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陛下心胸开阔,海纳百川,你把他饶了就得了,让他们兄弟二人共同为朝廷效力,攻打北元,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吗?
还会为陛下赢得宽宏大量的美名,其他旧臣听说陛下心胸宽广,还会来投的。”徐妙锦劝说道。
“好吧,朕也答应了,免了常茂、常升兄弟的死罪!”朱棣说。
“陛下圣明!”
朱允熥在大衣柜里侧耳倾听,听得真切。
他心想徐妙锦真不简单,谈笑间,三言两语,大舅和二舅就没事儿了,他们可都是朝廷在逃的要犯啊。
此时,但听徐妙锦紧接着说:“臣妾建议将另外一人释放,对朝廷有更大的好处。”
“哦,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那便是朱允熥啊。”
谁知徐妙锦的话音刚落,朱棣的脸色顿时变了,随即,他又恢复了平静,眯着眼睛问道:“是不是有人买通了你替朱允熥说好话呀?”
徐妙锦一听,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朱棣的面前:“没有,陛下,臣妾只是有感而发。”
“你可知朱允熥和常茂、常升他们兄弟不同,
常茂、常升兄弟最多也就是一个将军,他们要想颠覆朕的江山,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允熥就不一样了,
他可是朱标与常氏所生,身上流淌着咱们朱家的血脉。
虽然朱允炆不知去向,但是,如果朱允熥挑起大旗造反的话,将来不可收拾。
朕看在至亲骨肉的面上,没有将他杀死,只是将他的身份和爵位废了,流放到蜀地去,
朕已网开一面了,你还想让朕让他官复原职,在军前效力,那不是很危险的事儿吗?”
“对此,臣妾和你有不同观点。
朱允熥只想种田,他并没有称帝的野心,
虽然陛下如此对待他,他的心中并无怨言。
他嫉恶如仇,一心维护大明朝廷,北元侵犯我大明的疆土,他心中愤恨不平。
臣妾认为,如果起用朱允熥的话,将会使大明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北元和那些海盗。
同时,常茂和常升兄弟也会更加为朝廷卖力。
臣妾以为陛下用不着疑神疑鬼。”
听了徐妙锦的一番话,朱棣上一眼,下一眼把徐妙锦打量了七十二眼,问道:“爱妃,当真没有人在你的面前替朱允熥说好话吗?”
“绝对没有。请陛下相信臣妾。”
朱棣微微颔首:“朕听说朱允熥在属地种田,而且种得相当不错,户部侍郎夏原吉曾经为朕算了一笔账,如果蜀地能够开发出一半的荒地,将会为国库带来上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目前,我们国库一年的收入只在1100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说能够增加100万两白银,这笔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据朱高炽写信来说,朱允熥正在试验杂交水稻,如果试验成功的话,粮食的产量将呈几何倍增长,
换句话说,到那时,蜀地给咱们国库带来的收入将不止100万两,
这么一来,大量的百姓就有地可种,有粮食可吃,还有富余的收入,
目前,我们的粮食产量太低了,
百姓种田做得不好就亏本,所以,很多的百姓宁愿土地在那荒着,也不愿意去开荒,
如果朕把朱允彤调来征战沙场,对抗北元的话,那么,谁去种田?”
徐妙锦轻抚了一下自己的秀发:“陛下,你忘了,朱允熥还有一位妻子叫赵灵儿,
臣妾听说那女子也十分贤明,
陛下,何不让她去种田?
然后,把朱允熥调到朝廷来听用。
这样不是很好吗?”
朱棣想了想,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三思。”
朱允熥躲在内室的大衣柜里,听得清楚。
他心想徐妙锦真是在乱指挥啊,让自己到朝廷听用,让赵灵儿在蜀地种田,谁答应你这么干的?
我都已经和你说了,我不想去做什么将军,我只想安安稳稳地种田。
朱允熥在那大衣柜里待得时间长了,手脚也麻了,
他转了一个身,手臂碰到了大衣柜的门上,那衣柜发出了“咚咚”的声响。
朱棣的耳朵好使,他在外面听见了。
他问徐妙锦:“内室里面什么声音?”
徐妙锦故意说道:“陛下,臣妾并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
“怎么可能没有声音呢?朕明明听见了。”
徐妙锦心想朱允熥你怎么这么大意?竟然发出了这么大的声音,我不是让你不要发出声音吗?
“没……没什么声音,可能是那只猫发出的吧。”徐妙锦只好这样掩护。
朱棣并不听她的解释,径直往内室走去。
朱允熥躲在大衣柜里,听到了朱棣的脚步声响,心想这可怎么办呢?
如果被朱棣发现了,那可就完蛋了。
此刻,朱棣已经进了内室,徐妙锦跟在他的身后,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朱棣左右看了看,他也发现内室之中除了大衣柜之外,并没有别的可以藏身的地方。
朱棣走到了大衣柜的前面,伸手把衣柜的门打开了,
由于是晚上,大衣柜里的光线有些暗弱。
朱棣伸着脑袋向里面观看,空空如也,除了几床被褥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了,随即,他又把那大衣柜的门给关上了。
他心里琢磨着,真是奇怪,刚刚明明自己听到了声响,怎么会没人呢?
徐妙锦也想不明白,她也不知道朱允熥躲到哪里去了。
不管怎么说,朱棣并没有发现朱允熥。
徐妙锦走到了朱棣的身边,用手扶着朱棣,一边往厅堂里走着,一边说:“陛下,刚才我说的没错吧,肯定是那只该死的猫又回来了。”
“还没到春天,这猫发什么春呢?”
“陛下,你就先不要考虑那猫的事儿了,咱们洗洗睡吧。”
朱棣点头同意。
于是,徐妙锦命红豆打来了热水,服侍朱棣洗漱完毕,上了榻。
这几日,朱棣也是累了。
他上榻之后,竟然很快便沉沉睡去了鼾声如雷。
夜里三更。
徐妙锦心里有事儿,睡不着。
“陛下,你醒醒。”她故意喊道了几声,朱棣毫无反应。
徐妙锦壮着胆子,轻手轻脚地下了榻。
因为她心里有事儿,她也不知道朱允熥躲到何处去了?
她便来到了内室,把那个大衣柜的门给打开了,轻轻地呼唤着:“允熥,你还在吗?”
“在这呢,哎呀,差点闷死我了。”
原来朱允熥躲在那被褥的下面,满头大汗。
他把脑袋探了出来,看见了徐妙锦。
徐妙锦伸手,把他从大衣柜里拉了出来。
徐妙锦在朱允熥的耳边吐气如兰,低声说道:“允熥,陛下已经睡着了,你快点走吧。你就等着朝廷的诏书吧。”
“多谢徐贵妃,可是,我真的只想种田,不想去做什么将军。”
“此地并非讲话之所,你就别那么墨迹了,赶快走。”
朱允熥想想也是。
徐妙锦拉住了朱允熥的手,放在自己的腰上:“跟紧我,我替你在前面开路。”
朱允熥只觉得她的腰好软啊,正堪盈盈一握。
两个人蹑手蹑脚地从内室里面走了出来。
朱允熥借着灯光观看,见朱棣侧身睡在榻上,面朝里,还在打着呼噜。
徐妙锦低声对朱允熥说:“没事,你快走吧!”
朱允熥向门外走去,由于他的手脚麻木,不太听使唤,一个不小心,把椅子给碰倒了,发出了“啪”的一声响。
夜深人静,那声音特别清脆。
但见朱棣在床上翻了个身,本来是面朝里的,此时,变成了面朝外的了,而且,两只眼睛睁得老大。
朱允熥一看,有点发傻。
他差点儿要给朱棣磕头。
没想到的是,虽然朱棣眼睛睁得很大,可是,仍然打着呼噜。
徐妙锦轻轻地把那把椅子扶了起来:“陛下睡觉就是这个样子,眼睛是睁着的。
你赶紧走吧!红豆会带你出去的。”
朱允熥一听,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
他向徐妙锦挥了挥手,然后,跟在红豆的身后离开了。
奉天殿。
早朝。
昨天晚上,朱棣睡得挺香,早上起来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他心里想着能够得到常茂、常升兄弟二人为将,那也增加了自己的力量,这二人都是永不可挡的猛将啊。
太监总管狗儿,高声喊道:“有事早奏,没事卷帘退朝。”
声音刚落,
姚广孝出来奏道:“陛下,贫僧有本奏。”
朱棣一看是他,问道:“斯道,你有何话要说?”
“贫僧听说陛下捉住了常茂,不知可有此事?”
朱棣微微颔首:“没想到你的消息还挺灵通的,不错,目前,常茂被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
“敢问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常茂?”
此时,虞谦站了出来:“常茂犯有欺君之罪,按大明律当斩,这有什么好说的?”
姚广孝却说:“陛下,对此,贫僧有不同意见。
目前,北元正在攻打北平,北平告急,无奈之下,陛下把朱高煦打发了回去,让他镇守北平,
贫僧听说朱高煦有情绪啊,他不想回北平,硬是陛下逼着他回去的,
为将者,心里不大乐意,恐怕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他的积极性。
常茂乃是我朝公认的无敌大将,如果能将他招抚,派他到北平去攻打北元,可为我们增加不小的力量。
常茂和北元作战多年。在北元颇有威望,
北元的将士只要听到常茂的名字,不夸张地说,有的都能被吓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本来朱棣的心里还有点儿不托底,他听姚广孝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你也是这么看的吗?既然如此,朕打算赦免常茂的死罪,让他去招抚常升,让他们兄弟共同为朝廷出力。”
“如此甚好,但是,咱们得恩威并用。”
“此话怎讲?”
“陛下当与常茂约法三章,他必须得打出战绩来,要有战绩才能免去他的死罪,毕竟他当初犯下了那么多的过错,又诈死,欺骗了先帝。
这样的罪名是很大的,是不可以轻易饶恕的。”
虞谦却说:“陛下,这样恐怕不太妥当吧?
常茂和常升都是朝廷在逃的要犯,难道就这样轻易地饶了吗?
将来如果再有其他的将军犯同样的罪,我该怎么处置呢?”
朱棣手扶着龙椅:“如果他们能击退北元,振我大明的等威,朕也可以考虑免除他们的死罪。”
虞谦听朱棣这么一说,不再说话了。
姚广孝继续说道:“陛下,将常茂释放,只是暂时的,咱们的目的是利用他抗击北元。
等咱们把北元收拾了之后,可以效仿先帝火烧庆功楼,再把常茂和常升兄弟给收拾了。”
朱棣一听,心想还是大和尚考虑问题深远啊。
朱棣接着说:“有人劝说朕把朱允熥给召回来,让他与常茂、常升一起到北平去抗击北元,你们觉得这样妥当吗?”
“陛下,贫僧以为不可。
其一,前不久,陛下派锦衣卫纪纲去刺杀朱允熥,难道陛下忘了吗?
你先要杀他,现在又要用他,那怎么能行呢?
朱允熥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呀,很难驾驭的。
其二,朱允熥乃皇室宗亲,身份尊贵,就算他没有夺取江山的野心,也有可能会被他人所利用。
贫僧听说,他在蜀地,陈祖义就派他的儿子陈士良去找朱允熥谈判,打算拥立朱允熥为王,对抗朝廷,这样的力量或大或小,不容小觑。
按理说,应该将朱允熥斩杀,以绝后患才对呀。”姚广孝手里在不停地摆弄着那一串佛珠。
朱棣摇了摇头:“朕的杀戮已经太多了,朕不想再开杀戒,
朕不希望后世的百姓把朕和桀、纣那样的君主归到一起去,认为朕是个暴君。
当初,靖难刚成功,朕在盛怒之下,杀死了齐泰、黄子澄,凌迟处死了铁铉,又灭了方孝孺的十族,
朕现在想来,好像没有必要那么做。
朕想效仿秦始皇和宋太祖,他们二位作为一代帝王夺取江山之后,并没有大开杀戒呀。”
“阿弥陀佛,陛下仁慈,
陛下要效仿秦始皇,贫僧却以为不可。”
“哦,为什么呢?”
(http://www.00ksz.com/book/bdffge-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