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视察带来的“卧牛村热”在县里持续发酵了好几天。县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报道卧牛村的先进事迹,张凡那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也随着电视信号进入了全县千家万户的视野。一时间,来卧牛村参观学习的乡镇干部络绎不绝,村口的停车场都快不够用了。
张凡深知,这种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可能快。他必须抓住这个窗口期,把修路的事情落到实处。他先是私下里和王大柱、刘三等人通了气,又召集了村两委和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开了个小会,统一了思想。大家都明白,路,是卧牛村未来发展的命脉,无论如何都要争取。
几天后,张凡以卧牛村党支部和卧牛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名义,联合起草了一份详尽的《关于修建卧牛村出山公路改善交通瓶颈的请示报告》。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修建公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保障农产品外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改善游客通行体验,吸引更多高端游客,促进旅游业升级;三是方便村民出行,改善就医就学条件,提升民生福祉;西是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的配套工程,有利于“卧牛村模式”的进一步巩固和推广。
报告里还附上了初步的线路规划、工程量估算、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为了增加说服力,张凡还特意提到了陈嘉芊老人捐款修建小学的事迹,暗示卧牛村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外部资源的能力。
报告递上去后,张凡并没有坐等消息。他知道,这种事情,光靠一份报告是远远不够的。他主动联系了镇上的李书记和王镇长,希望他们能帮忙在县领导面前多美言几句。李书记和王镇长对卧牛村的发展也是乐见其成,毕竟卧牛村搞好了,他们脸上也有光,当即表示会尽力支持。
关键还是在县里。张凡决定主动出击。他打听到杨县长第二天上午会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便提前一天给杨县长的秘书打了电话,预约了一个简短的汇报时间。
第二天一早,张凡换上了一身干净整洁的便装,带上那份报告的副本和一些卧牛村的宣传材料,独自一人来到了县政府大楼。
在秘书的引导下,他走进了杨县长的办公室。杨县长正埋头批阅文件,见他进来,抬头笑了笑:“哦,是张凡同志啊,快请坐。”
“杨县长,百忙之中打扰您了。”张凡恭敬地将材料递了过去。
杨县长接过报告,并没有立刻细看,而是靠在椅背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是为了修路的事情吧?”
【这小子,动作还挺快。报告写得倒也像模像样。不过,修路这事,不是他想得那么简单。县里今年的财政预算,早就定下来了,临时要挤出这么大一笔钱,难度很大啊。】杨县长心中暗忖。
张凡点了点头:“是的,杨县长。卧牛村现在的各项事业都发展得不错,但交通问题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心病。如果路不通畅,很多好的想法和项目都难以落地。”
“嗯,你说的有道理。”杨县长放下茶杯,翻了翻报告,“卧牛村的模式,县里是非常肯定的,也希望你们能发展得更好。但是,修路不是小事,投资大,周期长,涉及的部门也多。县里的财政状况,你也应该有所了解,确实比较紧张。”
【这小子倒是会说话,先肯定我们的工作,再提自己的困难。不过,光会说不行,得拿出点实际的东西来。如果这条路只是为了卧牛村自己,那说服力就不够了。】杨县长的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了敲。
张凡似乎看透了杨县长的顾虑,不慌不忙地说道:“杨县长,我明白县里的难处。关于资金问题,我们村也进行过讨论。首先,我们卧牛村合作社愿意自筹一部分资金,虽然不多,但也是我们村民的一片心意。其次,我们可以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能节省一部分人工成本。再次,我们了解到,省里和市里有一些针对贫困地区和特色旅游村镇的交通专项补贴资金,如果我们能积极争取,或许能解决一部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不仅仅是为卧牛村修的。卧牛村作为县里树立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这条路的畅通,将首接提升我们示范点的辐射能力和带动效应。以后其他乡镇来学习取经,或者我们村的农产品要走向更大的市场,这条路都是基础保障。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能为全县的乡村振兴大局服务。”
杨县长听着,眼神中露出一丝赞赏。【这小子,考虑得还挺周全。不仅想到了自筹和争取外部资金,还把修路的事上升到了服务全县大局的高度。这话说得,就比较有水平了。】
“你说的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杨县长沉吟片刻,“但是,就算能争取到一些专项资金,县里恐怕还是要承担大部分。而且,一旦这个口子开了,其他村子要是也来要路,怎么办?县里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这是最头疼的问题。修路的需求很多,但资源有限。必须有一个能压得住众人的理由。】杨县长目光锐利地看着张凡,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张凡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关键的症结所在。他微微一笑,语气却十分诚恳:“杨县长,您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我想,卧牛村的情况有其特殊性。我们是县里目前唯一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并且己经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点。我们有幸得到了像陈嘉芊老华侨这样的社会贤达的关注和支持,这本身就说明了卧牛村的潜力和吸引力。把路修到卧牛村,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村的交通问题,更是打造一个‘窗口’,一个向外界展示我们县乡村振兴成果的‘名片’。”
他巧妙地将“特殊性”和“示范性”结合起来,既回应了杨县长的顾虑,又再次强调了卧牛村的战略价值。
【这小子,口才真是不错。把“特殊对待”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不过,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如果把卧牛村打造成一个标杆,确实能提升整个县的形象。】杨县长内心开始有些松动了。
“这样吧,”杨县长终于开口,“你的报告我收下了,我会认真研究。你提出的这些想法,特别是关于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将项目与全县示范点建设相结合的思路,还是很有建设性的。这件事,我需要和周书记以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们再商量一下。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张凡从杨县长最后那句话的语气和【这思路可以讨论一下,让交通局和财政局先拿个初步方案出来看看。】的念头中,捕捉到了一丝积极的信号。
“谢谢杨县长。那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张凡起身告辞。
走出县政府大楼,张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刚才那番对话,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他知道,自己己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接下来,就是等待命运的宣判了。他相信,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会放弃。卧牛村的未来,值得他去博弈。
(http://www.00ksz.com/book/bafdbi-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