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境烽燧传急报 内阁筹策定边疆
秋高马肥之时,北境的烽燧突然燃起了狼烟。羽林军飞骑快马加鞭,在三更时分将急报送入紫宸殿。文志峰展开军报,眉头瞬间紧锁——匈奴左贤王率三万骑兵犯境,己破云州外城,守将战死。殿内烛火骤明,丞相魏征、兵部尚书李靖、大将军徐世勣己奉急诏赶来。
“云州粮草可支几日?”文志峰的声音沉稳,指尖却在地图上的云州城标记处轻轻叩击。李靖展开斥候密报:“回陛下,云州仓储本可支三月,但半月前突降暴雨,护城河决堤冲毁了半数粮仓。如今城内只有半月粮草。”
“左贤王此来,意在劫掠秋粮。”魏征抚着白须分析,“其主力若攻云州,后路必虚。臣建议,遣一支轻骑绕后,袭其辎重,断其粮道。”徐世勣却摇头:“丞相妙计,但轻骑深入需骁勇之将。末将举荐秦琼,其部‘玄甲军’善奔袭,可担此任。”
君臣议事至五更,终于定下方略:李靖率主力正面防御,徐世勣督运粮草,秦琼领五千玄甲军星夜奔袭。文志峰亲自为秦琼斟酒壮行,见他铠甲上还留着去年征高句丽时的刀疤,忽然想起初见秦琼时,他还是个在济南街头卖马的落魄武夫。“秦将军,”文志峰将一杯热酒递到他手中,“云州百姓,拜托了。”
秦琼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钢牙咬得咯咯作响,仿佛要将这世间的不平都咬碎:“陛下放心,末将若不胜左贤王,誓不还朝!”马蹄声如战鼓般擂响,震碎了京城的晨雾,玄甲军如黑色的巨龙,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出城门。赵梦瑶站在宫墙上,遥望着北去的烟尘,手中紧紧攥着刚绣好的平安符,那平安符宛如一颗炽热的心,带着她对文志峰的思念,却先给了出征的将士,仿佛是在为他们注入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三日后,快马传回捷报:秦琼军在黑水河设伏,烧毁匈奴辎重,左贤王被迫退兵。文志峰接到军报时,正在查看户部新造的《天下田亩鱼鳞图册》。他将图册推到魏征面前,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点:“魏相,你看,自均田令推行以来,全国新垦荒地己达三百万亩。有了这些‘粮仓’,何惧匈奴来犯?”
魏征捋须而笑:“陛下圣明。然臣以为,北境之患,非战可终。可否仿汉武故事,于边地设‘屯田都尉’,令戍卒且耕且守,既可省转运之劳,又能固边疆之本。”文志峰击掌称善,当即下旨:“着工部、户部会同兵部,半月内拟出《边疆屯田条例》,朕要让北境的每一寸土地,都长出粮食和刀枪!”
转眼除夕的钟声敲响时,文志峰正在太仓检视粮储。仓官打开第两百三十七号粮仓,陈粟堆积如山,竟有大半己发霉。“陛下,”仓官跪禀,“这是前年的存粮,因去年江南丰收,新粮压旧粮,才致如此。”文志峰蹲下身,捻起一把霉变的粟米,眉头紧锁:“传朕旨意,着户部即刻统计全国霉变粮食数量,半价粜与百姓作饲料,或用于酿酒。今后各州府需严格执行‘新陈相易’之法,不得再制粮腐。”
回宫时,赵梦瑶正带着宫嫔们包年夜饺子。见他回来,忙递上一碗热姜汤:“陛下可曾冻着?今岁太仓存粮多少?”文志峰接过姜汤,暖意在腹中散开:“糙米、粟米共计一千二百万石,足够全国百姓吃三年。只是陈粮霉变不少,需尽快处置。”
年夜宴上,文志峰举杯望向满朝文武:“新朝立朝五年,赖诸位爱卿与天下百姓同心,方有今日之治。朕在此立誓,来年定当轻徭薄赋,兴修水利,让每一户百姓都能囤满粮仓,穿暖衣裳!”殿内山呼万岁,烛火映着君臣脸上的笑容,比窗外的烟花还要璀璨。
正月初一,文志峰亲耕籍田。他扶着犁耙,在一亩三分地上耕了三匝,身后跟着的老农立即撒下谷种。赵梦瑶率后宫嫔妃采桑,亲手将桑叶喂给蚕宝宝。这是新朝定下的规矩,意在劝课农桑。看着百姓们围观时眼中的希冀,文志峰忽然想起五年前在济南,那时他麾下只有万余义军,缺衣少食,全靠百姓们箪食壶浆才撑过寒冬。
元宵灯节那天,文志峰与赵梦瑶登上安福门观灯。朱雀大街上灯火如昼,舞龙舞狮的队伍穿过人群,踩高跷的艺人在街边表演。忽然,一群孩童举着兔子灯跑过,领头的小男孩仰着红扑扑的脸蛋大喊:“看!是天子和娘娘!”文志峰笑着向他们招手,赵梦瑶则让宫女撒下一把把糖果。
“先生,”赵梦瑶望着城下狂欢的百姓,轻声道,“还记得我们在济南说的‘天下为公’吗?如今看来,并非遥不可及。”文志峰握住她的手,看着她鬓边新添的一根银丝,心中百感交集。五年前那个在庆功宴上侃侃而谈的女子,如今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却仍会在深夜为他研墨,在清晨为他备膳。
“梦瑶,”他轻声道,“这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是你我,是所有百姓共同的。”远处的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两人相视而笑的脸庞。那一刻,紫宸殿的奏折、太仓的陈粮、边疆的烽燧,都化作了脚下这片沸腾的土地,化作了百姓们眼中的万家灯火。
(http://www.00ksz.com/book/beagjb-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