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寿礼是要收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0章 寿礼是要收的

 

“孙儿拜见皇祖父。”

“怡錚啊,坐。”朱慈烺拍了拍身边的椅子。

“皇祖父为何不通报行程,竟然回宫了孙儿才知道。”朱怡錚埋怨道。

“走走看看,所获颇多啊。”朱慈烺感慨一声,让魏六一把沿途见闻实录递过去。

朱怡錚很快看了一遍,感慨道:“原以为国朝百姓皆安居乐业,却不想有如此多问题。”

朱慈烺说道:“这么大的国家,哪可能没毛病,你我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不是系统性问题,便不会危及江山社稷。”

“正有一事要请教皇祖父。”朱怡錚说道:“朝中讨论皇祖父送回的通报中有基层腐败问题时,吏部郎中李光地谏言,此与国朝封爵制度有关,孙儿深以为然……”

朱怡錚详细说了一遍封爵制度的现状与隐忧,又道:“内阁并六部商讨多日,未得方略,请皇祖父指点。”

“这里面记了老技工的事。”朱慈烺指了下实录,继续说道:“朕一路思考,觉得应该实行养老金制度,即取消致仕时的奉养金,改为每个月发放养老金,金额不足以保证大富大贵,但能保证衣食无忧且略有盈余,活多久领多久。

范围暂定为朝廷官吏、兵将与各部司监雇佣的公职人员,待民间经济足够发达,可令民营工坊为雇工按月缴纳一笔钱,待工匠退休后按月领取,若是早亡,盈余部分退回,若其长寿,则由朝廷弥补不足……官员因犯法而夺职,无养老金,其致仕后被追责,同时追回已经发放的养老金……”

朱慈烺详细说了养老金制度。

不少都是计划。

当前的大明经济确实发达,却不足以支撑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

朱怡錚消化了一下,说道:“此制度虽好,却会极大地增加朝廷负担,且未曾解决隐忧。”

“具体实施与财政负担是内阁要考虑的,至于封爵隐忧……”朱慈烺沉吟片刻,问道:“你以为过去四十余年,封爵制度如何?”

朱怡錚说道:“有效地激励了将士,并且保证了中枢与地方大员的忠心,国朝海东、南洋、南洲等地建设,得益颇多。”

“是啊,当时困窘,只能以爵位笼络人心,事实证明效果卓著。随着疆土开拓,若是全指望朝廷,南洲不会比东洲强多少。”朱慈烺感慨道。

“皇祖父,待东洲分封完毕,后晋者无地可封,如何应对?”朱怡錚问道。

朱慈烺:“商周时,封诸侯于外,非是中枢不想直治,实乃实力不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当初实封爵位亦有此因素。

如今火车、汽船、电话快速发展,数十年后,中枢与东洲随时可以通信,无虞变乱,则可直治,此乃大势所趋,无可更改。

却不必取消封爵。

爵位折算食邑,汉时便有,大明学习便是,为保证爵位价值,食邑可降等世袭。

预则立,不预则废,当把问题摆到明面上,如此在攻取东洲时,三军必然拼命,待战事结束,文武已经知道封无可封,只能听从朝廷安排,如此便可顺理成章地修订爵位法。”

朱怡錚笑道:“有皇祖父指点,孙儿心里安稳了。”

“你啊,还是太年轻。”朱慈烺笑着给了好大孙一巴掌,继续说道:“衮衮诸公岂无智谋之士?之所以无人进谏,不过是不想落下骂名而已。”

朱怡錚愣了一下,随即肉眼可见地垮下了脸。

上下五千年历史,不管什么事,都能。基本都能从史书中翻出相同或相似的案例,区区爵位问题自然不在话下。

却没人跟朱怡錚说。

“孙儿威望不足,若是皇祖父当政,岂会有此等情况?”朱怡錚忿忿地说道。

“放心吧,等朕回来的消息传出,解决方案便会送到你面前,至于你自己,多读史书多思考,大多数小伎俩就起不了作用。”朱慈烺说道。

“孙儿谨记,以后每天必然读一个小时史书。”朱怡錚说道。

“此事暂且如此,你打算什么时候立太子?”朱慈烺问道。

朱怡錚回道:“国朝传承,唯嫡长制,然皇后无出,长子非汉家血统,再等等看。”

不是朱怡錚不想立太子,而是立不了。

皇后连续生了两个公主,也就是没有嫡子,而长子乃是安贵妃所生,安贵妃却是有西夷血统的。

唐承于隋,结束五胡乱华不过几十年,汉胡融合仍在进行中,血统界限模糊,所以李氏家族的胡人血统不为世人所在意。

如今可是大汉唯尊的局面,不管是从民族自尊心出发还是从引导各族汉化考虑,或者是祖宗成法,都要求皇太子是纯血汉人。

血脉重于嫡长,但是出于自我道德要求,不能宣之于口,就导致了朱怡錚无法册立皇太子。

“孙儿还年轻,说不得就会生出嫡长子,倒也不必急于一时。”朱怡錚说道。

“你清楚就好。”朱慈烺没有再问。

小两口子还年轻,确实不用着急。

“皇祖父大寿将近,孙儿欲召各国国主回朝。”朱怡錚笑着说道:“截止目前,国朝封国三千两百余,到时候各国国主敬献寿礼,必然蔚为壮观。”

“到时候回赐太多,岂不是亏了?”朱慈烺反问道。

“不回赐。”朱怡錚笑容越发灿烂。

“怕是要被埋怨。”朱慈烺摇头。

朱怡錚嘿嘿一笑,说道:“阴怀不满,死罪。”

朱慈烺哑然失笑。

朱怡錚说道:“南洋南洲各国安稳多年,肥的流油,尤其是吕宋郑氏,是时候削弱一下了,不过皇祖父放心,决计不会削弱东洲各国。”

郑芝龙还活着呢。

虽说其对海贸的垄断不复存在,但是依旧为国朝海贸之龙头,且其糖、香料、木材、铜矿等产业越发兴旺,日进斗金已不足以形容其收益,简直是诸国首富。

不要说朱怡錚眼馋,朱慈烺也有想法的。

借着过寿敛财,合情合理。

如果郑芝龙不满,那么朝廷就要找茬了。


    (http://www.00ksz.com/book/addbhg-6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00ksz.com
零点看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