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品牌建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品牌建立

 

酱猪蹄的香气还在院子里盘旋,油墨的味道也还没散尽,我的脑子却己经像刚出锅的爆米花,噼里啪啦地开始蹦跶新念头了。

赵小树忙着收拾他那套宝贝刻刀和字块,周书生还捻着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对着晾晒架上整齐的印刷手册摇头晃脑地感慨“文脉昌盛”,张大娘则撸起袖子准备收拾那一盆子啃得干干净净的猪蹄骨。

我叼着根草茎,斜靠在门框上,眯着眼看院子里这副热火朝天又透着满足的“战后”景象。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门框上划拉着。

“啧,”我咂咂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院子里的人听,“这册子印出来了,是好事儿。可你们说,要是隔个三五里地,有人拿着咱这册子,照着做出来点东西,或者干脆就是咱作坊出去的罐头、干货,到了集市上,混在一堆差不多的东西里头……人家咋知道这是咱‘苏瑶田园’的出品?”

赵小树抬起头,一脸茫然:“啊?苏姑娘,这不写着字儿吗?‘苏瑶田园美食文化手册’!多清楚!”他指了指晾晒架。

周书生也停下感慨,转过身,若有所思:“苏姑娘此言……倒也有理。市集之上,鱼龙混杂。纵有手册为凭,然若无独特标识,恐难令买家一眼识之。且……若有仿冒者,以次充好,坏我名声……”

张大娘把盆往地上一放,叉着腰,嗓门立刻拔高了八度:“谁敢?!看老娘不撕了他的摊子!咱家的东西,那是有口皆碑的!十里八乡谁不知道苏丫头的手艺和良心?”

“大娘,您消消气!”我赶紧安抚这位“田园首席护卫”,“不是怕人不知道,是怕人……分不清!”我走到院子中央,捡起地上一个空陶罐——那是之前装罐头的样品,“你们看,这罐子,土了吧唧,跟别人家的有啥区别?扔人堆里就找不着了!咱得给它整个‘记号’!让人家一看这罐子,这包装,甚至这册子封面,就知道——哦!这是苏瑶田园的!好东西!信得过!”

我用力拍了拍那空罐子,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记号?”赵小树眨巴着眼,“像……像衙门盖的大印?还是牲口屁股上烙的印子?”

“噗!”我没忍住笑喷了,“小树!你这联想力!咱是卖吃的,不是卖牲口!比那要……嗯,好看点,好记点!这叫‘品牌’!就像……就像一个人得有个响亮的名字,还得有张让人记住的脸!”

周书生捻着胡须的手顿住了,眼睛微微发亮:“苏姑娘此意,莫非是要为咱们这田园产业,取个雅号,再配以独特徽记?如同古之商号,悬牌匾,挂幌子,以彰其名,以别于众?”

“对对对!还是周先生总结得精辟!”我猛点头,“就是要这么个‘雅号’和‘徽记’!合起来,就是咱的‘牌子’!以后咱所有的东西,罐头、干货、手册、甚至以后可能有的别的玩意儿,都打上这个牌子!让人一看就认识!”

张大娘这回听明白了,拍着大腿:“这个好!这个好!就跟咱村里,老李家门口挂个葫芦瓢,那是卖酒的!老王家门口挂串辣椒,那是卖调料的!咱也挂个……挂个啥好呢?”她环顾西周,目光落在墙角几根翠绿的黄瓜藤上,“挂根黄瓜?”

“噗哈哈哈!”这次连周书生都绷不住笑了。

我扶额:“大娘,咱格局得大点!不能光挂根黄瓜啊!咱这牌子,得能代表咱整个田园!代表咱种的地、养的鸡、做的美食、传的文化!还得好看,好记,让人看了就觉得亲切、舒服、想吃!”

于是,一场关于“田园该挂什么”的头脑风暴,就在我这飘着酱香、墨香和木屑香的小院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周书生率先捋须发言:“依老夫之见,雅号当取‘瑶圃’二字!‘瑶’者,美玉也,喻姑娘之名,亦喻田园之珍美;‘圃’者,园圃也,点明根基!徽记嘛……可画一玉环,环内刻禾穗、果蔬之形,象征丰收与滋养,雅致而含蓄!”

我摸着下巴琢磨:“‘瑶圃’……听着是挺雅,就是感觉有点……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咱这又是种地又是养猪的,太仙了怕接不上地气啊?那玉环禾穗……画起来是不是也挺复杂?小树刻字都够累了,再刻这么精细的徽记,怕不是要秃头?”

赵小树立刻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浓密的头发,小声嘀咕:“是……是有点复杂。”

张大娘不甘示弱:“要我说,就叫‘苏家铺子’!实在!徽记就画个大碗,碗里堆满冒尖的米饭和肉!多实在!一看就知道是卖好吃的!”她说着还比划了个大海碗的形状。

我哭笑不得:“大娘,这名字和徽记是够实在了,就是……感觉像是路边摊升级版?咱可是要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而且这碗米饭肉……画出来会不会太……太首接了?让人一看就饱了?”

“那……那画个咧嘴笑的胖厨子?”张大娘退而求其次。

我们仨集体沉默。画面太美不敢想。

讨论陷入了僵局。名字不是太雅就是太俗,徽记不是太复杂就是太……有冲击力。

我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目光无意识地扫过院子。墙角,几簇野花开得正艳,黄的、紫的,生机勃勃。篱笆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挂着几个小小的、毛茸茸的瓜纽。几只我养的肥鸡在悠闲地踱步,时不时低头啄食地上的草籽。远处,是绿油油的田地,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踏实感涌上心头。这就是我的田园啊!它不华丽,但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它不精致,但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炊烟都透着亲切和真实。我要的牌子,不就应该让人一眼看到,就想起这样的感觉吗?

“有了!”我猛地一拍大腿,灵感如同被点亮的灯笼,“咱们的牌子,名字就叫——‘田园印记’!”

“田园印记?”周书生重复了一遍,品味着,“田园……点明根本;印记……乃标识,亦含传承、记忆之意。返璞归真,大巧不工!妙!甚妙!”

张大娘也点头:“听着顺耳!比‘瑶圃’好懂,比‘苏家铺子’大气!”

“徽记呢?”赵小树最关心这个,“画啥?”

我快步走到墙角,摘下一片边缘带着柔和锯齿的、心形的南瓜叶子,又捡起一朵小小的、明黄色的野花。“你们看!”我把叶子和花放在干净的麻布上,“就用这个!一片舒展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叶子,象征咱们扎根土地,生机勃勃!叶子旁边,点缀几朵这样的小野花,不用多,三两朵就行,代表咱们田园里那些不经意的小美好,小确幸!整体要简单,线条要流畅,看着舒服,让人想起田野、微风和阳光!”

我拿起一块木炭,在麻布上飞快地勾勒起来。一个简约的心形叶子轮廓,几笔勾勒出叶脉,旁边随意地点缀两三朵小小的五瓣花。没有复杂的细节,没有绚丽的色彩(暂时),只有最质朴的线条,却勾勒出一种宁静、自然、充满希望的田园气息。

“好!”赵小树第一个叫好,眼睛发亮,“这个好!叶子我能刻!小花我也能刻!不复杂,看着还舒服!”

周书生也凑近了看,频频点头:“以简驭繁,意境深远!这叶,乃五谷之母;这花,乃田园之趣。二者结合,既有根基之厚重,又有生活之情趣!苏姑娘,此徽记,大善!”

张大娘左看右看,咧开嘴笑了:“哎呦,这个好!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像咱自己家院子里的东西!比那碗米饭强多了!”

名字和徽记敲定,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勤劳的“技术总监”赵小树同学。他根据我的炭笔草图,挑选了纹理细腻的梨木,先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勾勒出叶子流畅舒展的外形和清晰的叶脉,再在叶子旁边,刻出几朵小巧玲珑、花瓣微微舒展的小野花。他刻得极其认真,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力求线条圆润自然,充满生命力。

几天后,一个比手掌略大的木质“田园印记”徽章模具诞生了!线条简洁流畅,叶脉清晰,小花灵动,透着一种质朴而温暖的美感。

“漂亮!小树,你这手艺绝了!”我拿着那沉甸甸的木模,爱不释手。

“苏姑娘,这……这只是模子,印出来啥样还不知道呢。”赵小树憨厚地搓着手,既期待又有点紧张。

“试试不就知道了!”我立刻张罗起来。这次不用调“粟米墨”了,得用点带颜色的!翻箱倒柜,找出之前做酱料剩下的天然植物颜料——茜草根熬的红汁,栀子果泡的黄汁,还有烧过的核桃壳磨的深棕色粉。混合了一点米汤增加粘稠度,调出了一种温暖、接近泥土和秋叶的赭石色颜料。

用刷子蘸上赭石色颜料,均匀地涂在木模凸起的线条上。取一张淡黄色的楮皮纸,小心覆盖上去。周书生再次担任“首席拓印官”,屏息凝神,用拓印板均匀施压。

揭开纸张的那一刻,我们都屏住了呼吸。

淡黄的纸面上,一个赭石色的“田园印记”跃然纸上!那舒展的叶子,那灵动的小花,线条清晰而柔和,颜色温暖而质朴,仿佛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度,静静地诉说着来自田园的故事。

“成了!太棒了!”我欢呼起来,这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此印一出,吾田园之魂,定矣!”周书生激动地抚摸着那还带着湿气的印记。

赵小树看着自己亲手刻出的图案变成纸上清晰的徽记,咧着嘴,笑得无比满足。

有了成功的模板,批量制作徽记就提上了日程。赵小树又刻了几个同样大小、同样图案的木模,我和周书生则负责调色、拓印、晾干。很快,一摞摞印着“田园印记”的淡黄色小纸片就堆了起来。

下一步,就是给咱们的产品“挂牌上岗”!

首先遭殃的是那些光秃秃的陶土罐头罐子。我指挥着张大娘和几个手脚麻利的婶子,用熬得粘稠的米浆做粘合剂,把一张张带着“田园印记”的赭石色小纸片,端端正正地贴在每个罐子的正中央。

“哎呦,这么一贴,这土罐子立马不一样了!看着就……就上档次!”王婶子贴好一个,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啧啧称奇。

“那是!有了这‘记号’,一看就知道是咱苏丫头的好东西!”张大娘贴得又快又准,一脸自豪。

原本灰头土脸的陶罐,贴上这温暖质朴的“田园印记”后,瞬间像是被注入了灵魂,焕发出一种独特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精致感。

干货的包装也不能落下。之前用干荷叶或粗麻布包裹的腊肉、菜干,现在外面统一裹上一层裁剪好的、相对厚实点的楮皮纸,纸上赫然印着那个醒目的“田园印记”。再用麻绳系好,打个漂亮的结。

“嘿!这么一包,跟城里点心铺子卖的礼包似的!”李老头拎起一包新包装的腊肉干,笑得见牙不见眼。

连我们的镇宅之宝——《苏瑶田园美食文化手册》,封面也进行了升级换代!在原来“苏瑶田园美食文化手册”的印刷标题下方,端庄地印上了那个赭石色的“田园印记”徽记。手册的档次感,蹭蹭往上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集市!

又到了赶大集的日子。这次,我们的摊子可不一样了!

摊位上方,用竹竿挑起一条长长的麻布横幅,上面是周书生亲笔写的、赵小树帮忙拓印放大出来的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田园印记”!旁边还画着那个标志性的叶子和花朵徽记,赭石色的颜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醒目。

摊位上,一排排贴着“田园印记”徽记的陶罐罐头,在阳光下反射着温润的光泽;一包包系着麻绳、印着徽记的干货,整整齐齐码放;最新印刷的、封面印着徽记的手册,也摆在了显眼位置。

这阵仗,跟以前那“土坷垃”摊子比起来,简首是鸟枪换炮!还没开张,就吸引了不少赶集人的目光。

“嚯!苏丫头,你这摊子……改头换面啦?这挂的啥牌子?‘田园印记’?怪好听的!”熟客张大爷凑过来,好奇地打量着。

“大爷,您来啦!”我热情地招呼,“这是咱们新弄的牌子!以后啊,认准这‘田园印记’!还有这叶子小花标记!都是咱田园出品的正宗好货!品质保证!”我拿起一个贴着徽记的罐头晃了晃。

“嗯!看着是精神多了!这罐子贴上这画儿,顺眼!”张大爷点点头,顺手拿起一包印着徽记的菜干,“这包菜干,给我来一份!就冲这新‘牌子’,也得尝尝!”

有了张大爷带头,加上我们这焕然一新的“门面”,生意比以往更加火爆。很多新顾客也被这独特的标识吸引过来。

“哎,老板,你们这罐头上贴的啥?画得挺好看!”一个衣着讲究、像是城里来的妇人拿起一个水果罐头问道。

“夫人好眼光!”我赶紧介绍,“这叫‘田园印记’,是我们田园自己的牌子!您看这叶子和小花,代表我们纯天然、好滋味的农产品!这罐头里的果子,都是我们园子里新鲜摘的,按古法秘制,清甜爽口,开胃解腻!您认准这牌子,错不了!”

“哦?‘田园印记’?名字雅致,徽记也清新。”妇人满意地点点头,“给我拿两罐吧,带回去尝尝鲜。”

“老板!你们这手册,封面这画儿,跟罐子上的一样?”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翻看着手册。

“正是!”我笑道,“这是我们‘田园印记’的徽记!手册里记载的都是我们田园里摸索出来的种植、养殖、美食心得,图文并茂,简单实用!带一本回去,包您家里饭菜更香!”

“妙!徽记与内容相得益彰!”书生爽快地掏钱买了一本。

最让我暗爽的是,我眼尖地发现,集市角落里有那么一两个摊子,摆的罐头和干货,样子跟我们之前的“光腚”版有点像,但灰头土脸,毫无标识,一看就是拙劣的仿品。顾客走过去看看,又看看我们这边醒目温暖的“田园印记”摊位,摇摇头,转身就朝我们这边来了。

“哼,学人精!”张大娘也发现了,得意地冲那边哼了一声,“画虎不成反类犬!咱这牌子一亮,真假立辨!”

忙碌的一天结束,收摊盘点。不仅罐头干货卖得比往常更好,连带着新印刷的手册都销出去不少!更重要的是,“田园印记”这个名字和那个小小的叶花徽记,第一次在集市上亮相,就成功地抓住了不少人的眼球,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夕阳西下,我们推着空了大半的独轮车往回走。车轮吱呀呀地响,晚风吹在脸上带着田野的清香。张大娘还在兴奋地念叨着今天多少人夸咱们的新牌子好看。周书生则摇头晃脑地吟着:“品牌初立,声名鹊起,田园之帜,迎风猎猎……”

赵小树推着车,脸上是疲惫却满足的笑容,他今天主要负责看管和讲解那徽记,嗓子都有点哑了。

我看着独轮车上还剩下的几个贴着“田园印记”的空罐子,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心里也像被这余晖熨贴过一样,暖洋洋的。这“牌子”,就像给咱们的田园插上了一面小小的、却独一无二的旗帜。以后的路还长,但这第一步,迈得真叫一个踏实又漂亮!


    (http://www.00ksz.com/book/befdaf-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