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
中秋宫宴。
太子妃领着东宫几位妃嫔到了设宴的琼花殿,在东宫的席位坐下。
诚王妃打量着她身后的人,笑着说:“太子妃嫂嫂真是好福气,身边伺候的都跟花儿似的,天天瞧着,赏心悦目,心情想不好都难。”
太子妃脸上挂着浅笑:“是啊,这也是东宫的福气,听说诚王府也新进了人,怎么没见王妃带出来让本宫瞧瞧?”
诚王妃立刻接话,语气带着炫耀:“哎哟,要说还是我们王府会养人。新封的刘侧妃,福气可好了,这会儿都有身孕三个月了!”
“我一向宽待府里的人,她们有喜,我比谁都高兴,为让她安心养胎,就准了假,让她在府里歇着了。”
太子妃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那真是有福气,恭喜王妃了。”
诚王妃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按理说,这话不该我多嘴。”
“可我真是替太子妃嫂嫂你着急。”
“嫂子对东宫的妹妹们,该宽厚些才是,好歹让她们顺顺利利地把东宫的长子生下来啊。”
“不然,太子一首没儿子,惹得皇祖母、父皇他们忧心,岂不是我们做晚辈的不孝了?”
“太子妃,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太子妃脸色一沉:“王妃这酒还没喝呢,就开始说胡话了!要说谁最盼着东宫有子嗣,头一个就是本宫!”
“也不知你打哪儿听来的闲言碎语,竟敢在本宫面前嚼舌根!”
“诚王妃有这闲心操心东宫,不如多操心操心你们王府自己的事儿吧。”
“本宫可是听说,诚王殿下,可有日子没去你房里了。诚王偏宠侧室,弄得嫡庶不分,也太没个规矩体统了。”
“你该好好劝劝才是,若劝不动,也该请淑妃娘娘管教管教,免得传出去,丢了皇家的脸!”
诚王府里,原来就有个得宠的侧妃,几乎把诚王妃挤得没地儿站。
这新得的刘侧妃,听说也是个狐媚子,勾得诚王接连几次下了诚王妃的脸面,外头都传遍了。
太子妃心里暗自庆幸:太子再怎么不待见她,该给她的体面还是会给的。
诚王妃被她戳中痛处,顿时像被掐住了脖子,不吭声了。
诚王和太子不对付,诚王妃和太子妃自然也是针尖对麦芒。
诚王的生母淑妃在后宫得宠多年,而太子并非皇后所出,生母只是个低位妃嫔。
诚王不服萧临昭被立为储君,这事儿早不是秘密了。
他是皇上第三子,只比太子小一岁,生母位高又得宠,他自小就受皇上偏爱。
要说他没点别的心思,谁信?
可诚王那点本事,跟太子比,差了一大截。
这些年,诚王小打小闹地给太子添点堵,太子压根儿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说到底,还是因为元景帝的态度摆在那儿。
元景帝虽然疼爱诚王,但对他没啥高要求,就让他待在鸿胪寺混个差事,不至于闲得发慌罢了。
而对太子,那是实打实地放在朝堂上历练。
朝里那些老狐狸,哪个看不出来元景帝对太子是寄予厚望、非常倚重的?
因此,萧临昭心里清醒得很,从来不会主动去找诚王的麻烦。
没多久,萧临昭和其他人也到了,各自入座。
终于,听到内侍高声喊道:“皇上驾到!”
所有人立刻起身恭迎。
元景帝入座后,随意地一摆手,宴席就开始了。
一时间,丝竹声起,舞姿曼妙,酒杯相碰,气氛热闹非凡。
萧临昭从小参加这种宴会,早就麻木了。
他可不会像诚王那样,大大咧咧地跑去跟大臣们喝酒。
尤其还是在父皇眼皮子底下,他又不傻。
他端着酒杯,走到了大皇子安王身边。
安王的母妃是德妃。
怀安王时,德妃受过损伤,导致安王自打出生就药罐子不离身。
元景帝封他为安王,就是希望他能平安康健。
安王和萧临昭是亲兄弟,眉眼间自然有几分相似。
只是安王身子骨太弱,整个人看起来有些单薄。
见萧临昭走过来,他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意。
太子走到安王跟前,问道:“大哥近来身体怎么样?”
安王站起身,笑着回答:“多谢太子关心,我这身子骨,老样子了,也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安王从小不能激动,常年只能在屋里读书写字,养成了温文尔雅的性子。
萧临昭道:“入秋了,大哥更得仔细些,不然父皇又要挂心了。”
安王是长子,元景帝对他确实不同,时常惦记他的身体。
安王笑道:“太子有心了。如今年纪大了点,秋冬倒比小时候好过些,不过我会注意的。”
他顿了顿,又说,“太子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别太劳累了,你可不像我,我是个闲人,就算病了也没什么妨碍。”
萧临昭拍了拍安王的肩膀:“大哥这话可不对,你的身体也一样金贵,每次你一生病,父皇都要愁上好一阵子,就冲这个,大哥也不该这么说自己。”
安王失笑:“是是是,我说错话了。自罚一杯。”
说着就要举杯。
萧临昭赶紧拦住:“大哥,酒可不能喝!”
安王笑着推开他的手:“放心,这是茶水,我又不傻,还能自己找罪受不成?”
萧临昭有点不好意思:“是臣弟莽撞了,关心则乱,大哥别见怪。”
他举起自己的酒杯,“那臣弟就在这儿敬大哥一杯,祝大哥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安王也笑着饮尽杯中茶水。
兄弟俩相视一笑,气氛融洽。
坐在上首的元景帝,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他心中宽慰:太子对待安王,并未因自己是储君就高高在上,反而谦逊有礼,处处体恤兄长。
萧临昭,既非嫡出,也非长子。
他的生母之前不过是个小小宝林,当初元景帝对她也就那么点情分,这个儿子小时候,他根本没怎么在意。
后来,是太后做主让皇后抱养了他,元景帝才稍稍留意到这个儿子。
渐渐地,萧临昭长大了,学问见识都很出众,做事也沉稳得体、很有分寸,元景帝这才发现,这个儿子竟如此优秀。
他越来越关注萧临昭,也越来越觉得,选他做继承人,应该是对的。
或许他将来当皇帝,能比自己做得更好,大齐也会更好。
(http://www.00ksz.com/book/bebf0j-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