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金玉香’水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金玉香’水稻

 

卧牛村农业合作社的成立,为村子的绿色生态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土地的整合和统一规划,让大规模、标准化的有机种植成为可能。张凡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看着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作物,心中充满了希望。

然而,他深知,要将“绿色生态”的招牌打响,仅仅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就必须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各位乡亲,咱们合作社现在有了规模,有了品牌,但要让咱们的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咱们还得继续学习,继续进步!”张凡在一次合作社会议上说道,“我打算从外面请一些有经验的农业专家,来咱们村里指导,帮咱们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教咱们更科学的种植方法!”

【请专家?那得花多少钱啊!】 【咱们村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种地,还用得着外人来教?】 【那些专家是不是都是纸上谈兵啊,能比咱们老农民懂地吗?】

张凡感应到村民们心中的疑虑和一丝不屑。他知道,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但他更清楚,引进外部的智力资源,是卧牛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决定亲自去县城和省城,寻找合适的农业专家。经过一番打听和筛选,他最终联系到了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业专家——李教授。李教授是县农科院的退休研究员,据说在水稻育种和果树栽培方面颇有建树。

张凡亲自去拜访了李教授,真诚地邀请他来卧牛村指导工作。李教授听闻卧牛村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也颇感兴趣。他觉得这是一个将理论付诸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好机会。

几天后,李教授带着助手,乘坐马车来到了卧牛村。村里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他,村长张大山和合作社骨干们都对他寄予厚望。

李教授在村里考察了一周,对卧牛村的自然环境、土壤条件和现有种植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他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最核心的,是引进两种新的农作物品种:一种是名为“金玉香”的优质高产水稻,另一种是名为“蜜露果”的特色水果。

在一次合作社扩大会议上,李教授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两种作物的优点。

“‘金玉香’水稻,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两成,米粒晶莹剔透,煮出来的饭香气扑鼻,口感更是软糯香甜,在省城的高端市场非常受欢迎!”李教授指着图册上金黄的稻穗,眼中充满了自信,“如果卧牛村能大面积种植,每年增收至少三成!”

【增收三成?!那可是一大笔钱啊!】 【这米真的有那么好吗?】

“至于‘蜜露果’,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水果,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但卧牛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李教授又指着晶莹剔透的果实图片,“它果肉细腻,汁水甘甜,富含多种维生素,是城里富贵人家餐桌上的新宠!一颗就能卖到一两银子!如果能成功种植,卧牛村的名声将响彻整个江南!”

【一颗一两银子?!那咱们村可要发大财了!】 【真的能种出来吗?听起来太玄乎了。】

村民们听得心潮澎湃,眼中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村长张大山更是喜形于色,连连点头称赞李教授是卧牛村的“贵人”。

然而,张凡却在此时,悄悄地运用了读心术,感应着李教授和他的助手的心声。

他首先感应到李教授的真实想法: 【这两种作物确实是好品种,但风险也很大。】 【“金玉香”虽然高产,但对水质和肥料要求极高,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病虫害,甚至颗粒无收。】 【“蜜露果”更是娇贵,对温度、湿度、光照都有严格要求,稍有差池就会枯死。以前在农科院试验田里,成功率也不到三成。】 【我退休了,来这里指导,主要是想找个地方颐养天年,顺便赚点外快。如果能成功,自然能名利双收;万一失败了,反正我也只是“指导”,责任不在我。】 【这些农民,哪里懂什么精细化管理?估计很难成功。但他们这么热情,总不能泼冷水吧。先让他们试试看,反正我拿的是指导费。】

张凡心中一凛,原来李教授对这两种作物成功的把握并不大,甚至存在推卸责任的想法!他表面上信心满满,实则留了后手。

他又感应到李教授助手的内心: 【李教授吹得有点过了,这两种作物都是出了名的“娇贵”,在农科院都很难大规模推广。】 【尤其是那“蜜露果”,上次在试验田里,死了大半,根本不是卧牛村这种条件能种出来的。】 【教授让我把重点放在“金玉香”上,蜜露果只是个添头,万一搞砸了,也好有个退路。】 【这些农民太好糊弄了,随便说几句高产高价,他们就信了。】

张凡的心中一片冰凉。如果按照李教授的建议全盘推行,卧牛村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可能血本无归!他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李教授的建议,真是让咱们大开眼界啊!”张凡微笑着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不过,我有个疑问,这‘金玉香’水稻和‘蜜露果’,既然如此珍贵,想必对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极为苛刻吧?”

李教授心中一惊,脸上却维持着镇定:“张社长说得没错,好东西自然需要更好的照料。不过,卧牛村的环境得天独厚,只要按照我的指导,严格把控水质、肥料和病虫害防治,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这小子怎么突然问得这么细?难道他看出了什么?】

“那么,李教授在农科院试验这两种作物的成功率大概有多少呢?”张凡继续追问,目光首视着李教授。

李教授的脸色微微一僵,他没想到张凡会问得这么具体。

【这问题可不好回答,说低了怕他们不信,说高了又怕以后被戳穿。】 【他是不是真的知道些什么?】

“这个嘛……”李教授支吾了一下,“试验田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卧牛村的条件比试验田更优越,我相信成功率会更高!”他避重就轻地回答。

张凡没有放过他:“李教授,您是农业专家,想必对风险评估也很有经验。如果咱们卧牛村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去种植这些作物,万一遇到病虫害或者气候变化,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那对咱们合作社来说,可是灭顶之灾啊。”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咱们卧牛村的每一分钱,都是乡亲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咱们不能冒太大的风险。”

【这小子真是精明啊!竟然把风险都考虑进去了!】 【看来不能随便忽悠了。】

李教授的额头开始冒汗,他看出了张凡的坚持和敏锐。他知道,再隐瞒下去,只会让自己的声誉受损。

“张社长考虑得非常周全,老夫佩服。”李教授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实不相瞒,这两种作物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蜜露果’,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确实非常高,即便在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大规模种植的成功率也……不足三成。”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哗然。村民们刚刚还沉浸在发财的美梦中,此刻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什么?!不足三成?!那不是几乎不可能成功吗?】 【幸好张凡问得仔细,不然咱们的血汗钱就打水漂了!】 【这个老专家,差点就忽悠咱们了!】

李教授的助手也松了口气,他知道教授终于说了实话。

“至于‘金玉香’水稻,虽然比‘蜜露果’容易些,但对水质、土壤和病虫害防治的要求也远高于普通水稻。如果管理不当,产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可能减产。”李教授接着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惭愧。

村长张大山听了,气得胡子都来了:“李教授!你这……”

张凡摆了摆手,示意村长冷静。他知道,李教授能说出实话,己经算是难得了。

“多谢李教授的坦诚。”张凡语气平静,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看来,咱们卧牛村在引进新品种方面,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

他提出了新的方案:“我的建议是,咱们可以先划出一小块试验田,小规模地试种‘金玉香’水稻。至于‘蜜露果’,暂时先不考虑。同时,请李教授重点指导咱们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提升它们的品质和产量,确保每一种产品都能达到绿色生态的最高标准。”

“另外,咱们可以请李教授在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实际、更基础的指导。这些才是咱们卧牛村目前最需要的。”

李教授听了,反而松了口气。张凡的方案务实而稳健,既没有完全否定他的建议,又避免了巨大的风险,也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张社长高瞻远瞩,老夫佩服!”李教授拱手道,“张社长的方案非常稳妥,老夫定当竭尽所能,为卧牛村的绿色生态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这小子真是个怪物!不仅能看穿人心,还能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 【跟着他干,肯定不会吃亏!】 【卧牛村有他在,真是天大的福气啊!】

村民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再次见识了张凡的智慧和远见,对他的信任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张凡的指导下,卧牛村的农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他们没有盲目追求高产高价的新品种,而是从基础做起,精益求精。李教授也确实在土壤改良、病虫害预警和有机肥制作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卧牛村的绿色农产品品质得到了稳步提升。

张凡知道,读心术不仅让他避免了这次重大的决策失误,更让他能够深入了解每个人的真实想法和能力边界,从而做出最符合卧牛村长远利益的决策。


    (http://www.00ksz.com/book/bafdbi-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