的汗味、牲口棚隐约传来的气味,以及一种压抑不住的、对“美食”的期待和兴奋。小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兴奋地尖叫。大人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眼神不时瞟向灶房的方向,鼻子像雷达一样捕捉着越来越浓郁的香气。

“开席啦——!!!”

随着张大娘一声中气十足、堪比开山炮的宣告,我和几个主动来帮忙的婶子(主要是王婶),端着热气腾腾、香气西溢的菜肴,像救世主一样隆重登场!

金黄油亮的野葱蛋饼!

咸香扑鼻、油光闪闪的蕨菜炒腊肉!

热气腾腾、粒粒、夹杂着腊肉丁和蕨菜段的黍米焖饭!

一大盆清澈见底、飘着翠绿野菜和褐色鲜菇的汤!

一盆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散发着奇特酸辣香气的凉拌马齿苋!

还有一簸箕圆滚滚、绿油油的野菜黍米团子!

当这些色(勉强算)香味俱全的食物被摆上那张“艺术拼桌”时,整个院子瞬间安静了!只剩下此起彼伏的、清晰无比的咽口水声,以及无数双瞪得像铜铃、闪烁着绿光的眼睛!

“我的老天爷……这……这都是啥啊?”

“那黄灿灿的是啥?鸡蛋饼?鸡蛋能摊成这样?”

“腊肉!好多腊肉!油汪汪的!香死个人了!”

“这饭……咋这么香?还带肉丁和菜?”

“那汤看着就鲜!”

“快!快给俺盛点!”

短暂的寂静后,是火山爆发般的热情!村民们再也顾不上矜持(虽然本来也没有),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手里的碗筷伸得老长!

“别急!别急!排好队!人人有份!” 张大娘和王婶化身秩序维护员,手忙脚乱地维持秩序,声音都被淹没在嘈杂中。

我则拿着个破瓢(洗干净的),站在一边,看着这混乱又充满生机的“抢食”场面,心里乐开了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很快,院子里就坐满了人。每个人都捧着满满一碗饭,上面堆着菜,埋头苦干。一时间,咀嚼声、吸溜汤水声、满足的叹息声、此起彼伏的“好吃!”“真香!”“过瘾!”汇成了一曲最动听的乡村交响乐。

“唔!这蛋饼!又香又嫩!葱味儿真提神!”

“腊肉!肥的流油!瘦的有嚼头!跟这蕨菜炒一块儿,绝配!”

“这饭!香!有肉味儿!比干吃强太多了!”

“汤!鲜!蘑菇滑溜溜的!野菜也嫩!”

“这凉拌菜!酸酸辣辣的!开胃!解腻!好东西!”

“团子!实在!顶饱!野菜味儿足!”

赞美声不绝于耳。大人吃得满嘴流油,小孩吃得小脸鼓鼓。就连平时最抠门、吃饭跟数米粒似的李老头,都破天荒地添了第二碗饭!张大娘看着自己“投资”的成果如此受欢迎,脸上笑开了花,腰板挺得笔首,仿佛这满桌美食都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气氛正酣,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纯粹的幸福感时。我觉得时机成熟了!

我清了清嗓子,站到院子中央一个稍微高点的柴火堆上(安全第一),用力拍了拍手(拍得手心发红):“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吃得还满意不?”

“满意!” “太满意了!” “苏丫头手艺顶呱呱!” 回应声热烈而真诚,还夹杂着打饱嗝的声音。

“好吃就成!”我笑着,话锋一转,“不过啊,光好吃还不够!咱吃东西,还得讲究个……**营养搭配**!身体才能棒棒的!”

“营养?” “搭配?” 村民们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词很陌生。连张大娘都停下咀嚼,疑惑地看着我。

“对!营养!”我开始我的“东汉版营养学讲座”,努力用她们能听懂的语言,“简单说,就是吃的东西里,得有让人长力气的‘劲儿’(蛋白质),有让人不生病、眼睛亮的‘水气儿’(维生素),还有填饱肚子、顶时候的‘粮食劲儿’(碳水化合物)!光啃饼子,只有‘粮食劲儿’,缺‘劲儿’和‘水气儿’,人就容易没力气,爱生病!光吃肉,油水大,缺‘粮食劲儿’和‘水气儿’,也容易腻,还不顶饱!”

我指着桌上的菜:“大家看咱今天这顿饭!黍米饭,满满的‘粮食劲儿’!腊肉、鸡蛋,提供‘劲儿’!蕨菜、蘑菇、马齿苋,还有汤里的野菜,这些就是‘水气儿’!混在一起吃,啥劲儿都有了!人就有力气干活,少生病,眼神都好使!”

村民们似懂非懂,但联系到桌上的食物,好像又有点道理。

“哦……怪不得俺以前光啃饼子,总觉得浑身没劲儿……”

“这野菜蘑菇……原来还有这用处?不是光填肚子的?”

“难怪苏丫头种的菜养的鸡都好,原来是讲究这个‘营养’?”

“没错!”我趁热打铁,“所以啊,咱以后种地,不光要追求产量,还得种点菜!养鸡养鸭,不光为了下蛋吃肉,它们的粪还能肥地,让菜长得更好!这叫……**循环利用**!还有做饭,也别光水煮咸菜了,学学炒菜、炖菜,把食材的味道和营养都激发出来!这叫……**烹饪的艺术**!”

我挥舞着手臂,越说越激动,把现代的健康饮食理念、生态农业概念,用最朴素的、带着泥土味儿的语言灌输给这些淳朴的村民:“总之一句话!跟着咱‘瑶光牌’的步子走!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做饭!保管大家吃得好!身体棒!日子越过越红火!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我的“演讲”虽然夹杂着大量新词,但核心思想简单明了:跟着苏瑶干,有肉吃,有钱赚,身体好!

短暂的沉默后,院子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说得好!苏丫头!”

“跟着苏丫头干!吃香的喝辣的!”

“科学!俺们也要科学!”

“种菜!养鸡!学炒菜!”

张大娘更是激动地带头高呼:“以后苏丫头就是咱李家村的‘食神’加‘农神’!她说咋弄,咱就咋弄!”

“食神!农神!苏瑶!苏瑶!” 不知是谁起了头,村民们竟然开始有节奏地呼喊起我的名字,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崇拜!

我站在柴火堆上,看着下面一张张因为美食和希望而容光焕发的脸,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呼喊,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眼眶竟有些发热。

这场小院里的“饕餮盛宴”,喂饱了村民的胃,更点燃了他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我苏瑶的名字和“瑶光牌”的理念,伴随着食物的香气和“营养学”的风暴,深深地烙印在了李家村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的“田园产业帝国”,终于拥有了最坚实、最狂热的群众基础!

李家村的美食与农业革命,从这个小院开始,正式燎原!


    (http://www.00ksz.com/book/befdaf-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